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看看你,“中产”的“脸”

看看你,“中产”的“脸”

时间:2023-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一发行,立即把“白领”和“中产阶级”的概念推介到了全球,并使之泛化成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在这本畅销书中,赖特·米尔斯第一次提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白领阶级”的概念,并详细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状况。对于这一定义,有关社会学专家认为,赖特·米尔斯道出了“中产阶级”内涵公认的几个要素:决定“中产阶级”的关键性物质并不仅在于收入,还有与其生活、心理和社会地位状态相连接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住在郊区;有一幢(分期付款方式买的)两间或四间卧室的房子,房前有修剪得很整齐的草坪;有两三个孩子、一只狗、两部汽车(一部日本的、一部美国的,分期付款);丈夫每天辛勤工作,妻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拿薪水后马上开出15张以上的支票付账(房子、车、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分期付款的大件商品、5件信用卡的账单、孩子牙医的账单、医疗和人寿保险,或许还有看心理分析医生的账单,等等);平时看电视脱口秀,周末借两盘录像带,边看边喝可口可乐,吃爆米花,每年圣诞节扎圣诞树,妻子和丈夫都在发胖,但是都在减肥。”

这是有人对美国典型中产阶层的一个形象描绘。在美国,像这样的群体年收入一般在2.5万~10万美金,他们目前已占到美国总人口的80%。

那么,中国的中产阶层又是一副什么模样呢?有位新闻记者也对其进行了刻画:年龄在30岁左右,穿着讲究,看各种铜版纸印刷的精美时尚杂志,受过良好教育,有不错的收入和体面的工作,自己驾车或出门就打车,经常出没在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洋快餐店等时尚场合,参加周末party,言谈中不时夹杂着英语单词。

我国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0个省市对9956户城市高收入家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白领高收入阶层的月薪大都在1万元以上;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市场价格在80万元左右;有一辆进口车或至少有一辆奥迪、桑塔纳等档次的国产轿车;家用电器齐全;饮食营养卫生,有能力在五星级饭店用餐;饮食不超过家庭总支出的四分之一,购衣并不十分追求潮流,但比较讲究质地品牌和档次;他们的子女多是师资优良、实行寄宿制的“贵族学校”的学生。由于白领高收入阶层与“中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因此这也可以视为“中产”的特征。

当然,这些都是对中产阶层外在特征或者表面形态的描绘,尚不足以揭示出“中产”本质特征。那么,中产阶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呢?我们如何对其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呢?可以说,有关的研究很多,但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接受的“中产”概念。影响比较大的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的定义。1951年,赖特·米尔斯出版了《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书一发行,立即把“白领”和“中产阶级”的概念推介到了全球,并使之泛化成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在这本畅销书中,赖特·米尔斯第一次提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白领阶级”的概念,并详细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状况。

书中,赖特·米尔斯指出,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个包括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官员,国营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所组成的新的群体——“中产阶级”。他作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即“中产阶级”就是一个这样的群体:

1.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

2.无固定私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

3.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

4.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热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

对于这一定义,有关社会学专家认为,赖特·米尔斯道出了“中产阶级”内涵公认的几个要素:决定“中产阶级”的关键性物质并不仅在于收入,还有与其生活、心理和社会地位状态相连接的责任、权利和利益。但米尔斯的“中产阶级”定义局限于企业与政府机构的白领范围,把自由职业者与中小企业主排除在外。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

最近,有研究者为中国的中产阶层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且具有较高市场回报及较好社会地位的职业,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授权管辖的工作对象(如下属人员)拥有一定的调度、支配、控制权,对其上司及其业务安排,有一定的建议权、发言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有人认为,这个定义虽然强调了职业(职务)和经济收入,但也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

2002年1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在北京举行的“二○○二学术前沿论坛”上指出,那些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比较低的先富者,充其量只是“暴发户”,根本成不了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而那些所谓的“中等收入者”,也就是国外所说的“中产阶级”,是一个经济收入比较殷实、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比较高、讲文明、讲诚信、守法纪的群体,他们才应该是今后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而据其解释说,所谓“中产阶层”指的是“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

学者萧功秦对这位官员的界定比较认同。他在《当今中国的中产阶级与知识分子》一文中指出:“我们不能把所有在经济收入方面比较富裕的人士都称之为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从本质上说,是指那些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作为‘软资本’来参与市场竞争,并因此取得竞争优势的人们,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的审美趣味、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一般而言较为精致化。那些投机商、暴发户、利用权钱交易的权力寻租者,利用权力地位取得财富、地位等稀缺资源的人们,严格地说,并不属于社会学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知识型企业家与知识型能人是当今中国中产阶级的主体。”这样一个中产阶层的标准可以概括为:有钱,有文化,还要有良好的道德意识,缺一不可。

显然,按照这个标准,可以称为中产阶层的人数会更少一些。但我们对中产阶层的期望不能仅仅限于经济方面,如增加社会总购买力等,还应把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因此,笔者认为,萧功秦描述的中产阶层标准是比较符合我们对中产阶层的想象的。在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过程中,有许多人或寻找法律和政策的空当,在社会管理的灰色地带中发现生财之道;或公然违法犯罪,攫取个人财富,他们不是投机商、暴发户,就是利用权钱交易的权势寻租者或是偷税漏税者、从事非法地下产业的人群。这些或利用权力地位取得财富,或利用非法手段夺取财富,或走私贩毒出卖肉体苟取财富,这些人是绝对不属于我们所说的中产阶层范畴的。

事实上,中产阶层这个概念在当代已由一个社会层次概念,演变成了一个社会经济学意义上的标签,简单地说,所谓中产阶层其实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的社会特性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严格确定了的一望可知,而是散落在各种职业、部门、文化和其他共同体的复杂结合之中,甚至在经济、意识形态上都不是统一的整体。但是,他们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除了必不可少的财富特征(具有中等以上收入水平),而且还有共同的社会特征。

首要的特征是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中产阶层一般都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有较稳定的和令人羡慕的收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而这一切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其高学历带来的能力所致。目前,我国进入中产阶层的,大多数人是大学毕业,有高专业的知识,懂外语,会电脑,或比较容易进入到有竞争力的较高收入的职业,或能在独自经营的行业占据制高点,是在竞争中凭着“知本”取胜,跃入财富之列的。

其次是职业上有特定的高技能。在现代社会里,劳动分工体系中的各种职业都具有特定的技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这种特定的技能的高低通常会带来人们收入的不同和变化,并引起社会结构的调整。因此,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公职人员成为中产阶层的主要构成。他们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赢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和随之而来的优厚待遇。例如,步入中产的私营企业主往往在开拓市场和经营管理的技能上胜人一筹,城市白领往往比一般工薪阶层具有更高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大学教授、科研人员往往比一般人的知识要丰富得多。因较高技能而获得较高的工资回报,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原则。因此,只有高技能才能步入“中产”,“中产”者必须具备较一般人高的技能。

再次是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或者高层次的消费水准。有些人虽然有很高的收入,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这些人也是不能列入“中产”行列的。因为“中产”不仅意味着有钱,而且还意味着一种富足、舒适、充满情趣的生活。像有些个体户银行存款上百万,但天天还蹬着自行车跑来跑去,一年到头舍不得到酒店里奢侈一回,长期以方便面或者盒饭打发自己,你能说他过上了“中产”生活吗?当然,我们也不赞同有些人一提到“中产”,就必然要与轿车、名表、名酒、化妆品、时装、保龄球、高尔夫球、酒吧、精品屋、舞厅、美容院联系在一起。不过,真正的“中产”者,必须具备较高质量的生活水平。

体现“中产”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房产。中产阶层最容易和一般的高薪行业的从业人员或较高级别的公务员等角色相混淆,难以区别。应该说,是否拥有自己名下的物业是跻身“中产”者的一个硬指标。一名高薪行业的从业者可能会花较少的钱买了一套房改房,但如果一个没有自己房子的人,是无论如何升级不到中产阶层行列的。一家颇具影响的媒体载文认为,在国内“中产”家庭最大的投入是在市区外围或者城乡接合部,如北京的五环一带地域、上海的浦东地区和广州的洛溪桥以南买一幢两居室或三居室的房子,面积在80~150平方米不等,面积大小,价格高低,取决于各家收入情况。

至于是否拥有私家车,因为它在国内并非是必需品,并且购买使用的标准弹性也很大,每月花费在1000~5000元之间不等,所以是否有私家车并非是必要的标准。但如果拥有私家车,尤其是像宝来、帕萨特、别克、奥迪等档次的车,则是“中产”者显示身份与实力的标志。

其他方面的消费,中产阶层也是追求时尚,讲究品牌。业内人士曾开列过一份国内中产阶层的消费清单,它是按“中产”家庭两个人为基数综合计算的:

1.饮食吃喝每月花销为1500~5000元,即最低值为每天两瓶牛奶、两杯咖啡,每周去一次酒店,高数值主要是增加西餐的次数和到较高档次酒店的消费部分;

2.医疗保险每月投入600~1500元。中产阶层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瞻前顾后,充分考虑到生活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因此,此项投入必不可少;

3.教育“充电”费用每月在300~5000元之间。每位“中产”者都希望自己不被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抛弃,故用于自修和在职培训的投入往往是不惜血本,高层次的是攻读形形色色的MBA学位,低层次的是电脑和外语学习培训费用;

4.交通通讯每月支出500~1000元。中产阶层在写字楼和住宅里的时间较多,所以手机费用较低,但上网、电话费用不低,由于工作忙碌休闲时间少,所以交通费用较高;

5.文娱休闲活动每月支出600~3500元,此项支出包括每月的影视欣赏,购买时尚生活类杂志、高质量影碟的支出,也取决于生活圈子里的人对户外、出游活动的热衷程度。

另外,还有化妆品支出为1000~3000元、时装购置支出为1000~ 5000元、其他费用摊销每月1000~2000元(此项费用为每月非固定但是年度常有,如旅行费用、家具购置、红白两事所做的人情支出以及孝敬双方家庭等等)。

综上所述,在国内要过上“中产”生活,最低级的“中产”需要家庭双方月收入1万元,一般的中产家庭为月收入2万元,较高级的中产家庭是4万元左右。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产”者都要按以上的清单过日子,而只是说明要过上真正的“中产”生活,必须讲究一定的品位与档次,并且需要较强的经济能力作支撑。有一些“中产”者常常感慨自己是“讲品位且又很累的人”,但过“中产”生活“又不能不讲点品位”。不过,依笔者之见,“中产”者也不能为品位而品位,品位只是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加舒适的形式,且不可为了品位而把自己搞得很累。总的来说,“中产”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除了紧张的劳动和工作以外,还要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不仅追求高收入,而且更要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

国家信息中心官员预测:

2010年我国将有1.7亿人跻身中产阶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