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风险金融交易之高风险的现实性

高风险金融交易之高风险的现实性

时间:2023-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风险金融交易的非完全虚拟性,主要表现在其风险的损失和影响是实在的和多样性的。对高风险金融交易的充分认识,并加强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保证美国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及减少其风险,就要强化对对冲基金的法律规制。

高风险金融交易虽然具有强杠杆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但是其交易和结果却并非完全是虚拟的。相反,高风险金融交易市场上的盈利和亏损都是实实在在的。高风险金融交易的非完全虚拟性,主要表现在其风险的损失和影响是实在的和多样性的。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高风险金融交易投资者都在承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世界上几乎每个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公开资料估计,近年中国企业在外海套期保值账面亏损约56亿美元,海外股权投资账面亏损约293~1000亿美元[62]。根据美国高盛公司估计,此次金融危机使全球信贷危机损失总额高达1.4万亿美元[63],间接损失更是大到无法统计。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倒塌,只是多年堆积而成的美国和全球高风险金融交易泡沫的部分破灭。尽管现在它已受到世界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但各方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阻止危机进一步蔓延和恶化,还不得而知。除此之外,令人恐惧的地方和原因还有很多。例如,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统计,全球金融衍生交易合同标的金额从2002年的100多万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516万亿美元[64]。仅这一现象就让人颇感不安。在过去的五六年时间,全球金融衍生交易翻了五倍,目前所有国家的产值加在一起为50万亿美元,而目前全球金融衍生交易额竟是它的十倍还多。现代高风险金融交易市场及其产品的复杂程度足以让任何监管者费解,无论是股神巴菲特,还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财长保尔森及美国的其他领导,他们都搞不懂这516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交易究竟是怎么回事。

2008年9月,因高风险金融交易而爆发的这场危机既不是政府财政收支危机,也不是国际收支的危机,而是发源于私营部门的金融衍生交易和金融创新的危机[65]。在中信泰富事件中,中信泰富错买的杠杆外汇合约叫做“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可以说是变种的“累计股票期权”(Accumulator),以汇率为标的物。中信泰富为降低投资西澳铁矿项目面对澳元升值的风险,签订了三份“累计股票期权”式的杠杆式外汇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由于合约只考虑对冲相关外币升值影响,没有考虑相关外币的贬值可能,故只设有止赢金额,所签合约中,能够带来的利润最高只有5150万美元,约合4亿港元,但亏损却无底。到2008年10月20日时,中信泰富以公允价值计算的损失已经达到155亿港元!这也创下了中资股衍生品的巨亏纪录[66]。对高风险金融交易的充分认识,并加强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在19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经济也遭遇了冲击,但情况没有2008年金融危机这么糟,当时全球金融系统也没有遭受重创,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对高风险金融交易都予以严格监管。由于高风险金融交易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当高风险金融交易中的主体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之后,如果监管制度安排没有相应跟上,没有一套适应于这种金融体系的法律及制度规则,那么爆发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根源还在于美国金融机构通过一系列所谓的金融创新而形成了与传统金融体系完全不同的一系列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创新,以此来突破既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以便在这种无监管的金融交易中获得最大利润。无论是几大投资银行还是大量对冲基金,皆为如此[67]。以对冲基金为例,对冲基金在美国具有绝对优势。因此,要保证美国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及减少其风险,就要强化对对冲基金的法律规制。这是重建当前金融监管体系的核心之一,也是保证美国金融市场体系稳定的关键所在。可以讲,制定怎样的市场规则及允许对高风险金融交易在什么范围内运作,这将成为影响此次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