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好运和商机真有什么偏爱的话,那就是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它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偏爱有心之人。
1921年的一天,享誉世界的经营奇才奥利莱在波兰街头闲逛,忽然想要写点东西,于是信步走进一家文具商店准备买一支钢笔,但是一问价格,却令他大吃一惊,在英国同样一支钢笔只要3美分,在这里却卖到了26美分。奥利莱感到奇怪,一了解,这里卖的钢笔之所以这么昂贵,是因为这些钢笔都是由德国进口的,而且数量有限。
从不轻易放过一个赚钱机会的奥利莱为自己的意外发现而惊喜,很快,他就对波兰的市场进行了一番详细、周密的调查,结果更是令他兴奋不已。导致钢笔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是数量少,在当时,全波兰只有一家钢笔生产厂,由于战争的影响,生产能力非常有限。
奥利莱当即决定,在波兰投资办钢笔厂。他直接找到当时的人民委员拉可辛,诚恳地对他说:“您的政府已经制定了政策,要求每个公民都得学会读书和写字,没有钢笔怎么能行?我想获得生产钢笔的执照。”说得如此合情合理,奥利莱的要求自然很快就得到了批复。
奥利莱立即开始筹划,他马上来到德国历史最悠久的钢笔名城,那里集中了许多著名的钢笔生产厂家,他们掌握着制作钢笔的秘密技术。奥利莱花重金买通了一家工厂的一位技术骨干,还包括许诺在新厂里的实际工作均由这位技术骨干主持。这位技术骨干又以到瑞典度假为名,召集了一批技术工人,悄悄来到波兰。
紧接着,奥利莱又火速赶往卢森堡,先把购买的设备拆散,再安装在其他机器上混出海关,然后陆续运到波兰。当他从欧洲回来时,生产钢笔所需的原材料也运到了生产车间,同时,设在华沙的厂房已经建成,设备也已调试安装,人才也已到位,很快,工厂就投入了运营。
事情是如此出奇地顺利,连奥利莱本人都不敢相信。因为他的工厂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而且在投产后的8个月数量就达到了1亿支,创造的利润在当年就达到了100万美元。到1926年,这个工厂生产的钢笔不仅满足了波兰的市场,而且先后出口到英国、中国、土耳其等十余个国家。
依靠敏锐的思维和高效率的行动,奥利莱在波兰的土地上,就靠生产这小小的钢笔,赚取了数千万美元,又一次在他享誉世界的经商奇迹史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奥利莱为此深有体会地说:“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如果是你,在发现波兰街头的钢笔昂贵后,会怎么做呢?我想,绝大多数人要么是放弃购买钢笔,要么是忍痛买下钢笔,顶多发几句牢骚,说几句怪话。有谁会像奥利莱一样,从中发现赚钱的商机呢?而这恰恰是大多数人不能像奥利莱那样豪富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没有发现商机的眼光!
纵观国内外许许多多的致富者,他们无一不是像奥利莱一样,凭借自己敏锐的判断力和创新精神,抓住了一个个稍纵即逝的商机,在世界商业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幕接一幕的致富奇迹。这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而这种本领与能力,并不是来自于书本,来自于理论,而是来自于实践。只有那些勤于观察、处处留心的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应灵敏的人,才能敏锐地发现致富的商机,找到赚钱的窍门。
王先生购了一套新住房,所有的家具也换成了新的,自己的一张旧书桌也只好搁在外边,准备运到旧物市场处理掉。一天,来了一个乡下人,问他这桌子卖不卖?他说要100元。其实这张桌子在旧物市场还卖不到50元。可是乡下人马上掏出100元,把桌子搬走了。
王先生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他会花100元买他的书桌呢?通过了解,他摸清了原因。在乡下,做一张这样的书桌,材料、人工要超过100元,而在城市,这样的旧书桌却卖不了几个钱。
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他说服乡下的亲戚在乡村的集镇上办起了一家旧家具店,他把城里的六七成新的旧家具拉到乡下,结果大受农民的欢迎。农民们都很乐意到他的店里来淘金,因为这些在城里人眼里看来已过时的家具对有些农民朋友来说既时髦又漂亮,实在太便宜了,可是实际上,他还有50%以上的利润。
后来,他又发现农村中许多古旧家具被农民用来围猪圈,而这些旧家具中有些可以作为收藏品出售,非常值钱。他鼓励农民用旧家具来换他的家具,农民们很高兴,对于他们来说,这很划算。他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家具到文物市场去卖,有时一件家具就能赚上一大笔。
1998年,在家具厂上班的傅华生下岗了。为了生存,他坚持对市场上的种种商品进行比较,也详细观察着商业上的动态。一天,他走进一家照相馆,看到当今的像框是越做越精美,有些工艺像框价格还比较高。于是眼前一亮,心想自己的老家盛产桐木,一些边条小料由于派不上用场一直被当柴烧掉。如果把这些细小的边条,用来加工像框,倒是物尽其用。
他说干就干,马上试着进行生产。由于自己有一手木工绝活,结果加工出来的工艺像框式样新颖别致,一投放市场就备受大家喜欢。一炮打响后,傅华生大胆地投入30000元,办起了桐木像框加工厂。产品很快占领了当地市场。他又多方面搜集国际同类产品信息,不断改进工艺流程,使之适应国际市场新潮流,产品打入了外省的一些工艺市场。由于做工精细,色泽光亮,花色入时,还被外商看中,一次同日本客商就签定了供货80万元的合同。
就在许多人视之为废物的下脚料里,傅华生却从中发现了能换回大把大把钞票的商机。
日本绳索大王岛村原在一家包装公司当店员的时候,由于薪水微薄,家庭负担又重,因此时常囊空如洗。
有一天,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散步时,注意到很多花枝招展的太太小姐们,除了手中拿着自己的皮包之外,还提着一个纸袋。这些纸袋是她们在买东西时,商店给她们用来装东西的。用这样的纸袋装东西既实用又方便,经过多日观察,他发现用纸袋的人越来越多。看来纸袋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东西。
于是,他又设法参观了一家造纸袋的工厂。果然,工人们忙得团团转。参观后,他怦然心动,他断言,将来纸袋一定会风行一时。那么,提纸袋用的绳带也会大量需要的。他毅然决定无论如何非大干一番不可。几年以后,他终于成了日本的“绳带大王”。
被日本人称之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也是一个善于捕捉商机的有心人。
有一次他在市场闲逛,听到几个购买东西的家庭主妇议论现在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是单用的,很不方便,如果一件多用,能够同时插上几个电器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松下听到后灵机一动,产生了新的想法,回去后马上组织力量研究,不久便生产出了“三通”电源插头,结果大受欢迎,一下子赚了大钱,为松下王国的万丈高楼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每当有新的电脑面世,总有一批旧的电脑被淘汰,很少有人关心那些“退役”电脑的命运。然而,就是有这样的有心人,依靠回收这些落伍的电脑发了家。美国芝加哥联合回收公司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联合回收公司的最高执行官是罗伯特·格来温。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是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迅猛发展的时候,很多的电脑更新得很快,成千上万的电脑被淘汰下来。有着敏锐商业洞察力的罗伯特,审时度势,迅速调整了公司的业务结构,全面开展起了旧电脑的回收业务。对于回收来的每一样东西,联合回收公司都会仔细进行检测。首先,挑出那些还有利用价值的机器折价再次投放市场或是捐赠给慈善机构。其次,对于那些找不到二手市场的机器,联合回收公司将会进行拆解。他们把纸板、塑料、玻璃卖给废品收购站;将非贵重金属卖给了碎废金属回收商;贵重的金属,如金、银、铂等等,则会被运送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贵金属精练厂;他们还将电路拆解,把有用的芯片贴上标签以便再出售。在联合回收公司每个月200万磅的回收货物中,绝大多数的机器在经过转卖和拆解之后,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宿,只有不到3%的物品被当做垃圾彻底掩埋。
罗伯特说:“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几乎每个公司都为雇员配备了计算机,而且很多有稳定收入的工作者在家里还拥有计算机。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为数众多的并未完全落伍的计算机不断被淘汰,却很少有人想到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想到并做到了。”联合回收公司目前有职工130人,年利润在25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之间浮动。
爱因斯坦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就商机而言,则只偏爱有心之人。许多人都认为,能否获得商机,主要是看运气的好坏。固然,运气的基本要素是偶然性,但它对于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所有的人“交好运”的可能性是一样多的,在商机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关键在于有的人把握了有的人没有把握。如果说好运和商机真有什么偏爱的话,那就是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它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偏爱有心之人。如果你处处留心,时时有意,就能从许多平常的事物中发现商机,获得财富。不论是以前的富豪洛克菲勒、巴菲特、哈默,还是今天的数字英雄比尔·盖茨、戴尔、杨致远等,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其成功也确实有偶然因素的存在,但更多的是他们在一样的勤劳之外,还都有“时刻准备着”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商机的敏锐眼光和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敏锐的眼光和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小则是致富成功之道,大则是人类进步之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