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企赴德并购遇阻背后

中企赴德并购遇阻背后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方随后确认,该交易的初步许可已被撤回,并未列出具体原因。今年5月,福建宏芯基金向爱思强发起收购要约,涉及交易金额约6.7亿欧元。随后爱思强于7月份开始处理收购要约。9月8日,德国经济部向中资收购爱思强一案颁发了“无危害证明”,意味着德国政府认为该并购行为对德国的公共秩序和安全不构成威胁。

连续两起中企对德企的收购案被德国经济部叫停,是德国构筑投资壁垒,还是仅为个例?

记者/钟坚    特约撰稿/苏倩敏

“现在一切都在顺利推行,具体情况还不便透露。”说这话时,总部位于广东中山市的大陆企业木林森照明公司公关部经理孙少锋满怀信心。

一个月前,德国经济部确认,叫停以中国LED设备生产商木林森为首的投资联合体,对德国老牌照明企业欧司朗(Osram)旗下灯具业务品牌郎德万斯(LEDVANCE)4亿欧元的收购,称将进一步深入调查此案。

木林森并不是孤案,此前三天,德国经济部同样宣布撤回之前对中国福建宏芯6.7亿欧元收购世界领先的德国半导体公司爱思强(Aixtron)发放的“通行证”,将重启并购审查程序。德方随后确认,该交易的初步许可已被撤回,并未列出具体原因。

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史伟哲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批评上述做法将为中国资本投资德国构筑高墙,进而损害德国自身的利益。

中资近年来走出国门大手笔并购,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而事涉特殊领域,难免引起被并购企业方国家对技术垄断地位的担心。但也有德国民众认为这已是国际经贸合作的新常态,“拜耳收购孟山都都没事,但中国人收购爱思强,我们就不愿意,搞双重标准嘛!”

收购遇阻 

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福建宏芯基金并购爱思强案,被视为中国公司收购德国尖端技术企业新趋势中的标志性事件,外媒称“此次交易已触碰到柏林的容忍底线”。

爱思强成立于1983年,由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半导体技术研究所的成员创建,是一家专门为半导体芯片制造业生产设备的制造商。该公司提供的设备可以制造先进的电子和光电子应用元件。而这些元件的利用范围包括LED应用、显示技术、数据存储、数据传输、能源管理和转化、通讯、信号灯和照明技术以及其他尖端技术。

今年5月,福建宏芯基金向爱思强发起收购要约,涉及交易金额约6.7亿欧元。随后爱思强于7月份开始处理收购要约。9月8日,德国经济部向中资收购爱思强一案颁发了“无危害证明”,意味着德国政府认为该并购行为对德国的公共秩序和安全不构成威胁。

事情随后却突然发生变化,福建宏芯基金方面发布公告,称其对爱思强的收购要约已于10月21日结束,并已付清爱思强约65%股份,足以令交易通过,不料突然收到经济部撤销批准的通知。

德国《商报》10月26日发文称,福建宏芯收购爱思强案曾遭美国情报机关插手。据德方情报人士透露,美国情报机关直接致电德国总理府要求德政府叫停此桩交易,称北京将此技术用于军事芯片生产,美国驻德国大使馆向德国总理府提交了相关证据。

福建宏芯基金位于福建泉州,其注册地是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江浦社区企业运营中心大厦。福建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唐为崇处长称,福建宏芯基金主要以资本运营为主,其收购德国企业爱思强公司是作为福建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项目,官方已有备案登记,但收购失利后,却未见企业来反映和求助。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福建宏芯基金收购爱思强被叫停后三天,国内LED一线企业广东木林森收购德国欧司朗旗下企业也被祭出红牌。“确切的说法是暂停。”对德国方面对企业并购认证审查的叫停,木林森照明公司公关部经理孙少锋颇为委屈,“跟爱思强相比,欧司朗的日用照明算是很成熟的技术,也不涉及军事应用等特殊敏感的领域,是非常合理的商业活动。”

德国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表示,在美国“善意的提醒”下,德国和欧洲的决策者及官员们重新审视了中国对德国高科技公司收购案,并已发现“背后投资者的收购意图”。

“很多情况下,中国公司并购案的幕后推手都是政府。”韩博天说,爱思强收购案中,福建宏芯投资基金51%股份掌握在49岁的福建商人刘振东手里,剩下的49%股份则由厦门博灏投资有限公司持股,后者基本由政府间接控股,且投资航天卫星、北斗定位等军事应用领域技术企业。

2016年10月,中国LED设备生产商木林森收购德国照明企业欧司朗旗下灯具业务品牌朗德万斯被德国经济部叫停。

中资买买买,引德方恐慌

中国资本大量投向欧洲企业早已司空见惯。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德国是中国资本在欧洲输出的最大目标。仅今年上半年,中国投资者收购或参股37家德国企业,对德国企业的投资额高达97亿欧元,接近过去十年投资总额的两倍。

其中包括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公司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美的集团收购“工业4.0领跑者”库卡(Kuka)集团等德国“隐形国宝”——即社会知名度低、市场份额高、拥有行业领先科技的企业。

在美的集团收购库卡集团30%股权的案例中,德国经济部一直希望由一家欧洲企业取代美的来收购库卡。但这一想法,征询了包括德国西门子等大型企业后,都未能获得支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刘向东认为,今年中国对德国投资暴涨的原因有两个关键词:“争上游”和“保值冲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出于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提高盈利能力,更出于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走出去”保值增值冲动。从德国方面来看,中企偏爱德企的原因在于德国优质中小企业众多,且当前德国深陷欧债危机难以自拔,这些德国中小企业需要中国的市场。

长期关注中德贸易关系的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永刚表示,中企对德企并购热情高涨主要有三个原因:“德国制造”世界一流,其宝贵的核心技术对中国企业而言具有极高吸引力;英美的“高门槛”阻挡了部分中国并购资本的海外扩张,让中资企业难以有效完成并购需要;近年来中德经济、外交、贸易一直无大冲突、大矛盾,因此,中国企业“抱团”并购德国企业。

有数据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家中资企业进驻德国,多数中国并购案都是成功的,爱思强和木林森案只是一个例外。相对来说,广东木林森照明对并购被暂停持乐观态度,其公司对外发言人孙少锋称,德国政府应该会对他们区别对待处理,公司对最后的预期结果比较看好。

“因为德国政府不清楚中国政府会把(爱思强)这个技术用到哪里。这件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访华随行代表、太仓德国中心总经理马悌思(Matthias Müller)告诉《凤凰周刊》记者,近几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蓬勃,海外并购意向突出。对每一个海外并购,德国政府都会进行企业背景考察,凡涉及军事、安全、技术发展方向问题,德政府会慎重考虑。

对中资企业的大举扩张,在一些敏感领域的并购,已引起德国人的恐慌,“中国刚开始主要从美国复制技术,最近15年开始从欧洲,因为美国限制越来越严了,而且中国人已经把美国人大部分技术学到了,现在他们就想要来谋取我们的专利技术。”

德方还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多有怨言。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曾抱怨,中国政府对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没有做到礼尚往来。

马悌思称,相比现在的中国,德国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才是困难重重。“2006年前,那时候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并购)。德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必须通过‘合资’形式,而且中方必须持股51%以上。”马悌思苦笑道,“那时候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

“现在也是,中国政府也想保护国内的很多行业。当然加入WTO后需要按一些行业规定来做,但中国政府依然会将一些特别优先权给国内的行业。”马悌思披露,德国经济部就向德国政府与欧盟提交一份有关欧盟评估投资相关文件。根据该文件的原则,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将被赋予更大的权力,阻止非欧盟境内的投资者进一步收购欧盟境内的企业。

中国福建宏芯基金向德国半导体公司爱思强发起收购要约,在获德国经济部颁发“无害证明”后一个半月,波折陡生,证明被撤回,并重启并购审查程序。

关系遇冷恐是媒体炒作

福建宏芯收购爱思强案被叫停一周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访华,被外媒戏称其“代表德国向中国讨回公道”,亦被海外媒体渲染成“中德外交风波”。

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随行的德国经济亚太区委员会主席赫伯特·林哈德(Hubert Lienhard)称他感受到中国的“敌意”。“他们显然很不高兴(爱思强收购案),”林哈德称,“(中德)需要好好谈谈。”

此次加布里尔访华本应是中德双方全面深入交流的大好时机,但却波澜迭起。

据路透社引自德国官方信息报道,称加布里尔与高虎城11月1日的会谈超时,两人并未出席之后的中德经济委员会会议。

素来“爱挑事儿”的外媒借此生端,称加布里尔或与中方产生争执。

德方称,加布里尔称缺席是因为上个会议超时,而他不想因此耽误与李克强总理的会面,所以主动向高虎城建议,两人不出席之后的经济委员会会议。德国国务卿马蒂阿斯·马奇戈说,“我认为这(加布里尔的缺席)并不是对中国的冒犯,这也不会给中德关系带来负担。”被问及爱思强案时,马奇戈称,德国叫停爱思强收购案“无任何政治动机”。

另一方面,大陆各大门户网站转载了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的图文新闻,称“高虎城与加布里尔共同主持了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第16次会议”。文中,高虎城在会上作主题发言,“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外资管理制度改革,为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希望德方为赴德投资的中国企业创造公平、自由的商业氛围。”

而加布里尔回应,称“德方一如既往地欢迎中国企业扩大对德投资,也希望中方进一步改善德国企业关注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投资环境,处理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和中欧在钢铁贸易领域的争端,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注入动力。”

商务部欧洲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称,外媒不明就里,且有借此炒作之嫌。他说,“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第16次会议”是一个中德协作对话框架体系的统称,此次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分为政治磋商、圆桌会议(即外媒报道中的“中德经济委员会会议”)和中德经济论坛三个活动。前面二项举办地在北京,后者在成都举行。中国商务部部长和德方高层都参加了11月1日上午的高层政治磋商活动,下午的圆桌会议,双方高层因故没有出席。

无论是否承认,爱思强等并购案多少给中德关系带去阴影,双方似乎并未好好抓住此次交流的机会,这也正赋予了双方媒体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新苏黎世报》以“德国的开放性受到威胁”为题发表评论,呼吁德国企业抵制中国投资者。

在11月2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首度回应了德国政府日前撤销中国企业并购爱思强案的决定。沈丹阳说,商务部希望“德方重启对该并购案的安全审查仅为个例,不代表德改变其经济政策”。

沈丹阳还表示,中国对德投资虽增长较快,但总量依然不大,德国一些政府官员和民众担忧中国企业赴德投资并购会把德国的技术和工作岗位转移走是不必要的。很多中国企业在德成功并购案例均证明了这一点。

对熟悉中国情况的马悌思来说,“中国和德国一直很友好。在中国的德国公司也大部分是中国的员工,也请很多中国人做总经理。中国人和德国人一起工作,一起做生意,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99.9%都是成功的。”

“这个事情(爱思强并购案)没这么厉害,明天中国和德国还是会继续做生意。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我看不出未来有任何的问题。只是媒体这样写(新闻)才会‘好卖’一些。”凤凰标志

□  编辑  崔世海  □ 美编  黄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