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根据《江西省统计年鉴》(历年)《新中国五十年的江西(1949—1999)》、历年江西省统计公报等资料整理和计算所得(下同)。
从表5-3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1982年,江西省居民收入差距呈窄幅低位波动态势。1978年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190,到1982年也仅为0.198,基尼系数始终在0.2以内波动,说明这时期全省居民收入处于绝对平均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府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使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在1983—1999年期间,居民收入差距在波动中缓慢扩大,基尼系数处于0.2~0.3。在1999年以前,最高值也仅为0.299(1998年),这说明江西居民收入还比较公平,处于从过于平均走向收入差距相对合理阶段。1984年后江西和全国一样,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政府通过减税让利、扩大企业的财权,使城镇居民收入随之较快增长。同时,农村改革的政策惯性继续发挥作用,乡镇企业进入发展期。但由于农产品“卖”难和农业生产资料“买”难交替出现,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矛盾显现,加之农民负担过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因而这一时期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较前一阶段有了上升。在2000—2001年期间,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之势,仅两年时间基尼系数就突破0.4。主要是因为伴随农村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显现,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走低,农业增产不增收问题日益严重,乡镇企业发展滑坡,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功能明显减弱,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有限,增收十分困难,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其中,2000年、2001年基尼系数达到0.385、0.393,逐渐逼近警戒线。2002—2009年,基尼系数处于警戒线以上快速上升。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的层次推进,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2002年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402,2004年从收入差距较大进入收入差距悬殊阶段。到2005年基尼系数上升到0.455,2006年为0.471,2007年为0.485,2008年为0.469,2009年又达到0.480,2010年再次达到0.472(见图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