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来看另外一个例子。假设你梦想成为一名演员,并为之努力了十年,但仍然一无所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你得知某部电影要通过试镜会选取角色,认为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于是决定去试镜。你事前接到通知,包含女一号(男一号)、女二号(男二号)在内,被选中的概率是千分之一(1‰)。
如果这次落选,你打算回老家,找家公司去上班。实际上,你已经收到了一家公司的内定,只需要在明天结束前给出回复就可以了。就在你等待试镜结果的时候,收到了电影公司的邮件通知。
幸运的是,邮件上写着“合格”两字。你正打算开一个盛大的庆祝派对的时候,又收到了一封电影公司的邮件,上面写着:“我们已经将结果通知了所有参加试镜的人员,但是有 1% 的参加者收到的结果是错误的。正确结果将于后天再次通知大家。”
明天你必须向收到内定的公司做出答复。在收到正确结果前,你就必须做出决断。试镜合格的通知,正确的概率为 99%。那么,自己收到的合格通知恐怕也是正确的。抱着这样的想法,你拒绝了内定的工作。
这样的决定是否明智呢?
实际上,你应该悲观一些。后天,你收到“正确结果是不合格”这种坏消息的可能性会在 90% 以上。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假定参加试镜的人正好是 10000 人。合格的概率是千分之一,也就是说,只有 10 个人合格。在收到通知的 10000 人中,收到错误通知的人有 1%,即 100 人。
合格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我们假设这 100 人明明没有合格却收到了合格通知。那么,收到合格通知的人就包括真正合格的 10 人和没有合格的 100 人,共计 110 人。
因为其中只有 10 个人真正合格,110 人中剩下的 100 人都不合格,所以你收到坏消息的概率为 90.9%。
在这个问题中,有一个“先验概率”,即 1000 人中只有 1 人合格。但是,你得知了另一个信息——有 1% 的人收到了错误的通知,于是被 1% 的概率迷惑,忽略了先验概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01 年美国“9·11”事件中,有 3000 多人丧生。更加不幸的是,事件发生后,还有许多人因为间接原因失去生命。
“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许多美国人出行时,不选择乘坐民航飞机,而选择自驾。因此,2001 年 10 月至 12 月期间,美国全境因机动车事故死亡的人数,与前一年相比约增加了 1000 人。
许多人都知道,飞机事故的发生率要远远小于机动车事故。但是,恐怖袭击事件引起的空前恐惧感,将这个先验概率从人们的大脑中抹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