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财商培养

孩子财商培养

时间:2023-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来,有很多家长向我咨询孩子的财商培养问题。财富高速增长时代结束了,中国民众的理财心态终于也放得平缓了一点,眼光也放得更长远了一点。孩子的财商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现在,中国进人了经济社会,财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以,给孩子补上财商教育这一课十分必要。

近来,有很多家长向我咨询孩子的财商培养问题。这可以看成是中国人对待财富日渐成熟的一个表现。财富高速增长时代结束了,中国民众的理财心态终于也放得平缓了一点,眼光也放得更长远了一点。

孩子的财商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回想自己在上学的近20年时间中,竟然没有一天,甚或是一节课有老师给我们讲过关于钱的话题。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几乎没有一天能够离开钱这个东西。教育的缺失,使得我们这一代人明显地缺少科学合理地对待金钱的知识和能力。这应该也是造成过去中国人对待财富充满浮躁焦虑情绪的一个原因。

这种情况不应该再延续到我们的下一代了。我们的下一代有权利要求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财商知识大约90%来自父母和社会,父母是孩子财商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老师。而对待财富浮躁的社会环境和本身缺少财商的父母,决定了孩子财商的成长环境并不乐观。

其实,人的所有活动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与自然打交道,另一种是与人(以及由人组成的社会)打交道。与自然有关的活动主要依赖的是智商,与人有关的活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情的活动,一种是经济的活动。感情的活动用到的是情商,经济的活动用到的就是财商。

智商、情商、财商构成了我们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三个维度。一个成功的现代人,智商、情商、财商缺一不可,应当综合发展。特别是现在,中国进人了经济社会,财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以,给孩子补上财商教育这一课十分必要。

人在社会中生存,与他人和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媒介就是金钱。凡是涉及有关金钱的内容,就是财商体现的地方。

孩子其实很早就接触到了金钱。最早的财商教育大约应该在3岁就开始。此时,孩子已经注意到父母在谈论钱,父母买东西都需要钱,对钱已经产生了好奇,这时就应该让孩子认识钱。

随着孩子的成长,进人学校以后,慢慢地他们开始有了压岁钱、零花钱,并且开始学会自己买一些简单的东西。但此时,孩子们对金钱的价值还不了解,因此,不宜让孩子掌控太多的金钱。压岁钱一般金额较大,所以最好由父母代为掌管。而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也不宜太多。一个恰当的零花钱数目应该是和孩子同学的零花钱数额差不多,不让孩子在金钱上感到特殊——既不是特殊的多,也不是特殊的少——尽量不要过早地给孩子带来金钱的压力。

即使是父母自己给孩子花钱——买玩具、衣物、文具等,也应当让孩子与他的同学保持在差不多的一个水平上。

从这点来看,周星驰的电影«长江7号»其实很有问题。电影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个打工者,但他让孩子上贵族学校,这在现实中显然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处于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下。在这样扭曲的压力之下孩子还能够健康成长,那只有在电影里,现实中很难实现。

孩子的财商教育应该重在观念而非知识。从小让孩子养成正确对待金钱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完全否认金钱的价值,甚至认为金钱是罪恶的观念是我们这个社会对待金钱最大的误区。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了解钱是一个人为他人服务、付出劳动的回报,有钱是光荣的,这十分必要。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也让孩子了解到金钱的来之不易。

一般来说,孩子到10岁左右,家长就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来挣钱——特别是孩子想要一些非必需品的时候。

孩子想要的东西可分为想要的和需要的两个层次。需要的东西应完全由父母提供,如果孩子还想要超出基本需要以外的东西,父母就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比如孩子已经有了一个滑板,但又看上了一个最新版的,而这个新滑板的价格超过了他大部分同学的消费水平,就不宜立即给他买,而是引导他通过暑期打工的方}挣钱自己买。这时,即使他用这个新版滑板在同学中炫耀,也是在炫耀他的劳动成果,这不是坏事。

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储蓄类的金融活动了,这时的储蓄当然不是向存钱罐放零钱的活动,而是通过给孩子开设银行账户的方},让孩子了解储蓄、利息、银行等基本的金融知识。

我接触到一些父母走得很远,孩子才10岁左右就让他们开始炒股票了。如果把孩子当神童来培养,我无话可说,但对一般人来说,我不太赞成。甚至,我不赞成任何早早地就培养孩子一些特殊技能的行为——无论是练体操还是做奥数。我们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傻瓜。如果他确实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地方,作为父母提供一个好的条件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就行了,切不可强行培养。

我们不能总是让孩子成龙、成才,我们更应该让孩子成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