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开工项目数量多,影响大
“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累计新开工项目151万个,占全部施工项目的72.6%。这些项目包括:京沪高铁、中海油10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及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一汽大众二期工程、广东汉能光伏太阳能藻膜电池等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二)重大工程建设举世瞩目
1.世界上最大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果。2006年大坝浇筑全线达到设计高程185米,三峡水库比初步设计提前一年实现156m的初期蓄水目标。2007年全年投产总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2008年10月三峡电站2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2009年8月8日,三峡电站最大出力首次达到设计出力1820万千瓦。2010年10月26日9时,三峡工程首次达到初步设计的175米正常蓄水位。截止2010年12月底,三峡工程已累计完成额1646亿元,其中“十一五”时期投资总额为426亿元。
2.南水北调工程不断推进。“十一五”时期,南水北调东、中线一大批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32亿元。如东线穿黄、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工程、中线膨胀土试验段、黄河以北至漳河段、黄河以南段引江济汉、天津干线段部分工程项目以及世界最大规模的渡槽工程海河渡槽段等。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已顺利达到176.6米新的设计高程。采用世界先进盾构技术的中线穿黄工程首条隧洞顺利穿越黄河底部。湖北兴隆水利枢纽开工且实现截流,极大地推进了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开发。
3.开创我国历史新纪录的西气东输工程进展顺利。西气东输是我国投资最多、距离最长、钢材级别最高、输送压力最高、管径最大、输气量最大、地形最复杂的管道工程。“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442亿元。一期工程在2000—2001年先后动工,2007年全部建成。二期工程干线全长4859千米,加上若干支线,管道总长度超过7000千米。西气东输工程二期工程于2008年全线开工,2011年建成通气。三期工程路线从新疆通过江西抵达福建,把俄罗斯和我国西北部天然气输往能源需求量庞大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百万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累计投产项目达到129万个,占全部施工项目个数的61.8%。这一百万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能源工业方面、石油炼制产业加快发展,先后建成了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中石化天津分公司乙烯工程、青岛大炼油等项目;长庆和普光等大型气田投产;神东、陕西北、鲁西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规模宏大,有效提高了煤炭生产集中度;水电建设跃上新台阶;龙滩、景洪、构皮滩、拉西瓦、小湾、瀑布沟等大型水电站先后建成;核电发站成效显著、岭澳二期工程1号机组、泰山二期扩建3号机组建成投产;江西赛维LDK1.5万吨硅料项目二线投产;制造业方面,太钢150万吨不锈钢冷轧项目、广西华银铝业一期工程、一汽PQ35平台等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交通运输方面,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的青藏铁路工程、京津高速、郑西高客等各个客运专线竣工,多条高度公路建成通车,天津港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天津高客A320项目建成投产;信息产业方面,海力士-恒亿半导体有限公司三期工程、成都成芯半导体公司8英寸芯片投产;文化方面,国家大剧院建成使用。
(四)投资建设硕果累累
“十一五”时期,我国投资快建增长、建设成果丰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32.4万吨,比2005年增加8.9万吨;原油开采2.03亿吨,比2005年增加0.22亿吨;天然气产量968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475亿立方米;发电量42065亿千瓦小时,比2005年增加17062亿千瓦小时。2010年钢材产量8亿吨,比2005年增加1.1倍;汽车产量1827万辆,比2005年增长2.2倍;水泥产量18.8亿吨,比2005年增长75.9%。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人民出行更加便捷,2010年铁路营运里程9.1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1.6万公里;公路里程398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6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4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3.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4万公里,增加了0.07万公里。水利投资的高速增长有效地增强了防洪、防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到2009年底,我国水库总库容量7064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1440亿立方米;堤防长度29.1万千米,比2005年增加1.4万千米。住宅建设迅速发展,“十一五”时期,住宅累计完成投资15.76万亿元,年均增长24.8%,竣工住宅面积80亿平方米,人均增加住宅竣工面积6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