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新技术革命被视作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最主要的两件大事。在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需要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一国要强大就必须实现现代化,而要提高现代化的质量,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就必须同时进行。综观世界历史,各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其本质就是城镇化率特别高,其发展的过程就是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附三表2-1 世界各国城镇化率(2000~2010年)统计 单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网站。
从附三表2-1可以看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比较高。实际上,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有过城镇化较快推进的时期,而且这个时期往往也是工业化较快推进的时期。
附三图2-1 1950~2025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率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网站。
从附三图2-1中可以看出,较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都经过一个由低向高发展的过程,只要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抓住机遇,快速推进城镇化,就一定可以完成城镇化的发展任务。特别是德国和日本正是抓住了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历史性机遇,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最终完成了城镇化任务。譬如,日本城镇化率曾由1950年的37.5%猛增到1955年的56.3%,城镇化率5年上升18.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766个百分点。我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就必须自觉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揭示了城镇化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在城镇化早期和后期阶段,城镇化率提升得十分缓慢,而在城镇化中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可在短短几十年内突破50%而上升到70%,显然这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时期。我们要抓住世界城镇化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建设经济强国的角度来看,稳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经过20年使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基本完成城镇化任务,建设经济强国。
附三表2-2 中国历年城镇化率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附三表2-2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特征十分明显。1998~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增长了近17个百分点,这14年的增长抵得上1953~1998年这35年的增长,增长速度很快。有部分人士认为中国的城镇化率增长得太快,但是,对比法国、德国和日本城镇化曾经出现过的高速度,中国这个速度并不是独有的,也不是最高的,更不能简单认定为不合理。其实,城镇化是否合理,不能以速度的快慢作为主要标准,而是要看城镇化的质量状况。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出现诸如拉美国家和印度那样严重的“城市病”、大量的失业和大面积的贫民窟。由此判断,中国城镇化速度是基本合理的。下一步,我们需要继续抓住机遇,稳步提升我国的城镇化率,进而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化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同时还产生庞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第二,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前提。通过推进城镇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增加,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市场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问题。城镇化还可以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第三,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依托。城镇化产生集聚效益、规模效益和分工协作效益,极大地推动工业化进程。同时,城镇化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第四,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城镇化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带动消费需求从“吃穿用”转变到“住行学”,推动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升级。城镇化带来人力资本和信息知识聚集,促进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改善管理,有利于提高资源集约利用,降低工业排放,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城镇化的规模效应将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有利于对污染进行集中治理,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第五,城镇化是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途径。城镇化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工资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城市服务产业也是培育中产阶级或者中等收入人群最重要的产业载体。印度就是通过发展服务业使中产阶级数量在20年里增加了4倍,达到2.5亿人。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出路
从整体上看,我国城镇化依然滞后,也出现了类似城市病的苗头和各种问题,并导致了其他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在城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之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亟须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一,继续保持一定的城镇化速度是尽快改变城镇化滞后状态的需要。无论是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还是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我国城镇化水平都是滞后的。城镇化滞后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需要通过继续保持一定的城镇化速度,尽快改变城镇化滞后状态才能解决问题。第二,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需要。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基本上是比较健康的,但是也的确存在几种值得反思的属于病态城镇化倾向的不良现象,如半城镇化、被城镇化、“贵族化”城镇化和“大跃进”城镇化等现象。此外,由于缺乏有效措施和调控机制,在城镇化宏观整体布局上,还存在着大城市过度集聚、小城镇发展无序,地区发展失衡、城市之间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没有发展为严重的城市病,但如果不采取科学的城镇化战略,尽早预防和治理,就很可能积重难返,无法根治。第三,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还有利于城镇化问题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城镇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例如,由于半城镇化造成了我国数量庞大的农业转移人口和日益严重的农民工问题;再如,由于政策偏向城市和城乡要素难以自由流动,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城镇化滞后、城镇化质量不高造成的,也必须依靠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才能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