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东欧国家概况

中东欧国家概况

时间:2023-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东欧国家属于地缘政治概念,主要指“冷战”时期的东欧国家和从原苏联分离出来的波罗的海三国。一战后,中东欧地区中北部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从目前的走向来看,中东欧国家整体融入欧盟的趋势不可逆转。按照历史传统与现实情况,中东欧国家大致可分为中欧国家、东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

中东欧国家属于地缘政治概念,主要指“冷战”时期的东欧国家和从原苏联分离出来的波罗的海三国。当前,中东欧地区包括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波黑、波兰、黑山、捷克、克罗地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马其顿、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16个国家,另外还有地位悬而未决的科索沃地区。[1]

中东欧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之间的过渡地带,自古为民族交锋、宗教混杂和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先后有伊利里亚人、希腊人、凯尔特人以及当地部落存在。此后,罗马人、日耳曼人又先后在此长期定居。罗马帝国陨落后,马扎尔人、契亚人、斯拉夫人以及匈奴人等部族又交错盘踞于此。随着外族入侵,中东欧地区的民族成分以及宗教信仰日益错综复杂,其间既出现民族、文化融合,又产生各种民族、宗教及文化冲突。到近代以前,整个中东欧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其中东南欧,即巴尔干半岛地区先后臣服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中部(即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则出现大小林立的诸多公国,可谓“一盘散沙”;北部地区(波罗的海沿岸)则处于瑞典及日耳曼人的控制之下。

近代以来,在宗教信仰方面,中东欧地区出现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文明三分天下的局面。在政治军事上,中东欧地区成为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普鲁士和奥匈帝国四大力量的“逐鹿”之地。一战后,中东欧地区中北部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1929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波黑等组成了南斯拉夫。从一战到二战期间,中东欧国家政体各异,同时存在法西斯专制、资产阶级共和国、封建王国、军事独裁等各种政治制度。

二战后,原苏联在中东欧地区牵头成立了华约组织以对抗西方。在原苏联模式主导下,中东欧地区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在1989年以前,中东欧国家也曾纷纷探讨改革,但在原苏联的干扰以及自身因素影响下,这些改革都被迫中止。其间,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都与苏联出现一定程度的对立或分道扬镳。

1989—1992年期间,东欧发生从“和平革命”到流血冲突的各种剧变。剧变后,中东欧国家先后启动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轨。转轨的中东欧国家都坚持“向西看”,纷纷寻求加入欧盟和北约。其中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等国已经成功加入欧盟,成为所谓的“新欧洲”国家,而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也正处于积极入盟的过程之中。不管入盟与否,受地缘影响,这些国家还将继续处于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方大国角力的阴影之下。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内战、科索沃问题以及新近爆发的乌克兰危机,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从目前的走向来看,中东欧国家整体融入欧盟的趋势不可逆转。

按照历史传统与现实情况,中东欧国家大致可分为中欧国家、东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中东欧16个国家异质性很强,各个国家的国体面积、人口规模、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从已经入盟的11国面积和人口看,除了波兰可以称得上大国以及罗马尼亚可以算作中等国家以外,其他国家均为欧盟的小国。另外,根据按购买力标准计算的人均GDP看,入盟的中东欧国家人均水准均未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准,不少国家甚至明显落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至于没有入盟的国家,平均水平就相差更远。具体情况参见表0.1。

表0.1 中东欧国家的面积、人口和人均GDP

注:(1)此表没有计算未入盟的中东欧各国人口占欧盟总人口的百分比,其中黑山人口为2011年数据;(2)表中未入盟中东欧5国的人均GDP均非根据购买力标准计算,故没有将这些国家的数据与意大利进行对比,其中波黑人均GDP为2011年数据,马其顿、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人均GDP为2013年数据;(3)表中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克罗地亚、匈牙利、立陶宛、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等国都缺乏根据购买力标准的人均GDP数据;(4)表中其他数据均为2014年数据。
资料来源:转引自高歌:《中东欧国家在欧盟中的地位和作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