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市场假说所描绘的世界里,股价变动是因为基本面变化而股价随之变化。因此,如果股价发生巨大变化则暗示着有重大事件发生。
1987年10月19日,这一天在历史上称为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场指数见证了不可思议的大跌。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20.5%,创下迄今为止史上最高的单日跌幅。而上述数据还远未真实反映指数下跌的幅度。由于当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下单系统无法承受当时单量的重荷,使得标普的即期指数,这个被套利者一直保持的与标普远期指数密切相连的指数,在1987年10月19日的下跌远远落后于远期指数。纽约证交所技术上的延迟导致了过期的限价订单在后来才被成交(也就是说那些在当日早些时候指数还在更高价位时候下的订单后来才被成交),从而导致了即期的市场指数在1987年10月19日收市时候的收盘价本身就是滞后的,并且远远低估了标普指数的实际下跌幅度。而流动性更高的远期市场,由于并未受到过期定价的影响,因而更为真实地反映了这次下跌的幅度:让人震惊的29%!甚至1929年10月28日黑色星期二的大跌也无法与这个大跌相提并论,因为黑色星期二的大跌仅仅跌了12.94%[1]。当然1929年黑色星期二的第二天市场又续跌了10.2%,但是即便将这两日的跌幅相加,也仍然比1987年10月19日的远期标普指数的下跌少了三分之一。而其他历史上的单日跌幅则最高不过此日的三分之一(与标普远期指数相比较)。简而言之,1987年10月19日的崩盘是历史上其他大跌远不可及的,包括1929年10月那个臭名昭著的大跌。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能让这天的股价单日跌幅高得地动山摇?事实上,市场评论员们搜肠刮肚也编不出个答案,他们能做的最多就是找出一个触发这次崩盘的导火索。于是他们把这次崩盘归于当时美国财政部部长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当时的一个关于希望美元应该对德国马克跌值的讲话。实际上政府官员的弱化美元的这种讲话对股市根本算不得有推动作用,有时候这种讲话还被当成牛市的消息。外界另一个对1987年10月19日股市大跌的解释是当时众议院下属委员会推出的一个取消融资合并税务优惠的提案。虽然这个提案确实加速了卖空,但是它发生的时间是大跌之前的3个交易日。因此,说这个法案导致了10月19日的大跌还真有点牵强附会,更不要说这种延迟反应与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即时反映市场上所有新的信息的这个说法简直是背道而驰。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1987年10月19日的大崩盘呢?我有两个可能的解释,二者结合可能比当时任何一个以基本面来解释价格变动的方式都能更好地解释这次崩盘。
(1)投资组合保险。投资组合保险是一种市场对冲的方法,该方法预设了在投资组合价格下跌时对远期股票指数进行卖空操作,目的是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暴露(risk exposure)。卖空之后持有现金,待股票价值上升时便可增加净买入头寸以达到原定的完全头寸。投资组合保险在1987年10月的崩盘前被广泛使用,而且至崩盘为止,市场上有大量的投资是以这种对冲的方式管理的,目的是在市价下跌的时候可以自动卖空。而投资组合保险背后的假设是,市场价格是平滑移动的。但是如果哪天市价忽然大幅下跌,这个对冲策略的理论结果便会与实际结果产生巨大偏差。而1987年10月19日市场恰恰发生了大幅下跌,市价在一开盘的时候就跌过了投资组合保险的预设卖出临界值,这就引起了排山倒海似的卖空订单在理论模型设定的临界值以下被执行。这种卖空随即让市价变得更低,使得投资组合保险所预设的卖出机制在更低的价格下执行,这个过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断重复。同时,职业交易员看到了未来投资组合保险的价格会不断被拉低,于是便以卖空进行盈利,这又更加加速了市场的下跌过程。投资组合保险在1987年10月19日崩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无可否认的,而实际上这也是负责调查此次股市崩盘的布兰迪委员会(Brady commission)的一个基本结论。
(2)市场估值过高。另一个直接的解释是1987年10月的股市大跌是市场对股价过高进行回调的一个延续。在1987年中期市场达到巅峰之后,股息率(dividend yield)也下滑至2.7%,几乎达到了历史最低。在这个情况下,1987年10月19日的大跌可以看作股价回归公允市场价值的一个加速回调。
然而,这两种解释都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说。第一个解释如果按照有效市场假说,价格下滑应该是对公司基本面的负面消息的反映而不应该是投资组合保险所导致的卖空叠卖空。在第二个解释下,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一般而言总是正确的,这就与市场价格下滑以调整过度估值这种说法自相矛盾。
与有效市场假说不可分割的潜在假设是,市场价格变动是按照随机游走(random walk)模型进行的(亦即价格变化呈正态分布[2])。这个正态分布假设使得我们得以计算不同量级的价格变动的可能性。经济学家马克·鲁宾斯坦(Mark Rubinstein)是这样绘声绘色地描述1987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盘的:
“坚信几何布朗运动假设或者是股票回报呈对数正态分布假设(这是现代金融学的奠基石之一)的人从此便要面对一个无法解释的现实:假设股票指数回报呈对数正态分布,并且年化波动为20%(这个是1928年以来的平均历史波动值),那么股票市场一天下跌29%的可能性为10-160。这说明下跌29%是有多么的不可能呢?这事就算股市能运行个200亿年直到地老天荒宇宙尽头也不应该发生。实际上,就算股市能在200亿年宇宙发生大爆炸之后重生再运行个200亿年这事也不该发生。”
实际上鲁宾斯坦的危言耸听还大大低估了这次崩盘的不可能性。10-160这个可能性远远比他例子里所暗指的200亿的平方分之一要小。有多小?10-160发生的可能性大概等于我们随手在宇宙里抓一个原子,然后随手再去抓一次,发现自己竟然捡到个一模一样的原子这样的概率(注:这个计算是基于宇宙间有1080个原子的假设。数据来源:www.wolfram alpha.com。)。
于是在有效市场假说的情景下我们对1987年的崩盘只有两种解释:
(1)哇!我们真是运气太差了!
(2)如果有效市场假说是对的,那么1987年崩盘发生的可能性属于不可能的领域。如果这个模型引向不可能,说明模型本身是错的。
[1] 标准普尔的历史每日下跌幅度数据是由G.威廉·舒瓦特(G.William Schwert)1997年的专著,《股票市场波动:大崩盘后的十年》(Stock Market Volatility:Ten Years after the Crash)中取得。(布鲁金斯-沃顿金融服务文章系列,1998年出版,65-99页。)
[2] 更严格地说,这个假设是说市场价格的变动呈对数正态分布(lognor-mally distributed),也就是价格变化的对数呈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是个必要的假设,因为股价可以上涨超过100%,但是如果下跌超过100%股价就会变成负数,而负数是不可能的。在对数正态分布中,价格上涨——个因子(k)的可能性与价格下跌为此因子的倒数(1/k)的可能性相等。比如,如果k=2,那么价格上涨2倍(即为原来价格乘2)的可能性和价格下跌——半(即为原来价格的1/2)的可能性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