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南岛土壤呈环状分布主要原因

海南岛土壤呈环状分布主要原因

时间:2023-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色风化壳海南岛的台地、丘陵,表面上都是一片红土。据考察,目前的 气候条件下很难发育成这样深厚的红色风化壳,海南岛那样 深厚的红色风化壳是过去一个湿热气候时期中形成的遗物。目前发现有几十个铝土矿体,面积达600平方公里,铝土矿平均含铝,是海南岛一个重要的大型矿藏。水稻土是海南岛贫下中农长期耕耘而形成的高度熟化的水稻田土壤。
红色的土地_海南岛

红色风化壳海南岛的台地、丘陵,表面上都是一片红土。不过,这里所说的“红土”,不是红色的土壤,而是指岩石风化而成的物质。红壤是红土母质上由于生物的参与而进一步发展熟化而成的,它仅仅是红土表面的一层。

海南岛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原始矿物分解透彻,淋溶作用十分迅速,因而形成了厚达20—30米的风化壳。在海南岛,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除了铁、铝相对积聚外,几 乎所有的易迁移元素都被淋失。在这里,硅酸盐的迁移能力 几乎与钙一样强。因此,风化壳中除了残留一些抗风化较强 的原生矿物,如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外,其余为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主要是高岭土、针铁矿、褐铁矿、三水铝石和氧化 钛。风化壳被染上了红色至砖红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 呈酸性反应a底层常有板结现象,或由于铁的聚积而出现网纹层或铁盘层。

由于红色风化壳的母岩不同,其剖面特征也不完全一致。花岗岩与玄武岩是海南岛分布最广的岩石,发育在其上面的风化壳也具有不同的特征。一般来说,发育在花岗岩母质上的红色风化壳,颜色从上到下为红——棕——浅黄或白, 沙质较多;而发育在玄武岩上的红色风化壳则颜色深红,粘性较大,且普遍出现铁、铝结核层。不过,由于侵蚀作用不停息地进行,风化壳不断受侵蚀或不断更新,所以'完整的剖面很 难见到。花岗岩上的红色风化壳完整剖面见于盆地边沿高阶 地及剥蚀丘陵区,如三亚的大会岭及松涛地区玄武岩上的 风化壳完整剖面见于早期的玄武岩台地上。据考察,目前的 气候条件下很难发育成这样深厚的红色风化壳,海南岛那样 深厚的红色风化壳是过去一个湿热气候时期中形成的遗物。

早期玄武岩的红色风化壳中有着丰富的铝、铁矿藏资源,根据它的含铝、铁程度上的区别又分为富铝型和富铁型风化壳。富铝型风化壳在蓬莱、黄竹、石壁、大坡、甲子、永丰等地有广泛分布。这种类型风化壳的结核层中,蕴藏着丰富的铝土矿。目前发现有几十个铝土矿体,面积达600平方公里,铝土矿平均含铝,是海南岛一个重要的大型矿藏。富铁型风化壳主要分布在福山、旧州、临高、澄迈、多文、那白等地富铁型风化壳结核层中有大量的褐铁矿,成为海南岛残积型褐铁矿产区铝和铁都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在海南岛地表浅层 中却有大讎的分布,难怪有花岗岩上的红色风化壳剖面。人说,海南岛真是好,地皮底下到处都是宝,砖红壤性土海南岛的土壤,大部分属于砖红壤性土 的性质。从红色风化壳的形成过程中,我们知道,海南岛的地质淋溶作用十分强烈,风化壳达到了富铝化阶段,就是说,风 化壳中除铁、铝等积聚外,其他原生矿物大部分已被淋失以次生矿物为主,粘性很强。风化壳表层在热带植被的作用下,获得大量的有机质,估计每年在一立方米土体中累积的有机质可达15公斤这些有机质受到种类繁杂、数量巨大的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形成 大量的养分、二氧化碳和腐殖质。但这些养分、二氧化碳和腐殖质,除了当时被植物吸收外,大部分又受到强烈的淋洗,在土壤中没有积累。因此,土壤中虽然每年从植被中获 得大量的有机质,但由于没有积累,土体中腐殖质含量仍然 较低,养分较缺。不过,若保护好植被,保障生物的主导作用,则土壤肥力能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者仍可达4 %左右。在海南岛植被良好的山地丘陵区中,土壤腐殖层深厚,颜色油黑,肥力很高,是海南岛重要的土壤资源。然而,如果植被破坏,淋溶作用加强,土壤侵蚀急剧,则土壤肥力迅速下降。

根据海南岛的成土条件及土壤性态,可分成砖红壤性土、红壤、黄壤及棕黄壤、红褐土、水稻土及海滨土壤。砖红壤性土也叫铁质红色土,分布在海南岛北部玄武岩台地和海积台地上。土层较厚,砖红色。质地随地而异,在玄武岩台地上粘性较大(粘粒50—70涔),在海积台地上则有大量石英砂。土壤的硅铝率一般在1.5以下。组成矿物主要是高岭土,钛铁矿含量也较多。吸收代换性均低,容易结 成硬块。在低草覆盖下,有机质含量1※左右,若在高草或 雨林植被,有机质可増加到2.5—5.0艿。呈酸性反应,一般 p H5—5.50红壤一般分布在500米以下的广大丘陵地区。个别山区, 如五指山东麓,其古红壤可分布至海拔900米高度。红壤土层也较厚,红色,有明显的层次。一般来说表土暗棕色,有机质含量3 —4多,酸性反应(p H4.5_5.0),常夹有层状的铁结核层;下部为网纹层。红壤质地一般为砂壤土。硅铝率 1.8—2.2,钛含量较少。粘粒吸收代换性较高,物理性质较好,不那么容易结成硬块。黄壤主要分布在500—1000米的山区,地表阴湿,淋溶作用也较强。氧化铁水化成黄色,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p H5.0—4.5以下),表土有机质含量大都很多( 3—4%)。棕黄壤发育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多云雾,湿度大,但高山矮林郁闭,有机质含量多达15种,呈棕黄色,强酸性反应(p H3.8—4.7)。

红褐土分布在西部、南部台地地区,质地松散,为壤质沙土。植被不好,有机质含量低(0.5涔)。气候干燥,淋溶作用比较弱,在碳酸盐母质上发育的红褐土中还可找到石灰结核。滨海土壤主要是指滨海沙土和滨海盐土。滨海沙土,发 育在滨海新近形成的沙质沉积物上,剖面发育不明显,有机 质含量低,有效养分缺乏。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泻湖平原低洼地,多与红树林滩相连,面积不大,土色灰褐,呈中性至碱性反应(PH6.5—8.0 )。

水稻土是海南岛贫下中农长期耕耘而形成的高度熟化的水稻田土壤。在南渡江、万泉河的下游及文昌成为大面积的“洋田”分布^在山地丘陵区中沿着谷地成“垌田”和“坑田”零 散分布,面积不大。其中以“洋田”和“垌田”中的泥肉田和沙 泥田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是海南岛高产水稻田土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