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钱币的演变

古钱币的演变

时间:2023-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钱币发展的时候,外国钱币也已十分发达,中国古钱币的刀币、布币等都注重抽象的形状,而外国同时期的古钱币则重视艺术雕刻。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息刻六国货币,将圆钱方孔的“半两”钱推行全国,成为全国统一的法定铸币形式。以历史古钱币为内涵的中国货币文化,不仅反映出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及铸造技术进程,从以钱文为主的古钱币上还可以看出中国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发展状况。

三、古钱币的演变

钱币的起源来自两个方面,除了装饰性的海贝,还有生产工具,比如铲形币和刀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急剧变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货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此时,曾有过形似农具的布币,战国时代出现了铜质方孔圆钱。

北方的周、郑、晋、卫以农业为主,产生了由农具划演变而来的布币区;滨海的燕、齐、赵、中山国以渔牧业为主,形成了由渔猎工具演变而来的刀币区;南方形成了以楚国为主沿袭贝币形制的蚁鼻钱区。此后,由于手工业的发展,由工具纺轮演变而来的圜钱在周、韩、魏、赵、秦、齐、燕广大地区得以铸造和流通。

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区的商品交换逐步扩大,原来不同形制的货币流通范围也逐步被突破,燕、赵则成为刀、布并行区。圜钱分东方系和西方系,东方系圆钱的特征为圜钱方孔,以为货币单位;西方系圜钱的特征是由圆钱圆孔到圆钱方孔,以、两为货币单位。

中国古钱币发展的时候,外国钱币也已十分发达,中国古钱币的刀币、布币等都注重抽象的形状,而外国同时期的古钱币则重视艺术雕刻。除了铜以外,人们还用金、银等贵金属铸造钱币,钱币上往往铸有王室徽记或国王头像以示威严。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息刻六国货币,将圆钱方孔的半两钱推行全国,成为全国统一的法定铸币形式。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货币,基本上皆沿袭此种形制。


汉承秦制,仍铸行半两钱,吕后铸八铢半两,继而更铸五分钱。由于减重现象愈演愈烈,文帝时铸行四铢半两钱,直到武帝元狩五年(前118)更铸五铢钱。

由于五铢钱更能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成为中国铸行时间最长的货币,历经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诸朝代,直至唐武德四年(621),才由铢、两货币改为按数计算的通宝制,五铢钱先后行用了700年之久。

自隋、唐始,由于铸造技术由模铸法改进为母钱翻砂铸法,此后宋、辽、金、元、明、清皆沿袭此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币的国家。北宋初年,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体重值小,流通不便,于是民间出现它的价值符号交子。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一种价值符号,与金属货币等值,给人们的贸易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直使用至今。进入近现代社会,人们还发明了支票和信用卡,使货币的种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加之历代几次大的政治动乱,封建割据政权几经更迭,各自为政,私铸、盗铸钱币之事屡禁不止,致使中国钱币从形制、版别、大小、数量及币材等方面形成多样化和货币流通范围的区域性特点。

由于中国货币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东方货币文化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诸如朝鲜、越南、日本、琉球、爪哇及东南亚地区,不仅铸造自己的汉文钱,还仿铸中国历史的某些年号钱,并且从形制、币材等方面也与中国钱币雷同。这样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体系。

以历史古钱币为内涵的中国货币文化,不仅反映出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及铸造技术进程,从以钱文为主的古钱币上还可以看出中国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发展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