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涨跌停板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减少A股市场的波动,提高市场的稳定性。但观察A股市场这些年的表现,事与愿违,A股市场一直是全球波动最大的市场之一。涨跌停板制度不仅没有稳定市场的效果,反而会限制流动性、制造恐慌、助涨助跌。
这几天,A股最糟糕的开盘日,让股民们很受伤,招来各界对熔断机制的大讨伐。
“熔断机制有一定‘磁吸效应’。”证监会终于承认了熔断机制的助跌作用。
不管如何,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只好坦然面对。在喧嚣和痛苦之后,接下来,我们应该好好反思这个事情的启示和教训。
在这个事件中,我觉得此次最最重要的财富是:我们发现了熔断的负面影响,进而明确了涨跌停板对A股“助涨助跌”的机理和对市场的危害。
我们知道,实施涨跌停板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减少A股市场的波动,提高市场的稳定性。但观察A股市场这些年的表现,事与愿违,A股市场一直是全球波动最大的市场之一。涨跌停板制度不仅没有稳定市场的效果,反而会限制流动性、制造恐慌、助涨助跌。
“我要赶紧卖,再不卖要跌停了。”在2015年年中的暴跌中,经常有朋友在电话里很慌张地对我说。相对应的是,平日里,“追涨停”也是不少A股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之一。
其实,涨跌停板也就是一种熔断机制。与熔断机制的作用机理及特点基本一样。比如,若个股下跌到7%以下,很可能在跌停板的“磁吸效应”作用下跌停。次日,因为恐慌和流动性受影响,还会继续跌。所以,我们平日里会发现,只有5%涨跌停板的ST股的波动往往比10%涨跌停板的非ST股波动更大。
回想2016年1月4日那天,我们看到,因熔断机制而暂停交易的“助跌效应”是很明显的。交流这个话题时,多个朋友告诉我,在第一次熔断后,他就抓紧时间卖出。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第一次熔断,当天也许不会有这么大的跌幅。这与上面谈到的涨跌停板“助涨助跌”的道理是一样的。
对于涨跌停板是否能稳定市场,这几年一直争议极大。这一次,借助熔断机制这个事情,我们算是一起见证了涨跌停板的“助涨助跌”效应,把其中的机理看得一览无余。我想这个财富真的是非常宝贵。
其实,这个情况在早年的中国台湾证券市场中也曾得到验证。《台湾股市大泡沫》是一本记录20世纪80年代台湾股市暴涨暴跌的书(当时台湾证券市场也设置了涨跌停板)。作为亲历者,该书作者观察和回忆当年的大波动后也提出,涨跌停板其实反而加大了股市波动。
基于上述分析,你会发现,2015年股灾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涨跌停板导致的“助涨助跌”效应算是其中之一。为此,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没有涨跌停板,市场波动可能会稍小一点,或许政府当时可以少花一些钱去救市。
【注释】
[1]本文写于2016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