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其绩效作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方面的信息,以便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外界有关方面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然而,财务报表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文件,只是概括地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只有极少的绝对数字本身具有比较明确的意义。在许多情况下,如果孤立地去看报表上所列示的各类项目的金额,可能对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没有多大的意义。对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来说,比较重要、有意义的资料是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数字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动趋势与金额。财务报表分析的关键就在于揭示报表中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它们的变动趋势与金额,从而提高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可以从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或财务报表分析的服务对象——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进行考察。从财务报表分析的服务对象看,财务报表分析不仅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和职工职业决策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企业外部使用者的投资决策、贷款决策、赊销决策,以及政府的宏观决策与管理等也有着重要作用。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是实现财务报表分析目标的手段。由于分析目标不同,在实际分析时必然要适应不同目标的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分析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1.比较分析法的含义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财务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比较分析法。具体而言,比较分析法是指将实际得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所谓差异分析,是指通过差异揭示存在的问题或找出差距,作出评价,并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其对差异的影响程度,为今后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指引方向的一种分析方法。
所谓趋势分析,是根据一个企业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比较各年有关项目金额的绝对数和相对数,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借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作出推断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差异分析和趋势分析都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所以统称为比较分析法。
2.比较的形式
比较分析法有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两种形式。
绝对数比较,即利用财务报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绝对数进行比较,以揭示其数量差异。例如,企业上年的营业收入为1 000万元,今年的营业收入为1 200万元,则今年与上年的差异额为200万元。
相对数比较,即利用财务报表中有相关关系的数据的相对数进行对比,如将绝对数换算成百分比、结构比重、比率等进行比较,以揭示相对数之间的差异。比如,企业上年的营业收入为1 000万元,今年的营业收入为1 200万元,则今年比上年营业收入增长了20%,这就是利用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对某些由多个个体指标组成的总体指标,可以通过计算每个个体指标占总体指标的比重,进行比较,分析其构成变化和趋势,这就是利用结构比重进行比较分析。比如企业上年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为30%,今年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为50%,今年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比上年增加了,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增强,这就是利用结构比重进行比较分析的例子。还可以将财务报表中存在一定关系的项目数据组成比率进行对比,以揭示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如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这就是利用比率进行比较分析。
一般来说,绝对数比较通过差异数说明差异金额,但是没有表明变动程度;而相对数比较则可以进一步说明变动程度,在实际工作中,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可以交互使用,以便通过比较作出更充分的判断和更准确的评价。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是两数相比所得的值。任何两个数字都可以计算出比率,但是要使比率具有意义,计算比率的两个数字就必须具有相互联系。比如,一个企业的产品年产量和职工人数有关系,通过年产量和职工人数这两个数字计算出的比率,就可以说明这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财务报表中,这种具有重要联系的相关数字比比皆是,可以计算出一系列有意义的比率,这种比率通常叫做财务比率。利用财务比率,包括一个单独的比率或者一组比率,表明企业某一个方面的业绩、状况或能力的分析,就称为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比率是由密切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数字计算出来的,所以通过比率分析,往往利用一个或几个比率就可以独立地揭示和说明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或者说明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总资产报酬率可以揭示企业的总资产所取得的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投资收益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者的获利能力等。
在比率分析法中应用的财务比率很多,为了有效应用,一般要对财务比率科学地分类。我国目前一般将财务比率分为三类,即偿债能力比率、获利能力比率和资产运用效果比率(亦称营运能力比率)。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是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它是指把整体分解为若干个局部的分析方法。企业的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指标的高低,都受不止一个因素的影响。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者更有说服力地评价企业状况。
因素分析法具体包括比率因素分解法和差异因素分解法。
1.比率因素分解法
比率因素分解法是指把一个财务比率分解为若干个影响因素的方法。例如,资产收益率可以分解为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两个比率的乘积。在财务报表分析中,财务比率的分解有着特殊意义。财务分析中著名的“杜邦分析体系”就是比率因素分解法的代表。因此,许多学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比率分析,包括比率的比较和比率的分解。
2.差异因素分解法
为了解释比较分析中所形成差异的原因,需要使用差异因素分解法。例如,材料成本差异可以分解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差异因素分解法又可分为定基替代法和连环替代法两种。
(1)定基替代法。
定基替代法是测定比较差异成因的一种定量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需要分别用实际值替换影响因素的基数(可以是历史数、预算数等),以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例13-1]东方公司的本年产品销售收入与预算产品销售收入的比较数据如表13-1所示。
表13-1 东方公司本年与预算产品销售收入情况表
可以看出,本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比预算多了50万元(400-350),下面用定基替代法分析计算影响预算完成的因素:
预算的销售收入=70×5=350(万元)
替代销售数量后的销售收入=50×5=250(万元)
销售数量变动对差异的影响数=250-350=-100(万元)
预算的销售收入=70×5=350(万元)
替代销售单价后的销售收入=70×8=560(万元)
销售单价变动对差异的影响数=560-350=210(万元)
这种分析方法得出的差异,是“纯粹”的价格或数量差异,但是两种差异之和不一定等于总的差异。比如,在本例中两种差异之和110万元(-100+210)就不等于总的差异50万元,另外的60万元的差异是由于价格和数量共同起作用而形成的“混合差异”。
(2)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是另一种测定比较差异成因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指首先确定影响综合性指标的各个因素,然后依次用实际数替换影响因素的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连环替代法计算程序如下:
第一,以基数为计算基础。
第二,按照公式中所列因素的统一顺序,逐次以各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其基数;每次替换后实际数就被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直到所有因素都变成实际数为止;每次替换后都求出新的计算结果。
第三,将每次替换后的所得结果,与其相邻近的前一次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某一因素变动对综合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第四,计算各因素变动影响的代数和。这个代数和应等于被分析指标实际数与基数的总差异数。
依前例,采用连环替代法计算分析。
预算的销售收入=70×5=350(万元)①
替代销售数量后的销售收入=50×5=250(万元)②
替代销售单价后的销售收入=50×8=400(万元)③
利用上述计算结果,可以测算出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两个因素的变动对产品销售收入差异数的影响:
销售数量变动对差异的影响数=②-①=250-350=-100(万元)
销售单价变动对差异的影响数=③-②=400-250=150(万元)
汇总各因素影响数=销售数量影响数+销售单价影响数
=-100+150=50(万元)
根据上述测算可以得出如下评价:本年产品销售收入比预算产品销售收入增加了50万元,主要是因为本年的销售单价比预算上涨了3元,使得销售收入增加了150万元,但是本年销售数量比预算减少了4万件,使得销售收入降低了100万元。因此,增加市场销售数量应为今后的努力方向。按照连环替代法,各影响因素之和等于总差异,便于核对计算的正确性,也便于分析销售收入的变化因素,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中通常使用连环替代法。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
财务报表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为了有效地分析会计信息,使分析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对分析过程中的判断作出恰当的评价,保证分析质量,有必要建立规范、合理的财务报表分析程序。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具体分析程序和内容是根据分析目的分别设计的,不存在唯一的分析程序,但是分析过程的一般程序仍具有一定程度的类似性。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一般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明确分析目的,确定分析方案
明确分析目标是财务报表分析的灵魂,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始终是围绕着分析目标而进行。分析目标确定之后,就应当根据分析目标确定分析的内容和范围,并明确分析的重点内容、分清主次和难易,并据此制定分析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一般包括:分析的目的和内容、分析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分析工作的步骤和完成各步骤的标准与时间等。
(二)收集、整理和核实资料
搜集、整理和核实资料是保障分析质量和分析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性程序。在分析的技术性工作开始之前,首先应当收集和占有资料,切忌资料不完全就着手技术性分析。整理资料是根据分析的目的和分析人员的分工,将资料进行分类、分组,并做好登记和保管工作,以便使用和提高效率。核实资料的目的是保证资料真实、可靠和正确无误。对企业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要全面审阅,如发现有不正确或不具有可比性之处,应要求改正或剔除、调整;对无用的资料、真实可靠性程度低的资料则应当舍弃不用。
(三)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的恰当与否,对分析的结果和分析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一般应根据分析的目标、内容选用适宜的分析方法。在分析过程中,要对各项数据和原因作出判断,整个分析过程也就是判断过程。分析结束后,要对分析的对象作出中肯评价,评价要态度鲜明,切忌模棱两可,莫衷一是。一般认为,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依次从财务报表质量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入手。
财务报表质量分析就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进行阅读和解读,借此评价财务报表所揭示的财务信息的质量。其中,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应着重分析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对利润表的分析应着重分析利润的实现过程及盈利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应着重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合理性,对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的分析则应着重分析股东权益增减变动情况。在对财务报表的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当判断企业财务报表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真实的经济状况,然后再分析有关项目的变动趋势。
在解读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分析人员应采用各种分析工具对企业的综合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营运能力分析,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由于这一分析过程主要借助有关财务比率进行,故可称为财务比率分析。
(四)撰写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成果总结,是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对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意见的报告性书面文件。分析报告要对分析目的是否实现作出明确回答,评价要客观、全面、准确,要说明评价的依据。对分析的主要内容、选用的分析方法、采用的分析步骤也要作简明扼要的叙述,以备审阅分析报告的人了解整个分析过程。分析报告中还应当包括,分析人员针对分析过程中发现的矛盾和问题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