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王先生是标准的“钻石王老五”。凭着自己的一手“绝活”,几年前他趁网络热时大赚了一笔,现在在民企的月均收入也有1万元。但他花起钱来也是毫不吝惜,天天和哥们儿歌舞升平,不醉不归。每月除5000元的房租,还要支出近1万元。现在,他以前的积蓄正像冰山融化一样日渐减少,自己还没有成家,没有买房,这才感到茫然了:再不学会理财,日子都难过下去了。
蔡先生几年来工作换了不少,尽管每换一次工作腰包都会比以前鼓起很多,然而花钱的速度总是胜过挣钱的速度。每月挣2000元时出门就上公交车,挣5000元的时候伸手就是出租车,挣8000元的时候开始每月还房款,这不,每月挣到1万元有余了,又有了这个要吃要喝的“坐骑”,感觉兜里的钱还是和以前一样,每月都紧巴巴地贴着月底,盼望着发薪的日子早一点到来。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收入非常丰厚,日子却过得并不怎么舒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理财的能力。这些人很会挣钱,但却不会理财,不知道用钱,更不知道如何用钱生钱,其结果是挣多少花多少,总是进不了“中产”的圈子。
在国外,人们普遍重视投资与理财,许多人还聘请了专业的投资理财顾问,帮助他们明确理财目标,制定理财方案。中国这几年一些银行也开办了代容理财业务,并出现了一些专业的投资顾问咨询机构和管理顾问公司,为客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中长期的理财规划,如教育投资计划、保险计划、税务计划、退休计划、遗产计划等。但理财的观念还不是很深入人心,大多数人还没有明确的理财目标与理财方案,这无疑制约了我们进入“中产”的进程。我们要想顺利地进入“中产”,并要稳固“中产”的地位,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那就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理财。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他们普遍误解了“中产”的含义,总认为当“中产”就意味着生活一定要上档次、上品位,于是不切实际地盲目高消费。据说北京的上层“中产”都住在亚运村的水印长滩、棕榈泉、CEO尊邸、紫玉山庄,房价以美元计,每平方米大多在1500美元以上,最高档的是位于建国门内的贡院6号,每平方米4万元。其实,买得起贡院6号的人,绝对不是中产阶层,而应是富豪阶层了。从用车上,上层“中产”都爱买进口汽车或者国产汽车如奥迪A6、帕萨特,中层“中产”则多选择国产车中的广本、别克、宝来、桑塔纳2000等等,刚刚进入“中产”的下层“中产”也至少要买辆桑塔纳或者捷达、富康。其实,中产阶层固然有一定的生活要求,但并不一定要以物质享受为先决条件。国外有一篇报道,报道了一个“中产”家庭既节俭又体面的“中产”生活,这对我们来说很有启示意义。
鲍伊特夫妇退休了,他们住在奥斯丁的一个漂亮的居住小区中,他们有一幢漂亮的拥有4个卧室的住房,价值80万美元,另外还具有高达7位数的净资产。但他们非常节俭,又非常体面。
除了漂亮的房子,鲍伊特夫妇同样有能力购置昂贵的汽车和时髦的衣服,但这不是他们的风格。他们认为,就那些一旦购买了就会失去其全部或大部分初始价值的产品而言,关心其价格是很重要的。这些物品的价值极不耐久。例如衣服,你今天购买了一套昂贵的衣服或礼服,它在明天的旧货市场上能值多少呢?可能是原价的10%或者5%或者更少。鲍伊特夫人从来不想在衣服上花太多的钱,它们在价值上折旧太快,它们就像在某个人的净资产上挖了个窟窿。但是她总希望看上去穿得好些,她的办法就是在打折商店购买那些正在打折的名牌服装。鲍伊特夫人和鲍伊特先生拥有许多名牌服装,它们大多是从打折店购买的。如果买来的衣服有什么不合身,她和鲍伊特先生会采取40%的百万富翁都采取的方法解决此问题——请人将衣服进行修改。当他们在身体发生变化使他们原本合身的衣服变得不再那么合身时,他们也会这样做。通过这种方式,鲍伊特夫妇节省了不少钱,同时在穿着上又显得非常体面。尔后,鲍伊特夫人将省下的钱用于价格“极其持久”而实际上会增值的物品,比如可以称为古董的老式家具之类,对于鲍伊特夫人来说,购买这些东西,既实用,又有投资价值。这些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弥足珍贵。另外,他们还投资业绩位于前列的共同基金、前景看好的股票等等。
想不到吧,真正的中产阶层,竟然是这样算细账的。而这也正是他们能够成为中产阶层并能长久享受“中产”生活的秘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