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宝贝签订“零花钱合同”

与宝贝签订“零花钱合同”

时间:2023-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上去,“零花钱合同”只是一个约定,其实它体现了一种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平等的教育观。“零花钱合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家长放到了一个接受教育和监督的平台。

给孩子零花钱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以何种方式发放零用钱,才能既满足孩子小小的愿望,又不让他形成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呢?很多父母在这个问题上颇为头疼,似乎难以找到一种“双赢”的办法,让父母和孩子皆大欢喜。其实,问题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比如和孩子签订一份“零花钱合同”,就可以遏制他随意乱花钱的毛病。

具体操作起来也很简单。

首先,拟订合同。

可以选一个周末的时间,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商议,拟订出合同的基本条款,如有遗漏,在经得对方的同意后,可以进行补充。营造一种比较正式的氛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孩子的责任感,让他知道合同一旦签订,就必须得认真履行,否则会涉及一系列的“违约”、“赔偿”问题。所谓赔偿,其实也就是一种减少零用钱的惩罚而已。

其次,设置一些奖罚措施。

比如,孩子将合同执行得非常好,可以获得一定奖励,以提高他继续执行的积极性。毕竟,制订合同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制裁孩子,而是引导他正确使用零花钱的一种方法。

前些日子,我一个同事就与他上小学的女儿签订了这样一份“零花钱合同”:

“甲方按月支付乙方零用钱100元,其中30元用于买学习资料,30元用于车费,20元自由支配,其余20元存入银行卡……乙方若因无节制花钱造成透支,甲方有权在下一月将其零用钱减半,情节严重的,将免付下月零用钱。乙方若坚持每月存款20元,一年后甲方将给乙方与存款相同数目的奖金作为奖励……”

看上去,“零花钱合同”只是一个约定,其实它体现了一种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平等的教育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与子女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能够在一张合同上平等签字,恰恰表明了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孩子与父母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零花钱合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家长放到了一个接受教育和监督的平台。有的家庭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父母与孩子签订了“合同”,可孩子的爷爷奶奶不乐意了,他们觉得这种做法太“冷血”,会让孩子受委屈,于是经常暗地里给孙子、孙女塞钱,要不就“威逼利诱”儿子儿媳违约给孙子“涨工资”。结果呢,虽然合同签了,但实际上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任何监督和管制的作用。所以,坚持合同的“严肃性”也是对家长的一种监督和考验。为了让孩子形成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家长要狠下心来,严格执行合同,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这种类似契约的形式,“零花钱合同”把父母需要达到制止孩子乱花钱的教育目标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动,既增强了孩子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更能使孩子逐步树立起应有的责任感,为他们长大以后独立理财、重合同守信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家支招

问: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由于家庭条件还可以,所以以前经常给些零用钱,但最近发现他花钱越来越厉害了,几乎每天都要钱干这干那的。当家长的既不想拒绝孩子的要求,又怕孩子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简直让我左右为难。请问,给孩子多少零用钱才合适呢?

答:给孩子零花钱是正常的,但不能无节制地给,也不必刻意减少或者干脆不给。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家长首先应区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凡是那些合理的要求,例如买书、买练习本,家长就应适当满足孩子,并让他自己去购买这些东西。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则要严词拒绝,并向孩子讲明道理,告诉他爸爸妈妈挣钱也很辛苦,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要爱惜爸爸妈妈用劳动换来的钱。一般来说,上学以后的孩子都能接受这些道理,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