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采用固定系数的生产函数,这使得达到两要素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就非常困难。因为即便在初始状态下市场中两要素充分就业的,在长期中也难免会出现劳动力相对过剩或资本相对过剩的状态。受二战后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现象的影响,1957年,经济学家索洛和斯旺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提出了供给要素(即资本存量)起重要作用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取代了需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凯恩斯主义的哈罗德-多马模型。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索洛和斯旺放弃了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确定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可替代性。并且,该模型以规模报酬不变、人口按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以及储蓄率和技术进步都是外生的为其基本假设,其核心结论为:资本积累的作用对长期增长不是决定性的,储蓄率的提高并不能改变经济增长的速度,只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即储蓄率的增加只有水平效应,无增长效应。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技术进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示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长期均衡状态(即稳态)时,根据sy=(n+δ)k,y= f(k)= kα得出稳态下的人均产量
以上的等式中,s为人均储蓄率,y为人均收入,n为人口增长率,δ为资本折旧率,k为人均资本量,f(k)为生产函数。
依据稳态时人均的生产函数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储蓄率或投资率相对较高的国家往往比较富裕,劳动人口的人均资本量较高,进而个人产量更高。而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因为为保持资本、劳动之间的比率不变,需要更多数量的资本来实现资本广化,而资本的深化却很难,这样,人均资本量较少,进而人均产量更少。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解释,与客观事实数据基本一致,投资率较高的国家平均要比投资率低的国家更富裕,人口增长率较低的国家平均比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富裕。
然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能够引致人均产量的持续增长,而且一旦经济发展处于稳定状态时,人均产量的增长速度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比率。也就意味着,只有技术改进才是人均产量长期增长的源泉。技术来自哪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变量放在模型之外,技术是外生变量,是一个假定的变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