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2.03万亿元,净资产为4 838.77亿元,净资本为3 831.82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 050.41亿元,净利润达到了932.71亿元。而高盛公司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451.7亿美元,净利润133.9亿美元。全部中国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或利润加起来,都抵不过美国一家投资银行——高盛公司。
中国证券公司与国际投资银行,差距很大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正因为差距大,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才有更多的业务创新可以尝试。
背靠中国崛起的广阔空间
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 352亿元,居民储蓄存款高达26.5万亿元,预计2010年达到30万亿元。按照过去几年的平均增速测算,预计2020年中国居民储蓄总额有可能达到100万亿元。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投资理财意识的提高,储蓄存款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入证券市场。
巨额的储蓄存款在满足我国企业间接融资需求的同时也为企业直接融资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潜能。目前,中国企业直接融资需求极其旺盛,2009年我国包括股票融资、国债以及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在内的直接融资总额达到25 522亿元。欧美国家的大型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地依赖证券市场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比例不断降低,目前直接融资比重大约在50%左右,而2009年中国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只有19.5%80。截至2009年,A股上市公司有1 718家,同期日本东京、大阪及JASDAQ交易所上市公司总数超过3 600家,韩国交易所上市公司也近1 800家,而美国纽交所、NASDAQ上市公司即超过6 000家。从直接融资比例、上市公司数量相比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就为股票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中国债券市场也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债券品种、交易方式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加快改善。
同时,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调结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阶段。产业整合和企业重组将为投资银行的并购咨询业务提供广阔的舞台。伴随中国企业逐步走向海外,涉及海外资产的并购整合业务也在增加。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的财富积累,居民理财需求将迎来增长的高峰。资产管理业务、私人银行业务都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小板、创业板的快速发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试点扩大、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中国证券商的收入有望向多元化发展。
总之,中国经济的发展、民间财富的增长将带来持续的融资业务需求、居民投资需求、理财需求、企业并购需求、资产证券化和交易需求等,这为中国证券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抓住全球范围内最好的发展机遇,要求中国证券业加快转型和创新,尽快成为真正的具有国际地位的投资银行。
如何成为财富“天使”
中国证券商从诞生起,就与中国证券市场共同成长,它不仅发挥着证券市场的中介作用,而且为我国国有经济的转型、金融体制改革、融资制度的创新等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这个行业在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所拥有的高额利润,从本质上讲,并非证券公司所创造的价值,而是依赖于政府授予的几项专营权或某些特殊的政策资源或客户关系资源所获取的垄断收益。
经过2005年的全行业亏损、治理整顿和之后几年的发展壮大,中国证券行业的资本规模、产品体系、客户服务体系、研究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尽管如此,由于业务链较短、产品结构单一,价值创造能力偏弱,中国的证券公司大部分还是在吃“垄断饭”和“行情饭”。
经纪业务收入的大背景是垄断,融资发行业务的大背景是审批制,而这两项收入仍然是中国证券行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设想,如果经纪业务资格像欧洲、美国那样对金融机构彻底放开,发行证券改成注册制,恐怕大部分中国证券公司就不再是高收入的企业了。
即便是在目前的非充分竞争和专营权保护下,中国证券商的收入也像古代农民种地一样“靠天吃饭”——资本市场牛市时候,收入和利润很好,但是其收入增速却往往赶不上资本市场市值的增速、交易量的增速以及证券融资额的增速;相反,当熊市来临的时候,其收入和利润下降的速度,却远远大于资本市场市值减少、交易量萎缩和证券发行金额减少的速度。若不幸遭遇两年熊市,还可能出现“全行业亏损”。
毫无疑问,以证券经纪商为主体的中国券商们,需要依托暂时的垄断利润,提升金融产品创造能力,打造金融理财超市,提供交易撮合和理财顾问服务,加强融资和并购咨询的专业水平,超越中介角色并吸收和对冲风险获取风险报酬,加强综合资本运作能力,大力发展买方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银行。
随着垄断和管制的逐渐放开、金融自由化逐步推进,中国证券业的盈利能力正在受到严重挑战。对于中国证券商而言,一直拘泥于过去的经纪业务就永远不能逾越“证券经纪商”的前身;仅做“拉项目、报材料、拿批文”的发行业务根本就算不上投资银行。只有从虚拟资产的创造者、资金供需的沟通者、风险吸收和对冲者、信用中介、商人银行、交易成全人以及流动性提供者、咨询顾问、风险资本投资者等基本定位出发,对现有业务形态进行改造,提升业务构架的支撑价值,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银行,长期保持高额收入和利润。
当然,中国证券行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除了证券商自身的努力,也有赖于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突破和改善。在全球经济管制放松、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下,只要证券商本身坚持合规合法经营,监管当局对证券行业的金融政策抑制必将逐步取消。
虽然西方国际投资银行巨头的业务价值链比较成熟,但是其成长的空间也相对比较狭窄。而中国证券公司由于受到自身发展历史比较短,较多受到金融政策的抑制,其完善的业务价值链尚未形成,业务创新空间广泛,证券公司的发展空间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
除了各项业务链的单项突破和发展,中国证券商不同业务链的价值整合也非常重要。从客户角度分析,大部分公司客户既是融资者,又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同时还有资产管理、资本运作、并购咨询等多种金融需求,而中国证券商的融资部门、经纪业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并购咨询部门、自营投资部门、研究部门常常是分别提供独立的金融产品,极少做到各条业务现协同作战,并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深度发掘客户的价值。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融资融券政策的出台、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很多个人既是投资者,也是既有融资需求,又有交易需求和综合理财顾问需求,这就需要证券商为他们提供整套的私人银行服务方案。
投资银行只有把不同客户的需求和本身的业务、产品全面结合起来,才能够提供从公司改制、项目融资、过桥贷款、私募融资、证券发行承销、公司财务管理、后续项目支持、后续融资方案、资本运作和综合理财方案、兼并收购、资产证券化、交易服务、流动性服务、投资顾问、资产管理、资金融通、风险管理等全业务链服务,并在提供上述服务及收取费用的过程中,放大资本杠杆赚取利息,或发现机会并通过直接投资为股东赚取高额利润。
在加快创新、完善业务链的过程中,中国证券商应该从战略上探讨金融综合经营和国际化之路。在综合经营方面,应该积极设立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直投公司、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同时应该加快引进新金融产品,搭建金融理财超市,提供现金管理、私人银行业务,拓展融资平台,同商业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形成交叉渗透,通过设立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放大资本控制力,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在逐渐开放的金融环境中增强能力,抵御外资投行的竞争。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应该尽快以中国香港资本市场为跳板,走出国门,加强与跨国投资银行之间业务、信息和人才等的交流,积累海外公司和个人客户资源,逐步实现中国证券商的跨国经营,在经济全球化和财富跨国流动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发展。
回眸百年西方经济繁荣的历史,无处不闪现着投资银行的身影。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分辩,究竟是西方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投资银行,还是投资银行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中国经济的广阔前景已经奠定了中国证券业发展的沃土,而投资银行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推手,不仅是经济发展、国民财富管理的需要,也是培育国家金融优势、掌握全球定价权的迫切要求!只要政府充分信任、严格监管,整个行业不断努力创新,在未来全球金融巨头中,一定有中国证券公司傲人的身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