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报表分析全套视频

财务报表分析全套视频

时间:2023-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有可能是信息提供者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财务状况,对报表进行了加工处理。因此,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必须掌握好对财务指标的“信任度”。

9.1.1 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为基础,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过程。

财务分析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意义。 一般而言,财务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可以判断企业的财务实力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有关资料的分析,计算相关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营运能力,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

2)可以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揭示企业财务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指标的计算、分析,能够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周转状况,揭示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和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得出分析结论。

3)可以挖掘企业潜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情况,分析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为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措施,扬长避短,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4)可以评价企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

9.1.2 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信息需求者主要包括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经营决策者和政府等。 不同主体出于不同的利益考虑,对财务分析信息有着不同的要求。

①企业所有者作为出资人,关心其资本的保值增值状况,因此较为重视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主要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②企业债权人主要关心的是其投资的安全性,因此更注重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主要进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同时也关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③企业经营决策者必须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全部信息有详尽的了解和掌握,主要进行综合分析,关注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④政府既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和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在资本保全的前提下,期望能够带来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因此政府对企业的财务分析的关注点因所具身份不同而异。

综合而言,为了满足不同需求者的需求,财务分析一般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分析等方面。

9.1.3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分析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1)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都是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和总结,用于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只有参考价值,并不一定是完全合理的。

(2)报表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问题

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有可能是信息提供者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财务状况,对报表进行了加工处理。 结果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财务报表虽然是按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的,但由于存在会计方法、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不一定能反映企业的客观实际。

(3)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

由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不一样,使得报表上的数据在不同企业和企业的不同时期之间的对比会失去意义。

(4)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

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毕竟是有限的,对报表的使用者来说,可能不少需要的信息在报表或附注中根本找不到。

2)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对于比较分析法来说,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

对于比率分析法来说,比率分析法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

对于因素分析法来说,在计算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的影响额时,主观假定各因素的变化顺序而且规定每次只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这些假定往往与事实不符。

无论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事项的反映。 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而在分析时,分析者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

3)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1)财务指标体系不严密

每一个财务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某一方面,每一类指标都过分强调本身所反映的方面,导致整个指标体系不严密。

(2)财务指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

在判断某个具体财务指标是好还是坏,或根据一系列指标形成对企业的综合判断时,必须注意财务指标本身所反映情况的相对性。 因此,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必须掌握好对财务指标的“信任度”。

(3)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比如,对流动比率,人们一般认为指标值为2比较合理,速动比率则认为1比较合适,但许多成功企业的流动比率都低于2,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也有很大差别,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企业,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 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因此,在不同企业之间用财务指标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便于不同行业间的对比。

(4)财务指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

比如,对反映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母的计算可用年末数,也可用平均数,而平均数的计算又有不同的方法,这些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不一样,不利于评价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