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很少有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即使有也只是装装样子而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虽然不像制度那样有成文的规定,但也并非“空中楼阁”,它的建立对企业落实经营战略具有很大的帮助。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它是否符合企业的性质以及当时的战略需要。比如企业的性质不同,那么它的企业文化肯定也不相同;企业发展的时间不同,那么它的文化必然有所差别。因此企业文化也应该随着经营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现如今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因势利导早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道。尤其是小企业,无论是生产还是管理制度,本身就存在着诸多弊端,假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依然沿袭旧的生产方式和制度,肯定会被淘汰。所以要想生存下去,一定要懂得变通,随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既然企业的经营战略都已改变,那么其他因素也必然随之变化。作为企业精神支柱的愿景和文化,必然要随着经营战略的调整而改变。
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对这样的理论并不认可,感觉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追求利益,至于企业愿景和文化并没有那么重要,只不过是为了稳住员工构建的美好蓝图而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拥有这种思想的小企业主还真不在少数。
一家民营企业的高管经常为建设企业文化而苦恼,整天抱怨对于这种纯精神产物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知道该怎么带动公司的同事。
其实,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愿景的一种表现,通俗来讲,就是员工对于所在企业目标、价值以及行为的共同信仰,只有拥有这种信仰的员工,才能认真落实企业的各项制度,才能认真做事。当然员工的行为与价值观念也会受到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领导风格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体现,因此,企业文化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是像空气一样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只有拥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支柱的企业,才能带领所有员工一起前进,最终实现自己的企业愿景。
企业愿景对一个公司来说确实必不可少,它早已成为牵引企业快速成长的动力,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全体员工的终极目标。但是就目前中国的企业而言,在愿景和企业文化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问题,尤其是小企业,一定要注意起来,否则将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那么对于小企业来说,在构建企业愿景方面到底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首先,从企业领导方面来看,几乎每一个企业领导的心里都有一个企业愿景,他们为自己企业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壮丽蓝图。但问题是很多领导几乎从来都不曾在员工面前提及,只是简单地鼓励员工“好好干”,或者什么“公司好了,大家都会好起来”等,却并没有告诉员工企业的真正目标是什么,或者企业以后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总之,企业老板在构建企业愿景时,一定要与职工多交流,让企业愿景成为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
其次,企业没有共同的愿景,这一点主要强调领导和职工。要知道,所有的组织都不可能离开共同愿景,企业也是一样。假如企业没有一个共同愿景,那么公司的职员就不可能同心协力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也不可能为了公司的利益而奋斗。甚至还有可能滋生一些消极思想,比如出现“大锅饭”或者“过一天算一天”的思想等。
如此看来,要想带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必须为企业构建一个目标一致的共同愿景,同时构建起强大的企业文化,只有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才能帮助企业顺利地渡过难关。
从2005年开始,中国经济就已经开始紧缩,很多企业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其中就包含TCL。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先生称这几年是其面临的最艰难的一道“坎”,之所以将其称之为“最”,关键在于该企业在这几年前后面临的强烈反差。
在2005年之前,TCL一直是电器行业的佼佼者,还曾经超越长虹公司,成为中国彩电行业的老大,后来经过改制,TCL集团成功上市,成为同行业的领军集团。但是到了2004年,总裁李东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收购了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这个决定将李东生的个人事业推上了“巅峰”,还获得了“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的荣耀称号。
然而,这只是一时的荣誉,巨大的光环并没有闪耀太长时间,不久,TCL便面临着一个自收购以来最大的问题:经济持续亏损,数额达到了20亿元。这让TCL的局面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仿佛被推到了一个“生死边缘”。
为了稳定“军心”,同时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李东生决定破釜沉舟,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同时承诺要在18个月的时间“扭转乾坤”,变亏为盈。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TCL真的能做到吗?这是当时所有人的疑问。
李东生召集所有的职工,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会。他在会议上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扭亏、健康、成长”,同时各阶层管理者也在他的带领下达成共识,“要实行国际化改革,而且不能急于求成,一步一步地在稳中求得发展”。
根据李东生的回忆,其实TCL的变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2004—2007年那段时间,公司因连年亏损,几乎面临着倒闭的风险。但李东生没有放弃,他带领着各个高管一点点寻找原因,最终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外界压力,与内部集团“人心浮动”也有很大关系。这段时间大家对企业毫无信心,一大批创业级元老纷纷辞职,而且很多员工对于TCL集团提出的国际化改革表示怀疑,认为企业内部或许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甚至还有人在论坛上直接鼓动大家尽早另谋出路。这样的言论立即引起了TCL集团高层人员的重视。他们赶紧召开紧急会议,以剥洋葱的方式一层层排查问题,最后得出结论:TCL在提出国际化战略的同时,没有重视企业文化,因此TCL内部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愿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企业员工的思想必然随之浮动,假如不尽快矫正的话就很容易翻车。
既然找到了原因,TCL集团很快便成立了一个“变革创新推进小组”,李东生亲自担任组长,开始了为期18个月的变革创新的规划。他们先对TCL的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然后重新制定了企业愿景,将其定位于“成为受人尊敬和最具创新能力的全球领先企业”。
为了将这个愿景推进到企业内部,成为全公司的共同愿景,他们组织了150位中高层管理者到延安受训,经过几天高强度的训练后,大家一起开会、宣誓,高度凝结的士气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李东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员工如此饱满的情绪,更没有发现集团士气可以这样高涨。后来,为了让企业更加富有凝聚力,同年企业再次组织上万员工参加了企业文化变革创新的誓师大会,浓厚的向心力应运而生。
企业有了新的愿景,新的文化,奇迹真的发生了。TCL集团欢快扭转了亏损的局面,摘掉了ST的帽子。而且营业额一路攀升,到目前为止,TCL再次挤进电器行业的前列,同时还审时度势,不断地调整战略,从内部文化着手,随之进行一系列变革,通过企业愿景凝聚员工,让整个企业的人员团结在一起,形成合力,最终推动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打造最尖端的产业链运营模式,顺利地实现“企业的重生”。
的确,作为企业来说,要想建立一个共同的企业愿景和文化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雇主与员工、管理者与普通职员之间存在着很多利益上的差距,因此他们思考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只有让大家相信企业最终能够实现一个宏大的目标,同时也将这个目标作为自己的终极理想,那么就能让自己的员工拥有归属感,同时产生对企业的信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上下所有人员拧成一股绳,带领着公司平稳地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