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艺术品市场的升温、天价作品的诞生,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与此同时,能够满足大众购买艺术品愿望的廉价艺术品,也撩动了国人对艺术品的占有欲,“买得起的艺术”(Affordable Art)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而海外,“买得起的艺术”早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
早在1999年,以“买得起的艺术”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廉价艺术品博览会(Affordable Art Fair)就在伦敦诞生。发展至今,伦敦的廉价艺术品博览会已经扩大到有120家参展画廊参展,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海外廉价艺术品一级市场的庞大。在这个廉价艺术品博览会上,艺术品的价格都在3000英镑之内,是普通人能够接受的价格。买家能够在博览会上买到油画、摄影、雕塑、版画等各种当代艺术种类。
除了早已声名在外的伦敦廉价艺博会外,纽约、悉尼、墨尔本、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也都有大大小小的艺博会或者艺术节。于2008年6月12日开幕的纽约“买得起艺术博览会”吸引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南美洲的70家画廊参加,参展艺术作品形式涵盖油画、雕塑、摄影、video、版画等,所有作品的价格都在100~10000美元之间,是名副其实的“买得起的艺术”。
海外的廉价艺术品的交易量惊人,甚至比高价艺术品的交易量要大得多,但是交易额仅占整个艺术市场交易份额的5.2%左右。不过,在廉价艺术品博览会上,除了满足大众对艺术品的占有欲,享受购买艺术品的乐趣外,也能发现当代艺术的价格洼地,以从低端的市场起步,获得较好的收益。
海外的“买得起的艺术”做得有声有色,国内的“买得起的艺术”也日渐起色。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的“买得起的艺术节”让“买得起的艺术”概念深入人心;一些画廊也有意或者被迫开始经营价位比较低廉的艺术品;一些艺博会也专门推出了“买得起的艺术”项目;某些拍卖公司也瞄准中低价位的作品。当代艺术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也都开始涉足“买得起的艺术”,尤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富裕度的提高、住房面积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开始把购买艺术品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品位的象征。
(摘自宋继瑞《购买者众多,艺术品低端消费市场交易量惊人》《上海证券报》 2008-08-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