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但要充分地了解信息,把握信息,而且还要认真细致地辨别信息。
明人凌蒙初在《拍案惊奇》中,写了一个商人因没有了解气候信息而生意失败的故事。
这个“姓文,名实,字若虚”的苏州人原本不会做生意,他“看见别人经商图利,时常获利几倍,便也思量做些生意”,“一日,见人说京城扇子好卖,他便约了个伙计置办起扇子来……拣了个日子装了箱儿,到了京城。”“岂知,京城那年,自交夏来,日日淋雨不晴,并无一毫暑气,发市甚迟。”好容易等到有人“来买时,开箱一看,只叫得苦。”原来,“雨湿之气”遇着扇上的“胶墨”,“弄做了个‘合而言之’,揭不开了。用力揭开,东粘一层,西缺一片,但凡有字有画值价钱者,一毫无用。只剩下等没字白扇,能值几何?将就卖了做盘费回家。”“故有人给他一个混名,叫做‘倒运汉’。”
说“倒运汉”其实有些唯心的成分。文商人的失败,只是因为他做生意忽视了了解当地的气候信息所致。
在中国解放前为数不多的几个实业大王中,“猪鬃大王”石耕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取得的成就十分惹人注目。古耕虞曾战胜过美国的杜邦公司,击败过旧中国的官僚资本家,垄断了中国猪鬃的出口业务。他在竞争中常操胜券的成功经验,即是充分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猪鬃是制刷工业最重要的原料,各国工业都离不开它。在战时曾被列为重要的战略物质。由于此行业利润很大,所以当年同业之间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古耕虞一直想在猪鬃业中“执牛耳”。但想居同业之首,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而要在竞争之中取胜,掌握和了解市场信息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与人竞争之际,他总是想方设法先掌握市场信息。
当时,重庆有一家专营猪鬃的恒昌字号,掌柜的李仲选是古耕虞父亲的好朋友。1929年李、古两家在收购猪鬃时约定,每担的收购价不得超过130两白银。但买卖竞争是不讲交情的,尽管有约在先,双方都在暗中捣鬼,想击败对方。
古耕虞懂外语,知道国外的行情信息,所以他以每担144两的高价收购;李仲选不了解国外的市场动态,只想多赚钱,把价压到120两一担,结果,市场上的猪鬃被古抢购一空,原先与李成交的客户也先后毁约,将货转卖给古。李仲选信息不灵,只好面对被古吃掉的残酷现实。当年重庆几家有名的猪鬃出口商,也都因不懂国际贸易,不明经济规律,在与古的竞争中遭到了失败。
经商做生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地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信息不灵,就犹如眼不明,耳不聪,寸步难行。比如你不了解市场供求信息,你怎么能生产出市场畅销的产品呢?如果你不了解产品价格信息,买进来的都是高价货,那还有什么竞争能力呢?如果你不了解政策信息,甚至逆政策而动,像本来国家政策要压缩限制小棉纺厂,你还去投资办厂,其结果自然是血本无归。其他像气候信息、交通信息、当地民族习俗信息等等,你都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否则的话,你必然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败将。
前几年,我国在购进外国技术和设备过程中,有不少单位不注意收集科技情报,信息不灵,结果买了落后的技术和已淘汰的设备、产品,吃亏上当,浪费了大量外汇。某科技单位向外订购了5台电子探针,安装以后,当需要购买备件时,才发现此产品已属淘汰产品。而有个工业部门在引进一套设备时,我方在谈判中提出根据设备情况要求折价,对方坚持不肯让步。但由于我方调查细致,掌握了有关的大量信息,摸清了对方的底细,包括这家公司有关这套设备100多项贸易和投资的情况资料,并对其他国家同类设备的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把大量事实摆到了桌上,使对方无言以对,不得不同意以折价39%成交,仅此一项,我方就节省了几千万元开支。
我们不但要充分地了解信息,把握信息,而且还要认真细致地辨别信息,这是受到许多人忽视的一个方面。事实上,辨别信息比了解信息更加重要,更加关键。因为不了解信息,还有可能只是失去一次赚钱的机会,而如果错误地相信了一条假信息,则有可能让你血本无归,损失惨重。
1992年,云南省80多家糖厂,因为轻信一条“白糖供过于求”的假信息,竞相夺价售糖,等到这些糖厂使尽浑身解数,斗得焦头烂额,将各自库存的白糖纷纷杀价抛完之后,谁知糖价反而回升,结果导致云南全省的制糖行业减少了近6亿元的收入。对此,当时的省委书记普朝柱深有感慨地说:“轻信一条假信息损失6亿元!”
无独有偶,1933年广州市水泥市场上演出的“黄金变石头”的悲剧,让许多经营水泥建材者至今仍心有余悸。那一年广东各地大兴土木,大上基建项目,加上四处热得冒烟的房地产开发热,使广东的建材市场一时显得火爆,水泥、钢筋的价格一日三涨,令那些水泥生产厂家和做建材生意的老板们喜笑颜开,由于水泥行情出奇得好,而广东本地生产的水泥价高且供不应求,发财的欲望驱使不少老板们纷纷北上组织水泥货源,竞相进货的结果导致广州水泥严重“饱和”,价格随之暴跌,不少商家被迫“大出血”。某私营建材行的老板,在经历了这场“滑铁卢”亏蚀了上百万元之后,痛心疾首地对朋友们说:“相当初,报纸、电台天天在叫‘水泥行情看好’,可等我千辛万苦从山东弄了两船水泥回到广州,却压在黄埔港上销不出,我急得差点跳了珠江。”
信息有真有假,有虚有实,对此我们必须进行认真细致地辨别。是真实的信息,是确切的信息,我们要果断决策,迅速做出反应,而对于那些来源不确切、真假不肯定的信息,则一定要小心求证,认真分析,谨慎行事,不要轻举妄动。另外,即使是真实的信息,我们也还要注意其时效性、地域性,不要将一时一地的信息凝固起来看做是长期的、全局性的信息,以免产生错误的判断,草率的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