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一夜之间,计划经济制度下我们所熟悉的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等传统职业已不见踪影,而许多新兴的职业却开始越来越多地写进中国人的名片。如网管(网络管理员)、斑竹(网络版面管理员)、精算师、留学顾问、插花师等等。
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绝大多数新兴的职业,也是热门的职业,走俏的职业,能够获得高薪的职业。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何薇薇租下了广州市闹市区的一间七八平方米的铺面,在并不起眼的门前挂上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招牌——“色彩工作室”。她所从事的是一种我们绝大多数人以前闻所未闻的新兴职业——“色彩搭配师”,专门为客人设计服饰的颜色搭配。
张锐则是一家网站的专职短信写手,月收入五六千元。据他介绍,在他们这个行当,还可细分为文字写手、图片写手、铃声写手等等具体的职业类型。
武汉一家知名服装企业最近推出了一个称为“服装督导”的职位。这一职位主要负责企业专卖店的CI形象设计,包括专卖店的装潢、色彩识别、商品摆放、人员着装等方面的设计及施工……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种新职业、新行业不断地涌现出来。用“三百六十行”来划分今日的职业,已经远远不够了。当我们对金融分析师、保险理财师、价格鉴证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等称谓还备感陌生时,现在又有电子商务师、项目管理师等许多种新职业加入到了中国的“职业大典”中,而注册安全工程师、ERP实施咨询顾问、渠道经理、商品化专员等时尚职业也悄然出场。
大量新兴职业的出现,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社会不断转型发展的结果,它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不断完善,社会的有序变迁。
1999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共同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划分与归类,共分出8个大类1838个细类的职业。虽然在编制过程中,已经尽量注意将一些成型的新职业归纳进去,但很快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又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过去闻所未闻的新职业。尤其像网络安全主管、加密专家、内联网管理员、网上主持人等适应数字时代需要而出现的新行业,便是我们以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而未来还将出现哪些新型职业,则更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正如洛德·帕特雷蒙在《重新定义就业》一书中所说的:“未来的情况实在难以预测,我怀疑,我的孙辈将要从事的职业,恐怕现在都还没有发明出来呢。”
对突然冒出来的这些新兴职业,我国政府及时进行了规范和管理。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对包括新兴行业在内的众多职业实行就业准入和资格认证制度已成为一项基本制度。在继心理咨询师、电子商务师、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营销师、项目管理师、企业行政管理师等7项全新的职业加入到全国职业资格统一考试的大行列中来之后,2002年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第4批国家职业标准,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企业培训师、室内装饰设计员、服装模特、茶艺师、插花员、洗衣师等共计11个新兴职业被纳入规范管理。而就在2003年初,笔者正在写作此书之际,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出台了第5批53项职业标准,其中物流师、理财规划师、中央空调操作工、钢琴调律师、育婴师、房产测量员职业为新认定职业。国家职业标准对这些新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
由于新职业都是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基本上也都是目前职场上的热门职业,走俏职业,能够获得高薪的职业。当然,我们也要指出的是,在大量涌现出来的新兴职业中,也存在着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比如有些地方出现的“情感陪护”、“旅游陪护”等所谓新职业,不过是打着新职业的幌子,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对于这种滥竽充数甚至别有用心的所谓“新职业”,我们必须坚决唾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