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某大学的小张心神不宁,连续几个晚上,都要给远在外地的爸爸妈妈打电话,询问自己要不要报名参加培训班,弄个洋证书。
小张虽然现在还只读大三,但师哥师姐们眼下满世界找工作的沸腾景象,已让还要一年才毕业的小张和他的同学们坐立不安了,纷纷为明年毕业找工作未雨绸缪。
小张是被前几天来学校讲学的一项被称作“LCCI”的考试吊足了胃口。据讲课老师介绍,LCCI考试是由英国伦敦工商总会考试局于1890年创办的。它以严格、规范、实用的作风而闻名于世,并被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所接受。是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证书最大的颁证机构之一,它颁发的资格证书获得了雇主、大学和专业团体的认可。目前LCCI考试局在世界91个国家设有考试中心,参考者每年达80多万人,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具权威性的职业鉴定机构之一”。考取中文版NVQ证书,不仅可在全国范围内通用,还可作为进行法律公证的有效文件,在全球90多个国家畅通无阻。
听了那么多,最打动小张的只有一句话:LCCI考试被许多国家誉为“国际就业通行证”。
小张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很好,明年毕业想找个好职位肯定很难。因此,他在长途电话中和妈妈商量:“要是考下个洋证书,也许能在外企谋个好职。它不是号称‘国际就业通行证吗?’”
和小张一样,考个洋证书,为今后毕业求职多开条通道的想法,在目前大学生中特别流行。据有关人士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速加快,不仅是公办大学扩招,民办大学也层出不穷,特别是2003年,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使高学历人才供给出现“井喷”,就业压力空前。如此的严峻就业形势,不仅让正在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感同身受,也使尚未毕业的大二、大三学生坐立不安。而与此同时,以往各种以在职白领、外企员工为主的洋培训、洋证书,开始悄然间向高校渗透。
据LCCI考试培训处人员介绍,这一项目主要教授在英文环境中从事日常商务的专业技能,目前开设了商务管理、国际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而对于大学生来说,LCCI的重点是强调其就业的品牌价值:中心学员一经入学注册,即进入考试中心“绿色就业通道”,编入“企业与人才聘用信息库”,向外企推荐就业。据其网站提供的数字称:2002年该中心培训了3000多名学员。他们中绝大多数都走进了外企工作,或者是在本岗得到晋升。第一年就业率达75%,第二年就业率达95%。这对于小张这样的大学生来说自然形成了足够的吸引力,所以虽然他所学专业与会计、营销无关,但也想咬牙学下来,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张就业通行证。
靠一个洋文凭求职真那么管用?况且会不会耽误正常学业呢?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国外职业资格认证纷至沓来,“洋考试”异军突起。目前已通过审查的认证有以下几项:一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OSTA)和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C&G)联合推出的商贸零售管理服务人员、机动车工程、国际旅游、通信技术资格等级证书;二是(OSTA)与英国伦敦工商总会考试局(LCCIEB)联合推出的中英职业资格证书合作项目NVQS(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System),NVQS几乎涵盖了所有职业,从刚工作的新手到高级管理人员的所有技能和知识层次。作为本证书体系先导的企业行政管理二、三级课程,就以有效的行政管理组织、工作实践及商务交流和办公设备操作知识为考评和培养培训内容。最近,美国认证协会(ACI)又将世贸组织成员国职业资格认证——注册国际商务谈判专家(Certifie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Expert,CIBNE)引入中国,同样也吸引了大批的在校大学生加盟。
然而,大学生靠一张洋证书能否打开就业大门呢?对此,有关人士指出,对于大学生而言,参加资格培训不能过于功利性,更不可把求职就业系于一个洋文凭、洋证书之上,在校大学生应以学好专业课为主,多注重实践经验积累。目前,我国已进入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主流,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就业实践中通过各种培训途径,不断补充知识,提高能力,在流动择业中发挥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