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菲特对中国投资者的建议

巴菲特对中国投资者的建议

时间:2023-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切了一块牛排吃起来,而巴菲特则笑着继续说道:“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掌握正确的市场策略,保持长远的目光。”巴菲特也要告诉午餐会上的股东们,在交易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市场,保持长远的目光。不但如此,当时外界新闻媒体也一致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于死板,但巴菲特依旧坚他的投资原则。

如果我们发现了喜欢的公司,股票市场的点位将不会真正影响我们的决策。我们将通过公司本身决定是否投资该公司。我们基本上不花时间考虑宏观经济因素,我们仅仅试图把精力集中在我们认为我们理解,同时我们喜欢其价格及管理的行业上。

——巴菲特

皮特一边嚼着嘴里的食物,一边迫不及待地问巴菲特:“爸爸,您曾经说过要正确地理解市场,我想知道正确操作的关键是什么?”

巴菲特和蔼地看着他,然后说道:“孩子,不要着急,吃饭最重要。”皮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切了一块牛排吃起来,而巴菲特则笑着继续说道:“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掌握正确的市场策略,保持长远的目光。”

巴菲特也要告诉午餐会上的股东们,在交易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市场,保持长远的目光。因为投资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才能最终获益。所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将一些冲动的投资行为抛弃掉。在这方面,巴菲特一直对自己要求严格。

在美国第二次大牛市的时候,巴菲特理智地将自己手中持有的股票抛售。美国股市在1972年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当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选择那些市值规模大和企业知名度高的上市公司,比如雅芳、施乐、宝丽来、柯达和得克萨斯仪器等等。在当时,这些企业每天的盈利大约为80%。在巴菲特的带领下,伯克希尔公司决定大量抛售持有的股票,仅留下16%的资金用于投资股票。

1973年初,雅芳、施乐等50家热门企业的股价纷纷开始下跌,道·琼斯指数也持续降低,整个股票市场混乱不堪。那些1969年上市的公司,如沃尔特·迪斯尼、通用汽车、施乐、IBM、西尔斯等,只能眼看着自己的股票价格下跌60%。到1974年10月初,道·琼斯指数已经从1000点狂跌至580点。在纽约交易市场,几乎所有股票的市盈率都下跌为个位数,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一些被套牢的投资者因为极度的恐慌开始疯狂地抛售。而另一些投资者则竭尽全力持有自己的股票,等待着反弹,但是反弹迟迟不见踪影。结果,他们被弄得筋疲力尽,只能屈服于现实,开始抛售手中持有的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开始抛盘,以致一个原本有序的市场变成了一个产生损失的邪恶的怪圈。

到1974年末时,可以说已经没有几个投资者有耐心和勇气再进入股市这个竞技场了。但是,在市场一片悲观声中巴菲特却高声欢呼。他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兴奋地表示:“我感觉自己好像正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是时候开始投资了。”在等待了许久之后,巴菲特决定重新进入投资市场。他选择在这个时刻裹挟着大量的资金,义无返顾地投入到了那些连市场本身都难以忍受的股票上。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了股票研究上,从而在看似哀鸿遍野的股市中找到了很多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巴菲特逆势突击的过人胆识,并不是因为一时的兴起,而是在长久的观察后做出的决定。可以说,巴菲特评估股票价值高低的能力是基于以下几个常识性的因素。

第一,从股票收益与债券收益之间的差异中判断股市价值。如果债券的收益不断上涨,甚至有可能超过股票收益时,这说明市场的价值被高估了;如果股票收益下跌至某一点,但是在同一点的股票收益却高于债券收益时,那么此时的股票是最具市场价值的。

第二,市场价格上升的速度。股票市场不会一直领先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投资者不应该期望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和股票价格上涨的速度胜于经济的发展。若股票的价格增长的速度上升了4倍,则整个社会的经济将进入扩张时期,市场成为股票在某一点下跌时的底部。

第三,国家的经济形势。如果国家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形势之中,而这种情况又将会长期持续下去时,股票价格将处于长期增长的趋势,这时投资者应该考虑适当减少持有的股票数量,或选择其他的投资方式。当经济不景气时,一般情况下股票的价格会大幅下跌,因此这时股票将存在高收益的潜力。

1999年的大牛市中,巴菲特就将这些市场策略应用到了操作中。在那个时期,美国出现了第三次大牛市,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不过巴菲特所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却在这一次的牛市中输得一败涂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亏损了将近20%,比标准普尔500指数低了41%。这是巴菲特40年投资生涯里损失最多的一年。

1995年~1999年期间,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价格上升了150%。美国股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据分析,造成此次牛市的原因是网络和高科技股票的过度膨胀。在巴菲特多年的投资当中,他一直对高科技股票保持着远离的态度。因此,他决定坚持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传统行业公司的股票。但结果在那一年的牛市中,伯克希尔公司又一次输给了市场。而后,在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几乎所有的股东们都对巴菲特表示了不满,他们甚至纷纷质问巴菲特不愿投资高科技股票的原因。不但如此,当时外界新闻媒体也一致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于死板,但巴菲特依旧坚他的投资原则。

他向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解释道:“在这一年中,我们公司的股票投资组合没有做过任何的调整。这一年有几家我们重仓拥有的公司经营业绩十分令人失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这些公司是拥有相当出众的竞争实力的,并且这种优势将长期持续下去。只有这样的特质才是获得长期良好投资业绩的真正保证。有时候我和芒格认为,我们可以分析出一家上市公司是否有长期不断的竞争优势。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们却无法完全正确地做出判断。这也是我们从不愿意选择那些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原因。尽管我们也同意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将会改变整个社会,但是在交易过程中,我们不具备判断高科技公司的能力,也无法确定某一家公司是否真正具有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大多数投资者看来,股票投资是一个带有迷信色彩的领域。虽然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却没有人敢肯定自己的话一定是百分之百正确的。而且,那些所谓的股市分析专家或预测专家也大多被认为有骗人之嫌。但是有一点是能够确定的,许多出色的投资大师都认为,投资者的心理是决定股市变化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杰出的投资大师,都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专家。他们几乎都具备洞察投资者心理的直觉或者天赋,他们总是保持着长远的目光,不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诱惑,而这也让他们总是比别人更能抓住先机,从而在这个多数人注定成为输家的游戏中得到高额的报酬。

投资就像一场游戏,它吸引了无数的投资者参与其中。因为在投资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以及真假难辨的信息,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判断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无法理性地做出判断,更无法掌握正确的市场策略,从而导致他们经常犯一些常规性的错误。

有许多投资者经常喜欢在股市里频繁地买进卖出,但这很有可能让机会白白流失。巴菲特一直遵循的投资原则是:不要频繁地换手,除非寻找到好的投资对象才行动。他常常借用棒球手特德· 威廉斯的名言来说明这一问题——要成为一个出色的棒球选手,前提是一定要能打到好球。巴菲特认为,如果找不到好的投资对象,那么就暂时不投资。

巴菲特告诉投资者,机会是在不停的换手中溜走的,频繁地更换股票将会造成投资的失败。例如:在年轻时,巴菲特曾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三股城市建设公司的股票,他还鼓励姐姐购买了三股。但是不久之后,该股票的价格却下跌为27美元。又过了一段时间股价开始上升为40美元,于是巴菲特将自己和姐姐手中所持有的股票全部抛空。在扣除税金以后,他的盈利是5美元。但是,在这之后这只股票却迅速从每股40美元持续上升为每股200美元,这令巴菲特追悔莫及,因为他错失了一次更好的盈利机会。

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有很多的投资者也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因为投资者过度地关注于市场的变化,总是对市场保持着一定的恐惧,往往是一听到风吹草动,便迫不及待地做出决定——要么急切地买进,或者是盲目地卖出。实际上,对于股票市场的上涨或下跌投资者并不是没有思想准备,只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多少投资者能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资金一直缩水而始终保持镇定自若?巴菲特认为,一个出色的投资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即从资金到心理上,都要为市场不可避免的波动做好准备。不但应该从理智上考虑到股票市场也许会发生的一些变化,同时还要长期保持冷静和独立的判断力,这样便可以在发生危机时避免无所适从的局面。一般情况下,如果投资者坚持认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则不必理会市场的任何变化,只要保持冷静的思考能力就可以了。

正如格雷厄姆所说的那样:“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投资大师极少被迫抛售手中所持有的股票,并且他们具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镇定面对市场变化的心态。”一个理性投资者的表现应该是在面对市场的大起大落时都能做到冷静沉着。若投资者面对市场没有道理的下跌,总是感到极度的恐慌,甚至弃股而逃,又或者在还没有作出任何的行动之前,总是感到惴惴不安,害怕投资失败。无疑,这种脆弱的心理会使投资者本来拥有的优势转变为劣势。如果总是抱着这种态度,投资者不但无法从投资中获得巨大的利润,甚至连自己的本金也会在这种没有必要的担心中渐渐地缩水。

股市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大多数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方法都是十分不理智的。他们往往只是在看了一大堆的数据之后,再从这些数据当中挑选一些看上去还不错的股票,或是根据所谓的“经济大环境”来决定买进股票的时间。此外,在实际的交易中,一些自称专业的经纪人也是采用这样拙劣的方法来选择股票的。他们通常会相信那些对经济景气指数的报告,而在他们的投资报告中,也经常会提到这样的观点:“由于目前经济形势良好,所以应该购买股票。”尽管从表面上来看这种观点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实际上却是行不通的。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经常是出乎人们预料的,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随时会改变它的发展,任何一家权威的机构也不敢声称其预报就是准确的。如果投资者选择这样的投资方式,那么只能永远跟随别人的脚步,而预期的收益也会一次次化为乌有。这大概就是所有投资者最容易犯下的错误和最难克服的缺点。如果投资者只是将投资成败的希望寄托在那些分析师身上,并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那么投资失败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与那些对市场信息过度敏感的人有所不同的是,有一部分投资者一旦购买了股票,便放心地长期持有,他们不会经常关注股票价格每天的变化趋势,所以他们总是能够避免自己遭受因为别人的判断失误所带来的痛苦。因为市场潮流的影响,投资者的跟风行为是投资领域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从而出现投资者争相购买或集体抛售某只股票的情形。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要因为在交易过程中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而落荒而逃。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之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力,同时还应该避免自己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无论股票市场怎样变化,投资者只要抓住最根本的要素,即保持对上市公司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力就可以。对于其他来自市场及他人的行为和情绪,投资者应该尽量远离。因为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可能仅仅依靠市场的潮流长期获利。投资者应该记住的是不要试图弄清市场在做什么,而是要掌握充足的企业信息,并一心一意地坚持这项原则。

实际上,投资者获取收益的方式并不是频繁的换手,而是在于如何把握股票的买进卖出时机。对于这个问题,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进股票的最佳时机是在某个前景大好、具备投资价值的新企业刚刚上市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新产品刚刚上市时,将会经历一个打开销路的艰难时期。这个时候,大部分的投资者还对其抱有顾虑,因此这家新企业还不会马上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目标。此外,对具有前途的企业项目进行投资。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产品的销量也会逐渐增大,无形中企业的利润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当股市还没有反映出该企业股票的真正价值时,如果投资者能够抓住购买的机会,那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除了要注意买进的时机以外,把握股票的卖出时机也是十分重要的。巴菲特认为,如果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经过考察后各方面都还不错,那么就不要很快将其卖出。在市场形势没有发生变化之前,投资者应该长期持有这只股票。若该股票的发行企业出现了重大的失误,或者发生了诸如以下的一些情况,那么应该果断地抛售手中的股票:第一,如果投资者发现自己当时在购买股票时对这家企业作出的分析有误。第二,该企业的管理出现了问题。也许该企业的规模将扩大,因而阻碍了其发展空间,甚至导致该企业逐渐走向衰退。第三,也许投资者正面临着适合抛售股票的时机,不过这种情形却会造成投资者必须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因此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除非投资者寻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但是前提是,必须保证这只新的股票能够使投资者真正实现20%的年盈利率。投资者为了积累足够的资金去购买这只股票,所以只能将手中成长速度缓慢的股票卖掉。

在巴菲特看来,这种做法是存在巨大风险的。因为投资者可能对这只新发现的股票认识不够,不能掌握充足的信息。实际上,大多数投资者都因为寻找到了另一只看上去可能更有潜力的股票而将手中原本持有的股票换成现金。但这样冲动的后果往往会使投资者两头落空,损失惨重。因此,巴菲特指出,尽管这种情形确实是一种抛售股票的时机,但投资者必须拥有冷静和谨慎的心态。同时,他还告诫投资者不要抛弃那些多年来逐渐熟悉的东西。因为频繁的交易会导致股票的收益大大低于长期持有的收益。

对于一些长期投资者来说,少量的交易次数将会使其交易成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极少的比重。而短期投资者因为频繁出入交易市场,所以其交易成本累积起来将在投资总额中占较大的比重,并且投资收益也会因此而减少。投资者交易的次数越多,也就意味着支付的佣金越多。假如投资者想获得更大的收益,那么投资的每一笔收益都必须比市场的平均水平高出几倍才能弥补交易成本。

巴菲特的忠告

大多数的投资者抛售股票的实际原因,仅仅是因为其股票的价格已经上涨了不少。对于那些存有投机心理的投资者来说,也许这是其抛售股票的最佳时机。但是对于一些理性的投资者而言,如果当时在选择股票时作出了正确的决策,那么无论股票价格如何上涨他们也不会轻易将手中持有的股票抛售。因为优秀的企业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当然其股票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如果该上市企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投资者就应该长期持有该股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