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信息技术使支票交换自动化

运用信息技术使支票交换自动化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一步是用磁性墨水辨识技术,实现支票交换流程的部分自动化,最早用在介于数千家分行和票据交换所之间的银行交换部门。由于这是一项劳动力密集程度高的任务,所以票据交换所的银行决定尽可能在支付体系中以技术取代支票,并实现分行的支票处理作业自动化。

早期的成功故事:运用信息技术使支票交换自动化

整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伦敦票据交换所(London Clearing House)的银行都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内部作业,并且在合作改善票据交换所支付体系的自动化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以BACS(银行自动化交换服务)最为突出。四大银行中的每一家银行都以类似的方式使用早期的主机电脑——也就是说,将各分行的活期存款账户从书面分类账簿中取出,纳入电子分类账簿。此外,每家银行都在伦敦票据交换所附近,建立一个计算机化的支票交换部门;在伦敦票据交换所,活期存款账户是在支票交换前不久予以更新。因此,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实体上来说,活期存款账户都和支票交换密切相关。

尽管各分行都不再拥有自己的活期存款账户,但仍然以支票付款、票据兑现,并在柜台收受存款。到1978年,大约有2/3的银行员工(12万人)是以这种方式受雇于票据交换所的六家银行,每年成本8亿英镑。这种传统的把支票交给伦敦票据交换所交换,并取回本行开出支票的制度,仍然存在。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在实践中,客户的活期存款账户都从属于客户的存款分行,支票的付款或开空头支票都由分行经理决定。

下一步是用磁性墨水辨识(magnetic ink character recognition,MICR)技术,实现支票交换流程的部分自动化,最早用在介于数千家分行和票据交换所之间的银行交换部门。这些部门是这套系统的枢纽,但也是“瓶颈”。在20世纪70年代,四大银行所属的10000家分行每天接受1000万张以上的支票,其中有2/3必须通过票据交换所交换。至少150万张支票在5个小时的周期内(每个小时30万张)通过每家银行的中央交换部门。如果没有高速的读取和分类技术,就没有办法处理数量如此庞大的支票。

然而,即使在各个枢纽都实施了自动化,支票实际上仍然需要在数千家分行之间流动,在分行通过进行人工分类然后做成档案记录。由于这是一项劳动力密集程度高的任务,所以票据交换所的银行决定尽可能在支付体系中以技术取代支票,并实现分行的支票处理作业自动化。支票交换作业早期的成功,是否扩及其他的自动化阶段和其他的业务领域?本书第二篇会详细地进行跟踪和探讨。

在很大程度上,各交换银行目前仍然在运用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应用系统,而且继续受益于昂贵的书面交换作业程序自动化所创造的效率。从整体上来看,各交换银行是在70年代借助于技术来解决共同存在的成本问题,而不是利用技术在产品或服务上建立竞争优势。因此,各票据交换所银行通过合作利用技术,使得英国在开具支票的国家中,在减缓以及最终取代书面支付成长方面做得最为成功。早期的成功导致了对信息技术的大规模投资。如果Midland没有采用在账户透支时不加手续费这个策略(其他机构必须跟从),则这些行动内在的获利能力将会为银行带来显著的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