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和发展态势是决定证券市场周期变化的根本原因。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它对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结构调整乃至行业的增长速度、经济效益都有决定性作用。对宏观经济进行客观的分析、理解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意图、把握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和周期变化规律、关注经济运行有可能出现的转折点是做出正确的证券投资决策的先决条件。
一、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结构变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与不同企业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和质量。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着证券市场和证券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增长速度,保障经济快速持续的增长,这些政策直接作用于企业,从而影响企业收益。在证券投资领域中,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才能作出正确的长期决策,只有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素的变化,才能抓住市场时机。
因此,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投资对象的价值,对证券业本身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宏观经济分析内容和分析手段是比较多的,想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比较适用或比较有效,就要看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方法本身的优缺点。
1.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
(1)总量分析法。总量分析法是指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因为它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因为总量分析包括考察同一时间内各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变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量的总和;二是平均量或比例量。
(2)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结构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即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如果对不同时期内经济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则属于动态分析。
(3)计量经济模型。它反映的是经济变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它主要有经济变量、参数、随机误差三大要素。在证券投资中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主要运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研究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并可用于宏观经济结构分析、政策模拟、决策研究以及发展预测等功能的计量经济模型。
(4)概率预测。政府调节经济、制定改革措施是主要的经济工作重点。因此,在宏观经济分析时可以运用概率论的方法进行预测。
宏观经济预测比较成功的是短期预测,短期预测是指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个人收入、个人消费、企业投资、公司利润及对外贸易差额等指标的下一期水平或变动率的预测。
2.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
(1)经济指标。宏观经济分析可以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和比较来进行。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活动结果的一系列数据和比例关系。经济指标有三类:一是先行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等;二是同步指标,主要包括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等;三是滞后指标,主要有银行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未还贷款等。
当然,分析时经常会用到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
(2)宏观经济信息内容。宏观分析内容包括政府的重点经济政策与措施、一般生产统计资料、金融物价统计资料、贸易统计资料、每年国民收入统计与景气动向、突发性非经济因素等。
3.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相关变量
(1)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在一国国内创造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统计时要将出口计算在内,但不计算进口。准确地说,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2)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测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来源于工业总产值,即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出售的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3)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金融资产总量。
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与手持现金的总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是指某一时点金融机构存款金额(包括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城乡储蓄存款、农业存款、信托及其他类存款)与金融机构贷款金额(包括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商业贷款、建筑业贷款、私营及个体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信托及其他类贷款)。其中,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
金融资产总量是指人们手持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保险等其他资产的总和。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失业率的上升与下降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于潜在GDP的变动为背景的,而其本身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失业率很高时,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此时,经济问题还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活问题。
(5)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会产生的重要影响有: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促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
(6)利率。或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款金额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利率,特别是基准利率已经成为中央银行一项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从宏观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利率有不同的表现。经济持续繁荣增长,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经济萧条,市场疲软,利率会下降。同时,利率影响着人们的储蓄、投资和消费行为,利率结构影响着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选择,影响着证券持有的结构。
(7)汇率。汇率是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即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一国的汇率会因为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利率、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动。汇率波动又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额和资本流动,并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
(8)财政收支。财政收支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是国家为了保证政府职能的需要,通过税收等渠道集中的公共性资金收入。财政支出则是为了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而使用的财政资金。
(9)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一般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包括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的经常项目和反映一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的资本项目。这里的“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固定资产再生产投入资金的数量。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宏观经济运行
(1)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一方面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趋势。宏观经济环境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既包括经济周期波动这种纯粹的积极因素,也包括政府经济政策及特定的财政金融行为等混合因素。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因素有:公司经营效益、居民收入水平、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和资金成本。
(2)宏观经济波动引起证券市场波动。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投资可以从GDP变动、经济周期变动、通货变动三方面进行分析。
GDP变动。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从长期来看,在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与该国产业结构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股票平均价格的变动与GDP的变化是相吻合的。
经济周期变动。经济周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表现为扩张和收缩的交替出现。证券市场全面地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有关信息的切身感受,反映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中,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价格。
通货变动。通货是指中国的法定货币。它的国内购买力水平是以可比物价变动情况来衡量的。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特别是个股的影响,没有规律可循,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货紧缩将损害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造成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
2.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制定的用来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是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与货币政策并重的一项手段。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制体制、转移支付制度等。这些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协调使用。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控,其作用表现在: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等)。
(3)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调控的总目标和总任务,针对居民收入水平高低、收入差距大小在分配方面制定的原则和方针。收入政策最终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收入政策目标包括收入总量目标和收入结构目标。收入总量控制政策主要通过财政、货币机制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行政干预和法律调整等机制来实施。财政机制通过预算控制、税收控制、补贴调控和国债调控等手段来贯彻收入政策。货币机制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量、货币信贷方向和数量、利息率等来贯彻收入政策。因而收入总量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3.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按经营业务的种类划分,可以划分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权及期货市场,这些市场是一个整体,各个市场相互影响。证券市场仅仅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部分,也是国际金融环境的主体力量。
加入WTO后,中国的证券市场将逐步开放。目前人民币没有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同时证券市场是有限度的开放,证券市场是相对独立的,国际金融市场对证券市场的直接冲击较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必将影响中国的证券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可以通过人民币汇率直接影响中国的证券市场,或者通过宏观面和政策面间接影响证券市场。
三、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
从长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其内在价值来决定,但就中、短期的价格分析而言,股价由供求关系决定,而市场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1.股票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与变动特点
股票市场供给方面的主体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构成了股票市场的供给方。决定上市公司数量的主要因素有:宏观经济环境、制度因素、上市公司质量。
2.股票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与变动特点
股票市场需求,即股票市场资金量的供给,是指能够进入股票市场购买股票的资金总额。影响股票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市场准入、利率变动状况、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及融资渠道的拓展、银证合作的前景);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壮大;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