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业分析与区域分析

行业分析与区域分析

时间:2023-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行业的分析包括行业周期性、外部影响因素、供需状况、行业税负状况、产业政策和平均盈利水平等。具体地说,门类采用了字母顺序编码法,即用A、B、C…但大类在参与层次编码的同时,又采用了数字顺序编码法,即代码前两位表示大类,从“01”开始依据分类体系的排列次序按升序给大类赋码;代码的前三位和前四位分别表示中类和小类,每层代码从“1”开始编,按升序排列,最多编到“9”。

一、行业分析

行业是指一个企业群,这个企业群体的成员由于其产品(包括有形和无形)在很大程度上的可互相替代性而处于彼此紧密联系的状态,并且由于产品可替代性的差异而与其他企业群体相区别。

从表5-2可以看出国外对行业进行分析的程序惯例。对于行业的分析包括行业周期性、外部影响因素、供需状况、行业税负状况、产业政策和平均盈利水平等。

表5-2 行业分析示例

(一)行业划分的方法

1.道·琼斯分类法

道·琼斯分类将行业分为三类:工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

2.标准行业分类法

为了便于汇总各国的统计资料并进行对比,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统计局曾制定了一个《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简称《国际标准行业分类》)。它把国民经济划分为10个门类:①农业、畜牧狩猎业、林业和渔业;②采矿业及土、石采掘业;③制造业;④电、煤气和水;⑤建筑业;⑥批发和零售、饮食和旅馆业;⑦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⑧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工商服务业;⑨政府、社会和个人服务业;⑩其他。

3.中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75494)》中对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新行业分类采用了线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与此相对应,编码主要采用层次编码法。门类在体系中与大类的联系并不紧密,它的编码与大、中、小类的编码方法独立。具体地说,门类采用了字母顺序编码法,即用A、B、C…顺次表示门类;大、中、小类依据等级制和完全十进制,形成三层四位数字码的产业类别标识系统。但大类在参与层次编码的同时,又采用了数字顺序编码法,即代码前两位表示大类,从“01”开始依据分类体系的排列次序按升序给大类赋码;代码的前三位和前四位分别表示中类和小类,每层代码从“1”开始编,按升序排列,最多编到“9”。如“82”表示大类“信息、咨询、服务业”,“822”表示中类“咨询服务业”,“8223”表示小类“会计、审计、统计咨询服务。

证券市场的行业划分,证券业协会划分为52个行业(表5-3)。

表5-3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结构对照表

续表5-3

(二)行业一般特征

1.行业的经济结构

行业的经济结构随该行业中企业的数量、产品的性质、价格的制定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经济结构的不同,行业基本上可分为四种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型、垄断竞争型、寡头垄断型和完全垄断型。

(1)完全竞争型。完全竞争型是指众多企业生产同质产品,产品市场价格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其特点是:①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完全流动;②产品不论是有形或无形的,都是同质的、无差别的;③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影响产品的价格,企业永远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④企业的盈利基本上由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情况非常了解,并可自由进入或退出这个市场。

完全竞争是理论上的假设,其根本特点在于企业的产品无差异,所有的企业都无法控制产品的市场价格。在现实经济中,这种类型是少见的,初级产品的市场类型较相似于完全竞争。

(2)垄断竞争型。垄断竞争型是指许多生产者生产同种但不同质产品的市场情形。其特点是:①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流动;②生产的产品同种但不同质,即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异。产品的差异性是指各种产品之间存在着实际或想象上的差异,它是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主要区别;③由于产品差异性的存在,生产者可以树立自己的产品信誉,从而对其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制成品的市场类型一般都属于这种类型。

(3)寡头垄断型。寡头垄断型是指相对少量的生产者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情形。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上,由于少数生产者的产量非常大,因此他们对市场的价格和交易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同时,由于只有少量的生产者生产同一种产品,因而每个生产者的价格政策和经营方式及其变化都会对其他生产者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存在一个起领导作用的企业,其他企业随该企业定价与经营方式的变化而相应地进行某些调整。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如钢铁、汽车等,以及少数储量集中的矿产品如石油等市场多属这种类型。因为生产这些产品所必需的巨额投资、复杂的技术或产品储量的分布等因素,所以进入的壁垒和门框限制了新企业的侵入。

(4)完全垄断型。完全垄断型是指独家企业生产某种特质产品的情形。产品没有或缺少相近的替代品的产品。完全垄断可分为两种类型:①政府完全垄断,如国营铁路、邮电等部门;②私人完全垄断,如根据政府授予的特许专营或根据专利生产的独家经营,以及由于资本雄厚、技术专利等建立的排他性的私人垄断经营。

完全垄断市场类型的特点是:①由于市场被独家企业所控制,产品又没有或缺少合适的替代品,因此垄断者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制定理想的价格和产量,在高价少销和低价多销之间进行选择,以获取最大的利润;②垄断者在制定产品的价格与生产数量方面的自由性是有限度的,要受到反垄断法和政府管制的约束。

公用事业(如发电厂、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和邮电通信等)和某些资本、技术高度密集型或稀有金属矿藏的开采等行业属于这种完全垄断的市场类型。

2.行业发展类型

各行业变动时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可测的增长或衰退的格局。这些变动与国民经济总体的周期变动是有关系的,但关系密切程度又不一样。据此,可以将行业分为以下三类。

(1)增长型行业。增长型行业的运动状态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无关。这些行业收入增长的速率与经济周期的变动不同步,它们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从而使其经常呈现出增长形态。

(2)周期型行业。周期型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有关。当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这些行业会紧随其扩张;当经济衰退时,这些行业也相应衰落。例如消费品业、耐用品制造业及其他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的行业,就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3)防御型行业。防御型行业的运动形态是因为产品需求相对稳定,并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对行业投资便属于收入投资,而非资本利得投资。当经济衰退时,防御型行业或许会有实际增长。例如,食品业和公用事业属于防御型行业。

3.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初创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便称为产业的生命周期。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表5-4)。

表5-4 行业生命周期特征

(1)初创阶段。在这一阶段行业刚诞生,只有为数不多的创业公司投资于这个新兴的产业。初创阶段产业的创立投资和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较高,投资的风险也较大。产品市场需求狭小,销售收入有限,企业可能不但没有盈利,反而普遍亏损。因此,较高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与较小的市场需求,使这类企业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

另外,在初创阶段企业还可能因财务困难而引发破产的风险,因此这类企业比较适合投机者,在初创阶段后期,随着行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行业便逐步由高风险、低收益的初创期转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成长期。

(2)成长阶段。在这一时期拥有一定市场营销和财务能力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这些企业往往是较大的企业,其资本结构比较稳定,它们能够定期支付股利并扩大经营。

在成长阶段产品经过广泛宣传和消费者的试用,逐渐以其自身的特点赢得了用户的肯定。市场需求开始上升,新行业也随之繁荣起来,与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供给方面相应地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市场前景良好,投资厂商大量增加,产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行业内出现了生产厂商和产品之间相互竞争的局面。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和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日趋饱和。生产厂商不能单纯地依靠扩大生产量或提高市场份额来增加收入,而必须依靠追加生产,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以及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来争取竞争优势。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资本和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优良。那些财力与技术力量较弱,经营不善,或新加入的企业则往往被淘汰或被兼并。因而,这一时期企业的利润虽然增长很快,但所面临的竞争风险也非常大,破产率与被兼并率相当高。在成长阶段的后期,由于行业中生产厂商与产品竞争受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市场上生产厂商的数量在大幅度下降之后便开始稳定下来。由于市场需求基本饱和,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减慢,迅速赚取利润的机会减少,行业开始进入稳定期。

在成长阶段行业虽然仍在增长,但这时的增长度比较有限,而且具有可测性。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少,行业的波动也较小。此时,投资者蒙受经营失败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分享行业增长带来收益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3)成熟阶段。行业的成熟阶段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少数大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每个厂商都占有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由于彼此势均力敌,市场份额比例发生变化的程度较小。厂商与产品之间的竞争手段逐渐从价格手段转向各种非价格手段,如提高质量、改善性能和加强售后维修服务等。由于一定程度的垄断,行业的利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风险却因市场比较稳定、新企业难以进入等因素而较低。

在行业成熟阶段,行业增长速度处于适度的水平,有时整个行业的增长可能会完全停止,其产出甚至下降。由于其资本增长的丧失,致使行业的发展很难较好地保持与国民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当国民生产总值减少时,行业甚至会蒙受更大的损失。但是,由于技术创新的原因,某些行业或许实际上会有新的增长。

(4)衰退阶段。这一时期出现在较长的稳定阶段后,由于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的出现,原行业的市场需求开始逐渐减少,产品的销售量也开始下降,某些厂商开始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行业转移资金,因而原行业出现了厂商数目减少、利润下降的萧条景象。至此,整个行业便进入了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在衰退阶段厂商的数目逐步减少,市场逐渐萎缩,利润停滞或不断下降。当正常利润无法维持或现有投资折旧完毕后,整个行业便逐渐解体了。

(三)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对行业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分析只是一个总体状况的描述,不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情况。行业的实际生命周期由于受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及社会习惯的改变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复杂得多。

1.技术进步

在众多的技术因素中,最重要的也是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产品的稳定性。通过对产品进行稳定性分析,检验产品的性质及技术复杂性,有助于判断产品的未来需求是保持不变,还是可能出现大幅度变化,而历史资料只能说明过去的行业产品需求。例如,仅以一时风行的产品为基础的行业会很快被淘汰。产品性质较稳定的产业,如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其产品需求则有着较长期的稳定性。然而,由于价格构成的变动及其产品需求的减少,这些产品需求稳定的行业在不同的年份其获利能力仍有波动。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2.政府产业政策

(1)政府影响的行业范围。政府的管理措施可以影响行业的经营范围、增长速度、价格政策、利率和其他方面。政府实施管理的主要行业有:公用事业,如煤气、电力、供水、排污、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等;运输部门,如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金融部门,如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商品与证券交易市场、经纪商、交易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政府实施管理的主要行业都是直接服务于公共利益或与公共利益密切联系的行业。公用事业是社会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效慢,允许众多厂商投巨资竞相建设是不经济的,因此政府往往通过授予某些厂商在指定地区独家经营某项公用事业特许权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管理。

交通运输行业与大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行业的服务范围广(国内外运输),涉及的问题多(各地不同的法律、税收和安全规则等),因而有必要由政府统一管理。金融部门尤其是银行部门是国民经济的枢纽,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渠道之一。它们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因而是政府重点管理的对象。

(2)政府对行业制定的政策。政府对行业的促进作用可通过补贴、优惠税、限制外国竞争的关税、保护某一行业的附加法规等措施来实现。因为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该行业的成本,并刺激和扩大其投资规模。同时,考虑到生态、安全、企业规模和价格因素,政策会对某些行业实施限制性规定,这会加重该行业的负担,如某些法律已经对某些行业的短期业绩产生了负作用。总的来说,政府的干预极大地支持了某些行业的稳定性,否则情况会变得十分混乱。

3.社会习惯的改变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其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文明程度和社会责任感的改变,从而引起对商品的需求变化,并进一步影响行业的兴衰。在基本温饱解决之后,人们更注意生活的质量、消费方式和生活水准的变化,没有污染的天然食品和纺织品备受人们青睐;对健康投资、注重智力投资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更偏好便捷的交通和通信工具;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对工业排放的废渣、废水和废气按照规定的标准处理。所有这些社会观念、社会习惯、社会趋势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生产成本和利润收益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足以使一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行业衰退,而同时又促进新兴行业的发展。

(四)行业投资的选择

1.选择的目标

在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将投资的目标和策略与行业的选择结合起来。将增长型的行业和在行业生命周期中处于成长期和稳定期的行业作为主要的候选,同时要仔细研究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及行业特征。增长型行业的特点是增长速度快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率,投资者可享受快速增长带来的较高股价和股息。投资者也不应排斥增长速度和国民经济同步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一般比较稳定,投资回报虽不及增长型行业,但投资风险相应也小。

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行业的选择上,投资者应选择处于成长期和稳定期的行业,这些行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基础逐渐稳定,盈利逐年增加,股息红利相应提高,有望得到丰厚而稳定的收益。从原则上说,投资者一般应避免初创期的行业,因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尚难预料,投资风险较大。

2.选择的方法

选择的方法有很多,但比较成熟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将行业的增长情况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进行比较,筛选出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的行业;二是利用行业历年的销售额、盈利额等历史资料分析过去的增长情况,并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利用行业增长比较分析法,分析某行业是否属于增长型行业,可利用该行业的历年统计资料与国民经济综合指标进行对比。具体做法是取得某行业历年的销售额或营业收入的可靠数据并计算出年变动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作出如下判断。

第一,确定该行业的发展类型与发展阶段。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几年逐年上升,说明国民经济正处于繁荣阶段;反之,则说明国民经济正处于衰退阶段。观察同一时期该行业的销售额是否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同向变化,如果在国民经济繁荣阶段行业的销售额也逐年同步增长,或者在国民经济处于衰退阶段该行业的销售额也同步下降,说明这一行业很可能是周期行业。

第二,确定行业的增长速度。比较该行业的年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如果在大多数年份中该行业的年增长率都高于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年增长率,说明这一行业是增长型行业;如果行业年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持平,甚至相对较低,则说明这一行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或增长过缓。

第三,确定行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计算该行业各观察年份销售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如果这一比重逐年上升,说明该行业增长速度比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快;反之,则较慢。

通过以上分析,基本上可以分析出行业的类型。利用行业历年销售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周期资料进行对比,只是说明过去的情况,投资者还需要了解和分析行业未来的增长变化,因此还需要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二、区域分析

不同的地区由于其经济、资源、社会、人文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会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分析其区域经济的结构。

1.经济区域分析

中国的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里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地理、经济的原因。正由于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处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速度和基本特点都会有所不同,因而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区域因素造成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本会出现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有所变化。从现实情况来看,东部各省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而且这一现象还将延续。1980年至1994年的15年间,以现价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东、中、西部之比分别为199∶162∶158。该数据说明中、西部的发展速度基本持平,而东部则要高得多。

从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中、西部要明显优于东部。西部各种资源占全国的比重,草原资源为95%,森林资源为51%,煤炭资源为50%,各种有色金属矿藏储量高达90%,电量均占50%。而东部相对而言资源比较缺乏,上述资源储藏量分别为3%~8%。

中国东部沿海各省凭借其地域、交通和政策的优势,内引外联,发展贸易,建立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从而使经济获得巨大发展。但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及竞争的日趋激烈,东部受到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原材料匮乏的压力,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中、西部的资源开发。同样中、西部凭借巨大的资源优势,努力寻求在海内外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也给了中、西部一个极好的机遇。中、西部资源开发将成为今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目前来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在各地区经济均有较快增长的前提下,东部和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差距将继续扩大。但从增长速度来看,中部地区会有所加快。

(2)从政府政策来看,中央仍将坚持综合协调的策略,在保证东部沿海地区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力支持中、西部的经济开发。通过增加重大基础性工程投资,如西藏铁路、新疆塔柴盆地石油基地开发等来扶持西部经济。同时在投资和贷款、扩大自主权等方面将给予一些政策上的优惠。

(3)东部将逐步和更大规模地参与中、西部的经济开发,中西部的廉价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广大的产品需求市场将为东部的投资提供美好的前景。

(4)中、西部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努力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具体的措施有: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以市场原则来管理经济,发展经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体制;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吸收海内外资金,共同开发,共同发展;搞好“三线”企业的调整与改造,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沿边、沿江优势,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鼓励各种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互相竞争并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增加投入,开发耕地资源,创建国内现代化的粮棉果品生产基地。

2.上市公司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

中国国内资金的流向一直存在从北向南和从西向东的趋势,国内的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和以深圳为中心的南部地区。国际资本的流向也不例外。

(1)区域板块效应。股票市场的“板块”效应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现象,风靡了整个证券市场。股票因为有某一共同特征而被人为地归类在一起。这些特征有的可能是地理上的,如“江苏板块”“浦东板块”;有的可能是业绩上的,如“绩优板块”;有的可能是上市公司经营行为方面的,如“购并板块”;还有的是行业分类方面的,如“钢铁板块”“科技板块”“金融板块”“房地产板块”等。他们的股价涨跌会出现类似效应。

(2)“板块”股价联动效应。有很多板块股价具有联动变化的特征,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类似性,市场出现板块效应的现象非常常见。

3.地区分析

(1)地区优势。各个地区都有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如人才、技术、资源、资金、劳动力成本、交通等方面的优势。

(2)发展潜力。每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起步和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发展的政策、战略、税收等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和未来的变化。

(3)行业同质。有时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行业结构趋于相同的上市公司比较集中,因此他们各自的产品和市场占有状况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4)信息沟通。信息时代,如果信息方面出现问题,肯定会影响所在区域上市公司的发展。

(5)投资状况。投资状况关系到经济活动的起点。

(6)制度环境。地方的法规、政策及其制度规范和价值取向等将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盈利和运营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