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对投资都处于恐惧状态时,你要变得贪婪一些。
——巴菲特
巴菲特经常会告诉子女的投资铁律就是:“在别人保守的时候,你要变得贪婪。”巴菲特的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投资方法在股票投资中是非常实用的。虽然,巴菲特算不上一个抄底专家,但是他每一次的买入都是以超低价格取得主动权,再加上巴菲特的长线投资策略,该股票即使在短期内不涨,也不会出现大幅地下跌。要知道,在熊市中不赔钱也算是一种赚钱。
股市低迷,股价连续下挫,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是很脆弱的,他们既希望股价早日见底,又害怕看到股价的下跌,可以说,这期间矛盾的心理始终困扰着投资者。一些投机分子和大资金的投资者在这时候会故意抛压手中的股票,制造市场的恐慌气氛,而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要市场上所有的中小投资者割肉出局。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眼看着本金不断地缩水,经不起恐吓就会动摇,而这时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所有中小投资者团结起来,坚持不抛售手中的股票,抵抗市场上的恐慌情绪,但是往往由于中小投资者资金分散而难以做到这一点。不过在巴菲特看来,这都是投资者自己在给自己制造恐慌的气氛,股价暴跌带来的恐慌情绪就是由绝大多数人对股市的悲观态度和观望情绪引起的,长此下去,股市中就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没有政府的救市资金是无法恢复的,于是一旦股市处于低迷期,市场自身失去调节功能的时候,就有政府干预这一说。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股市一路下泻,情况已经到了政府不得不出面的地步,而发放巨额救市资金,银行联合降息都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的体现,这主要还是提振股市投资者的信心,因为有资金没有信心股市照样难以彻底改变形势。
投资者的恐惧心理就表现为对市场失去信心,而按照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大家一片恐慌之时正是最好的介入时机。其实,股票投资之所以具有风险,就是因为有很多不确定的人为因素,而投资分子的炒作是造成股市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如果要想在股市中获得收益,投资者首先就得看清这些投机分子的行踪和轨迹,投机分子的行为往往是在股价下跌的时候抛压股票,在股市上涨的时候,推风助浪,哄抬股价。无疑,他们的目的是想干扰普通投资者,让普通投资者在该进的时候变得犹豫,该撤的时候变得奋勇直追。巴菲特则告诉你,当股价徘徊在低价位的时候就要大胆介入。股市中的二八想象说明,在股市中永远是20%的人赚80%的钱,这就是因为大众投资者的思维正好与股市的运行规律背离。股市的表现形式就是股价的上下波动,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就应该能够透过这种现象看到本质,而绝非是在上涨时拼命地追,在下跌的时候拼命地逃。如果在股市的下跌阶段你看到所有的人都在观望,这说明市场上真正的时机来临,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就接近底部,而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下跌到一定的程度股市就会上升。巴菲特就善于把握这个关键的时刻,他的买入时机就是别人不敢想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说股市将要崩盘的时候,大多数投资者可能在想要是股价继续下跌怎么办?要是股市真的崩盘该怎么办?这就是一种投资理念的差别,而大部分投资者始终都沉浸在“追涨杀跌”的俗套当中。
低价入市,在股票价格相对较低的点位买入就是巴菲特“在别人保守时变得贪婪”这一投资理念的精髓。
1987年的股灾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股市动荡,美国股市暴跌之后的几天里,即在10月26日,日本日经指数下跌4.75%,法国股市下跌7.0%,瑞士股市下跌10.0%,英国、德国股市跌幅也都超过10%,香港恒生指数暴跌1120.7点,日跌幅高达33.33%。之后,被迫停市。仅仅10月份一个月,造成全世界股票市值损失17920亿美元,受影响最大的美国损失高达8000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之和的5倍多。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从股灾一周前的4230美元跌到了3170美元,市值缩水25%。这场股灾严重地影响了美国的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而随着股市的不断下跌,绝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大幅缩水,引起了外汇市场国际投资者的恐慌,国际投资者纷纷大量抛售美元,抢购硬通货,使得美元大幅贬值。为了避免出现像1929年股灾后那样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积极调集资金,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资金,给那些损失较大的上市公司、券商、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贷款。各大银行宣布降低优惠利率,银行家信托公司也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保证客户的资金需求。在政府的扶持之下,美联储各大银行购买受损失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获得贷款的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积极地自救,100多家大公司开始回购自己的股票。由于积极的救市逐渐产生了效果,股市有了回升。
尽管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救市措施,但是从股票市场上来看,广大投资者的观望情绪还是比较严重,没有人敢进行投资,而巴菲特在这场股灾中则保持了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时机将近成熟,他抓住机会,在市场上寻找值得投资的股票——在这一时期他先后投资了《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吉列等著名品牌的股票,这也是他投资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获利最丰厚,到今天为止他依然持有这些股票。同时,他利用反弹行情使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市值盈利20%,把在危机中损失掉的公司利益又补了回来。
坚持长线投资是巴菲特投资理念的一个延伸,按照他的理论,在低价位购买的股票,如果不长期持有也很难获利,因为股市在经过长时间的下跌之后不可能绝对反弹,股价总要在低位徘徊一段时间,这一时段正是大资金进入股市的时候,机构投资者在这个时候纷纷建仓,建仓时间越充足,股市的后发力越强,上涨的力度越大。所以,这个时候,股价在低位徘徊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有时候时间较长,有时候时间较短,但是在这一时期投资是比较安全的,只要投资者敢于进入,是不会有损失的,因为你和大资金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保持同步了,只要长期持有,等到股市真正启动的那一刻,赚钱的时代就来了。
另外,还有一些投资者在长期持有股票方面能够做得很好,但是,却总是没有耐心地等待股票相对较低的价位,或者是根本不会把握买入时机,因此,巴菲特的长期持有不仅仅指的是单纯地拿着股票,而是要结合具体的买入时机,如果你在股价上涨的途中或者顶端买入的股票,这时长期持有就没有意义了,甚至会造成巨大的亏损。所以说,低价买入和长期持有这两个方面同时具备才可投资,缺一不可。
20世纪70年代初期和1987年股灾,是美国股市两次比较大的动荡时期,股市的动荡让大家都惊惧不已,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完善,他不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也推广了他的投资理念。
2007年下半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华尔街金融风暴,巴菲特又一次经历了美国股市的灾难。2008年初,股市剧烈下挫,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又一次发挥了作用。与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息息相关的华尔街金融风暴随着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使得华尔街一片萧条。于是,美国实行减息政策,而且美联储连续六次降息,以拯救投资者最后的一丝信心,但是花旗、美林、法国兴业等世界各大金融机构受其拖累亏损巨大,反而使得市场对于美联储的降息产生了依赖。
2008年9月中旬,华尔街金融风暴进入到最疯狂的阶段,金融机构的倒闭和被收购宣告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巴菲特表示:“目前的局面,比二战以来所有其他金融危机都要严重。”他认为,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政策的制定,是以错误的“市场基本主义”的观念为基础的,这种观念认为金融市场从长期来看将会趋向平衡,而目前面临的金融危机却打破了这一错误的观念,政府出台一些缓和的措施已经不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华尔街上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投资者纷纷买进这些经过精心包装的创新产品,尤其是次级贷款业务再度刺激了美国股市的过度膨胀,到2007年初,7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很少进行大额地投资。
2008年,巴菲特已经78岁高龄,他决定把自己的余生交给慈善事业,而正当巴菲特紧张而有序地从事着自己的慈善事业的时候,一场声势浩大的次贷危机到来,使他在沉寂了几年后重新投入投资生涯。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级抵押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以超乎想象的力度和速度扩散开来,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是二战以来最重大的。更为重要的是,由次贷风暴引发的一些负面消息给全球股市带来了巨大震荡。当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出现金融危机时,不仅考验着美国这一国家的宏观管理能力,而且也对他们此前实行经济扩张的步伐过快,国门过度开放的贪大求快是个惩罚。这时,巴菲特又一次实施了他的黄金定律:“当别人恐惧时,你要变得贪婪一些。”2008年9月23日,当大多数美国人还陷入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恐慌中而无法自拔时,巴菲特以50亿美元购买高盛集团优先股,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先后投资了高盛,AIG、比亚迪等金融机构和汽车制造行业。回首巴菲特一生投资的高峰期,都是处在美国经济的低潮期,股市动荡,经济萧条,通货膨胀,越是动乱的时期,巴菲特的投资行为越活跃。无疑,这体现的正是:“当别人恐惧时,你要变得贪婪。”
巴菲特的忠告
投资中免不了会出现恐惧,而在这种情况下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学会贪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