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元年薪招一名塑料模具技工,30万元年薪招一名高级模具技工——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有那些喝过洋墨水、揣着洋文凭的高级人才才能十万元几十万元的拿薪水,一般的技术工人怎么能拿到这样如同天价的工资呢?
就在许多人在削尖脑袋往大学里挤,往白领、金领阶层里钻的时候,高级蓝领却突然成了市场的香饽饽!
2001年9月22日,在由青岛市劳动保障局举办的2001年秋季外商投资企业招聘洽谈会上,200余家外企共推出了1600多个岗位,其中价码最高的不是经理,而是模具技工。
在这次招聘会上,外企给具有管理和财会经验的人才开出的年薪一般在5万元左右,此类人才如果再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年薪可达10万元左右。而出人意料的是,一家塑料制品公司在招聘高级塑料模具技工时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天价”,为此次洽谈会之最。据该公司人事处负责人介绍,公司在研制一种新产品时碰到了工艺方面的难题,急需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塑料模具技工,他们认为若真能找到这样的技工,一年花16万元值得。
16万元天价买手艺的新闻还没有让人们从震动中回过神来,不久后,这项纪录又被刷新了。在浙江奉化举行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交流会”上,一家企业竟然愿出30万元年薪招聘一位高级模具技工!
在界定中产阶层时,我们一直都是局限在白领的圈子内。严格地说,蓝领工人过去是不属于“中产”范畴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蓝领工人的工作性质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需要操作非常复杂的机器,需要观察非常精密的仪表,需要制造非常新颖的产品。因此,他们不再是我们过去心目中那些一身油污操作笨重机器的普通工人了。他们有丰富的知识,有较高的技能,有丰厚的收入。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把其中的佼佼者列入了“中产”的行列。
然而,在中国,这一点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能进入“中产”的,必然都是那些上过大学、拿了文凭、能坐在办公室里呼风唤雨、能坐在谈判桌前唇枪舌剑、能与老外们侃侃而谈的人,绝对不可能包括那些穿着一身或蓝或灰的工作服、手拿扳手钳子的技术工人。正是整个社会对技术工人地位的轻视和许多企业对技工重要性的忽视,导致了目前高级技术工人严重匮乏的局面,并因此制约了我国企业的正常发展。为什么我们生产的汽车总没有国外的那样好使?为什么我们出厂的手表总没有国外的那样精致?为什么我们出口的服装总没有国外的那样漂亮?不是我们的设计不行,也不是我们的设备不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技术工人素质不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正在由农业大国向制造业大国迈进。有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中国很可能成为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随着中国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对高水平技工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高水平技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级蓝领”,不仅指从事高新技术工作的高级工(含持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还包括复合型、智能型的技工,如掌握机电一体化的车、钳、铣、刨等技能的通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生产工艺逐步被高新科技所取代,“高级蓝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全国许多城市就出现了博士好找、技师难寻的尴尬局面。在供求关系的左右下,“高级蓝领”的收入大幅度增长,部分特殊工种甚至超过了硕士、博士,超过了管理人员。2002年8月5日,济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2002年度全市劳动力市场174个工种的工资指导价,其中:汽车修理工的年薪为4.68万元,居然超过了博士的年薪4.56万元;高级技工的年薪与高级英语翻译的年薪也仅差364元,而2001年两者还相差1100元。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上海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由于技术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供不应求,因而工资上涨很快,模型工、工具钳工、电梯安装维修工等工种的高级技师年收入达到7万~9万元,高于一般管理岗位,且比上年增加50%;同时,中级锻工、铣工、钻工的工资增幅也达40%,电工、钳工、刨工增幅在20%左右;车工、镗工、磨工的工资增幅也有10%。
在广州举行的首届广东省中高级技能人才交流会上,知名企业富士康、TCL等纷纷打出10万元年薪招聘高级技师的旗号。
地位的上升,收入的增加,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使“高级蓝领”也能堂而皇之地进入中产阶层了。如一汽技术蓝领李黄玺被企业评为“一级操作师”,与高级经理享受相同的待遇,企业还专门为他配了辆崭新的捷达车;上海电气集团公司数控机床调试工李斌,一次获取了10万元的奖金和一台价值3万元的笔记本电脑。
如果你是一个技术工人,看了这一段文字,我想你应该信心倍增,再没有必要去灰心丧气了。白领能够成为“中产”,蓝领同样也能够成为“中产”,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拥有进入“中产”的敲门砖——高水平的技能。我们这个社会不仅需要有知识全面的学者型人才,同样也需要具有独到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研究21世纪的专家预测,技术性工作将是21世纪社会的职业主体。作为一名拥有高水平技能的技术工人,你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本事,大踏步地走进“中产”的殿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