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总是在发生
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
预见变化
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
追踪变化
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
以便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尽快适应变化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
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
作好迅速变化的准备
不断地去享受变化。
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
据说,这是属于全世界中产阶层的“国际歌”。从这首歌里,我们可以看出,中产阶层过得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那样潇洒。他们成天在念叨“谁动了我的奶酪”,成天在担心别人拿走他们的奶酪。
不要以为这是中产者们在无病呻吟,故作姿态,其实这正是他们紧张心理的真实写照。许多中产阶层的地位并不稳固,尤其是下层中产,他们一旦失去工作,没有了收入来源,一切的风花雪月顿时就会成为泡影,他们很快就会沦入贫民阶层,成为“新贫”一族。而“因为曾经拥有,才知道失去的可贵”。这种结局,比一直就待在贫民堆里更为可怕,更加让人难以接受。这种不幸的状况,实际上在国外是很普遍的事情,在国内也时有发生。从1999年以来网络由热变冷,2002年以来股市由牛转熊,我们便已经看到了太多这种由“中产”而瞬间变成“新贫”的事例。从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产”人士由于收入突然减少,以至于现在也要为还不起房贷、养不起车子、子女教育费用太重、养老没有着落、有病看不起之类的事情发愁,至于那些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均远不及他们的“准中产”群体,不用说,难以言表的心事更多。
实际上,各国的中产阶层,过得都不容易。据说,美国“中产”一生都在忙“三大件”,印度“中产”大部分买不起汽车,俄罗斯“中产”不愁房子却愁吃饭问题。
许多人把美国中产阶层的生活等同于阳光与海滩,等同于别墅与华车,等同于咖啡与名酒,其实,这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有位老资格的美国中产者给我们描摹的却是另一幅图景——
多数美国中产者一月又一月用大量时间盘算那些消耗掉大部分收入的开销:联邦税、州税、地方税,付分期付款买车的月付款、医疗、家庭财产及汽车的保险费、汽油费,包括暖气、空调、水电等项的杂费、食品支出(该项通常占收入的15%)、始料未及的汽车维修与家用设备维修费,等等。
这些每月的支出还并非难事,最难的是三件大事:1.买房; 2.供子女上大学;3.过体面的退休生活。现在,一户中产阶层的住宅,在全美一般地区价格在7.5万~20万美元,通常需要首付这笔款项的10%~15%以及长达30年的每月分期付款,同时还要加上7%~8%的利息。一般中产阶层家庭的第二大支出是子女上大学。教育方面的专家预计,对于2000年出生的孩子来说,将来在州立大学上四年大学要耗资18万美元,而在哈佛、斯坦福这样的私立大学上四年要耗资30万美元甚至更多。最后,对于今天的中产阶层夫妇来说,若想晚年的生活还能达到退休前有工作时的水准,他们几乎肯定需要用自己的储蓄来补充政府给老人提供的社会保险金,也就是说,很可能需要几十万美元的积蓄。由于有这么巨额的支出在等着自己,美国中产阶层就无人觉得自己很富有;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至少是前两个),就很可能让一个美国人感到自己挺穷的。很清楚的一点是,这些费用在多数美国中产阶层家庭的经济计划中占有突出地位。
因此,别看那些中产者们经常躺在海滩上晒太阳,经常驾车到乡村兜风,实际上他们在经济上也是紧巴巴的,绝对不能放手乱花。一些中产家庭,必须要靠夫妻双方的收入才能支撑,而一旦其中的一个人出现经济波动,整个家庭的财务就岌岌可危。这种危机不只是需要降低生活档次,甚至还有可能让这个家庭破产——虽然这是中产家庭。
2003年,哈佛法学院教授、领导哈佛大学“消费者破产”研究项目的伊丽莎白·沃伦与她的女儿阿米莉亚·泰亚吉——原麦肯锡顾问公司顾问、沃顿工商管理硕士,联合出版了一本明确针对过度消费理论的爆炸性新作——《双收入陷阱:为什么中产阶级夫妇走向破产》。这本书利用30年来美国人口普查局和劳动统计局的破产数据,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观点,解释了为什么众多本应富裕的人——具有大学学历、拥有好工作和私人房产的中产阶层,却重新沦为新一代贫民的原因。她们举了这样一个事例:
安是一个很好的“计划师”。在大学里,她主修会计,毕业以后,安回到了她的家乡得克萨斯州,开始了她理想中的中产生活。她从事自己会计的老本行,收入不菲,安的丈夫吉姆帮人经营着一家卖地毯和地板的商店。几年后,他们就拥有了一笔较大的储蓄,买下了一套不错的房子。
然而,1999年的圣诞节过后,就在安的大儿子6岁、小儿子才5个月大的时候,吉姆所在的商店因为经营不下去关闭了。吉姆虽然近乎疯狂地不停寻找下一个工作,但他仍然无法找到一个和从前薪水相当的工作,只能以做杂工勉强维持。而安生小儿子后便一直没了工作,整个家庭由此便没了收入。为此,他们不得不大幅度削减开支,但收效甚微,因为大部分的钱都用于还贷、汽车开支和日常开支了,包括桌上的食物。吉姆失业3个月后,问题越来越严重,家里所有的钱几乎都得用来支付贷款,日常开支受到严重的威胁。
为了多赚些现金,他们不得不卖掉车库,还有那套被重新整修过的古董厨具。但情况并没有好转,很快,他们的基本生活开销,包括食物、汽油以及其他的各项开支都开始用信用卡透支。当连信用卡都不能应付的时候,他们开始了一场“不可能的游戏”:取消汽车保险和医疗保险。与此同时利率上升使得他们每月支付的贷款更多了,加上那一大叠催缴税款的通知和各类账单,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作为一个会计,安知道是去找一位专门负责破产的律师的时候了——他们无奈地申请了破产。
安和吉姆不知道在他们这个社区中,还有谁会像他们那样面临如此狼狈的财务窘境:付不起贷款、汽油费,以至于要去申请破产。而事实上,许多曾经很富足的中产家庭都因为各种原因而面临着和他们同样的财务困境,安和吉姆不过是当年在北得克萨斯州申请破产的2200个家庭中的一个。
该书作者在书中说,1981年美国申请破产的家庭为6.9万个,而1999年,这个数字竟然飞升到50万个,几乎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
美国的中产阶层尚且如此弱不禁风,其他国家的中产阶层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世界各国的中产阶层表面上都显得很富足、很洒脱,用起钱来似乎很大方,其实心里并不踏实,整日都在胆战心惊,唯恐一不小心,就滑落到了中产阶层的圈子之外,突然变得不“中产”起来。作为中国的“准中产”或者“初级中产”们,又怎能不有所防备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