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汇交易的分析方法

外汇交易的分析方法

时间:2023-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零售物价指数持续上升,使政府收紧货币供应,该国货币汇率上升。零售物价指数反映的是零售商品价格的平均变化,与消费物价指数不同。到第三天,“8·19”事变宣告失败,外汇市场立刻抛出美元。大选这一天,英镑在外汇市场上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英镑在英国大选前后的走势表明,外汇价格在短期内的过度波动可能会由于市场预期的支持而维持较长时期。

影响外汇交易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汇率,因此,本节主要从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两个方面来研究外汇汇率的走势。

一、影响外汇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

(一)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能反映一国经济状况,它是影响汇率走向的主要因素,决定汇率的长期变化趋势。

1.一国的经济增长水平

如果经济增长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该国经济较有活力,容易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促使该国货币升值;如果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状态,说明该国经济缺乏活力,非但不容易吸引国际资本流入,还会导致本国资本外流,造成该国货币贬值。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整体指标;耐用品订单、工业生产、采购经理人指数、商业库存等(从某些行业的局部来反映经济景气状况的指标);失业率(间接反映经济景气状况,经济景气较好,失业率就低,失业率高,说明经济景气差)。

2.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处于顺差状态,其货币将升值;相反,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处于逆差状态,其货币会贬值。

3.一国的通货膨胀状况

通货膨胀也是影响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映通货膨胀的经济指标有很多,常用的有生产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和批发物价指数。各种指数高,说明通货膨胀比较严峻,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也不相同。

一般而言,如果生产物价指数较预期的高,有关部门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这种情况下该国货币的汇率可能会上升;但如果有关部门出于其他考虑,没有紧缩银根,则该国货币的汇率就可能下跌。当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显示通货膨胀率上升,即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理论上来说,该国货币应该有下降的趋势,但很多国家都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往往同时带来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反而会利好该国货币;而如果通货膨胀受到控制,利率也可能会趋于回落,反而会利淡该国货币。

零售物价指数持续上升,使政府收紧货币供应,该国货币汇率上升。零售物价指数反映的是零售商品价格的平均变化,与消费物价指数不同。批发物价指数反映的是批发价格的变化,其反映的内容与零售物价指数基本相同,其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在没有零售物价指数的情况下,可以用批发物价指数来代替分析通货膨胀状况。

4.一国的利率水平

一国利率较高,容易吸引短期资本流入,造成该国货币升值。

5.一国的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增加有利于增强外汇市场投资者对本国货币的信心,从而有利于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二)政治及新闻舆论因素

一国的政局不稳定,会导致投资者对该国的经济失去信心,从而影响该国的货币汇率,甚至该国的邻国和与该国有密切的经济、政治联系的国家的货币汇率都难以幸免。影响汇率变化的政治因素大到战争、武装冲突、军事政变,小到政府选举、政治丑闻、政府官员言论等,都会在汇率走势上留下痕迹。例如,苏联“8·19”事件、英国1992年大选和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计划,都使国际汇率大幅度波动。

案例链接:苏联1991年“8·19”事件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从1991年下半年开始,美元对几乎所有的主要外汇都呈弱势。但是,苏联“8·19”事件使这一走势完全打乱,而事件失败后,又使走势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美元又一路走弱,到第二年1月才止跌回升。

外汇市场在苏联“8·19”事件前后的波动完全说明了美元作为“避风港”货币的作用。在“8·19”事件发生之前,外汇市场已在流传苏联政局不稳的消息,美元连续7天小涨,但谁也没有预料到会有突发事件发生。到8月19日,当外汇市场所有交易者的计算机屏幕上打出“苏联发生政变”的字样时,便立刻出现一片恐慌性的买美元风。以英镑为例,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从1英镑兑1.663 3美元猛跌至1.613 0,跌幅达3.1%。第二天,外汇市场又随着戈尔巴乔夫失去联系、发动事件者似乎难以控制局势等消息的不断出现而涨涨落落。到第三天,“8·19”事变宣告失败,外汇市场立刻抛出美元。同样以英镑为例,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从1.636 3美元涨到1.691 5,猛涨3.4%,使英镑又同其他外汇一起,开始了对美元的汇价一路上扬的走势。

同样,新闻舆论也是影响汇率的突发性因素。新闻媒体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至关重要,投资者往往根据新闻媒体所播报的经济新闻来决定其是否买入或卖出某种外汇,供求关系发生变动从而影响汇率的变动。同时重要的新闻消息的入市将会打破稳定状态,使外汇市场发生波动。外汇价格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外汇市场上的参与者对外汇波动期待的反映;换言之,如果没有外界的参与,外汇汇率就会向着人们的预期滑动。然而,一旦新闻媒体发表了国家货币当局官员的讲话或发表了某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就可能会在外汇市场上引起剧烈波动。在信息化的今天,新闻媒体往往起到预警的作用,培养对新闻的敏感性对提前掌握外汇市场上的变动有很大的作用。

案例链接:1992年英国大选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大选这一天,英镑在外汇市场上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从英镑兑马克的汇率来看,波幅为2%,达600点,即6个芬尼,而且它的波动是很有戏剧性的。在大选前两天,外汇市场上由于听到梅杰在民意测验中的水平已接近金诺克的传闻,就开始买英镑抛马克等外汇。在大选这一天,金诺克的选票和民意测验结果在一开始仍然领先于梅杰,使外汇市场又大幅度地抛英镑。但没过多久,梅杰的选票开始节节上升,外汇市场又立刻刮起了抛外汇买英镑的旋风,使英镑兑马克的汇价迅速攀升,从2.847 7马克猛涨到2.905 3马克。

大选结束以后,英镑似乎从此扭转了弱势,成为坚挺的货币。外汇市场也总是谈论看好英国的经济前景,流到海外的资本会返回英国,梅杰的胜利表明英国政局的稳定等。其实,这时的梅杰还是原来当首相的梅杰,而之后一段时期内还经常出现英国经济不景气的统计数据,但英镑在以后的近两个月时间内还是一路上涨。许多预测专家和技术分析专家都预言,英镑兑马克的汇价将上升到3.10,去试探欧洲货币体系规定的3.13上限。英镑兑马克的汇价在大选后一直居高不下,但每次冲高时都在2.950 0处被弹回,经过近两个月的高处徘徊,英镑兑马克的汇价终于在6月份开始下跌。

英镑在英国大选前后的走势表明,外汇价格在短期内的过度波动可能会由于市场预期的支持而维持较长时期。在这种预期被打破之前,市场有时会认为短期的均衡价格是一种合理的价格,而预测中的长期均衡价格反而被认为是有偏差的。但是,如果外汇市场的预期始终得不到证实,因意外事件而扭曲的外汇价格走势就会恢复到原来的趋势,甚至走得更远。从6月份开始,英镑兑马克的汇价一路下跌。在外汇市场证实英国经济前景并不十分乐观时,英镑的弱势就成为大势所趋了。以至于在9月份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后,英镑兑马克的汇价仿佛自由落体般直线下降,并迫使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而10月份,英镑兑马克的汇率则跌至2.40。

在市场上出现的消息中,有些“传闻”未经证实,但在市场上广泛流传,这称为谣言(rumours)。交易员对待这些传闻的通常做法是,在听到好消息时立即买入,一旦消息得到证实,便立即卖出,即“于传言时买入,于事实时卖出”。反之亦然:在坏消息传出时,立即卖出,一旦消息得到证实就立即买回。于是,传闻造成外汇市场大幅波动。例如,日本政府高层官员涉及股票内幕交易丑闻而导致日本股市大跌,日元下滑。又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丑闻爆出后,令美元大幅度波动。

(三)市场因素

1.市场预期

外汇市场是众多投资人、投资者共同参与的,众人群体行为形成“羊群”效应,具有强大的力量。例如,大家一致看涨某货币,都会采取购买行动,造成该货币汇率上涨,而汇率上涨又会影响到更多的人看多该货币,加入多头行列,形成滚雪球效应。人们对各种经济数据和消息理解上的不同,导致有人抛空、有人买进,从而影响汇率波动。

2.市场开放性

外汇市场是开放性市场,由于国际资本在全球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如黄金市场、期货市场、股票市场等)流动,往往都要通过外汇市场进行各货币间的兑换,因此,其他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例如,当日本股市上涨时,吸引欧美投资者涌入日本股市追涨,把欧元、美元兑换成日元,使日元因市场需求增加而升值;当流入日本股市的资金回撤时,又把日元兑换成欧元、美元,使日元因市场供给增加而贬值。

(四)心理因素

在影响外汇汇率走势的各种因素中,最难以把握的就是心理因素,它是影响汇率短期走势的重要因素。严格来说,心理因素在其他因素里都有体现,因此没有绝对严格的区分。比如下面要讲的市场预期是属于市场因素的部分,经济新闻在政治事件里已经阐述了。不过这些都会引起人们心理的变化,从而引起外汇市场的短期波动。具体能够引起人们心理变化的因素,有市场预期、投机信息和经济新闻。

(五)中央银行的干预

目前国际社会中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不是一种彻底的浮动汇率制,而是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不仅通过间接的方法如货币政策进行干预,还经常在外汇市场异常波动时直接干预外汇市场。

1.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原因

(1)汇率的异常波动常常与国际资本流动有着必然联系,它会导致工业生产和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不必要的波动,稳定汇率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和物价。

(2)为了国内外贸政策的需要。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价格较低,必然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出口。因此,中央银行会在本国货币持续坚挺时直接干预外汇市场,表现为抛本币买外币,以保护本国出口。

(3)出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考虑。宏观经济模型证明,在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价长期低于均衡价格(即该货币贬值),在一定时期内会刺激出口,但最终会造成本国物价上涨、工资上涨,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2.中央银行干预手段

在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手段上,可以分为不改变现有货币政策的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和改变现有货币政策的干预(Non-sterilized Intervention)。

(1)不改变现有货币政策的干预。是指中央银行认为外汇价格的剧烈波动或偏离长期均衡是一种短期现象,希望在不改变现有货币供应量的条件下,改变现有的外汇价格。换言之,一般认为利率变化是汇率变化的关键,而中央银行试图不改变国内的利率而改变本国货币的汇率。

中央银行在进行这种干预时,可采取双管齐下的手段:

第一,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时,同时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债券,从而使汇率变化而利率不变。例如,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日元的汇价大幅度下跌,日本中央银行想采取支持美元的政策,它可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美元抛出日元。由于大量买进美元抛出日元,美元成为它的储备货币,而市场上日元流量增加,使日本货币供应量上升,而利率呈下降趋势。为了抵消外汇买卖对国内利率的影响,日本中央银行可在国内债券市场上抛出债券,使市场上的日元流通量减少,利率下降的趋势因此而抵消。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的相互替代性越差,中央银行不改变现有货币政策的干预就越有效果,否则就没有效果。

第二,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通过查询汇率变化情况、发表声明等,影响汇率的变化,达到干预的效果,这被称为干预外汇市场的“信号效应”(Signaling Effect或Announcement Effect)。中央银行这样做是希望外汇市场能得到这样的信号: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将要发生变化,或者说预期中的汇率将有变化等。一般来说,外汇市场在初次接受这些信号后总会做出反应。但是,如果中央银行经常靠“信号效应”来干预市场,而这些信号又不全是真的,就会在市场上起到“狼来了”的效果。1978~1979年卡特政府支持美元的干预,经常被认为是“狼来了”信号效果的例子。而1985年西方五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签订的《广场协议》立刻使美元大跌,就经常被认为是“信号效应”成功的例子。

(2)改变现有货币政策的干预。改变政策的外汇市场干预实际上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转变,它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而听任国内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朝有利于达到干预目标的方向变化。例如,如果英镑在外汇市场上不断贬值,英国中央银行为了支持英镑的汇价,它可以在市场上抛外汇买英镑,由于英镑流通减少,供应下降,利率呈上升趋势,人们就愿意在外汇市场多保留英镑,使英镑的汇价上升。这种干预方式一般来说非常有效,代价是国内既定的货币政策会受到影响,这是在中央银行看到本国货币的汇率长期偏离均衡价格时才愿意采取的。

3.中央银行干预效果

(1)如果外汇市场异常剧烈的波动是由突发事件、人为投机等因素引起的,而这些因素对外汇行市的扭曲经常是短期的,那么,中央银行的干预会十分有效,或者说,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至少可能使这种短期的扭曲提前结束。

(2)如果一国货币的汇率长期偏高或偏低是由该国的宏观经济水平、利率和政府货币政策决定的,那么,中央银行的干预从长期来看是无效的。而中央银行之所以坚持进行干预,主要是想达到以下两个目的:首先,中央银行的干预可缓和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跌势或升势,这样可避免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对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过分冲击;其次,中央银行的干预在短期内常常会有明显的效果,其原因是外汇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这种突然出现的政府干预。这给中央银行一定的时间来重新考虑其货币政策或外汇政策,从而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外汇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就是研究外汇市场运动的效果,它主要针对市场的交易价格、走势图和历史数据,得出对外汇市场走向的判断。技术分析在第六章第二节的股票技术分析中已经详细讲述过了,外汇技术分析与之相似,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