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伦纳—梅尔泽的分析
如前所述,货币供给决定中三个主要的参与者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公众。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公众的行为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基于对这一点的考虑,美国经济学家布伦纳(Karl Brunner)与梅尔泽(Allan Meltzer)在关于货币供给过程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更为复杂的货币供给函数。这一函数概括了决定货币存量及其变化的各种要素,并且反映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公众的货币行为。由于不同的要素对货币存量的影响不同,因而布伦纳—梅尔泽在其货币供给函数中对各种要素分别估算了不同的参数,并且,布伦纳—梅尔泽还试图采用一种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政策的操作相联系的论证形式。
布伦纳—梅尔泽的货币供给函数中的主要引进变量是基础货币B、“自由准备金”(Iiberated Reserve)L、公众所持通货C、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T和银行超额准备金ER。所谓自由准备金是指,因法定准备率的变化而引起的法定准备金变动的累积额以及由于存款的转移而导致的准备金的变动额。以美国为例,这里所说存款的转移指的是各类存款在受制于不同法定准备率的不同类型的联储成员行之间、或在联储成员行与非联储成员行之间的转移。布伦纳—梅尔泽将基础货币与自由准备金(即B+L)合称为“扩展了的基础货币”(Extended Monetary Base)。
由传统的货币乘数分析可知,通货比率是货币乘数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布伦纳和梅尔泽认为,现实生活中,公众对通货与定期存款的需求首先取决于他们所持有货币财富的多少。他们将货币财富定义为公众持有的通货、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之和。随着货币财富增加,公众对通货和定期存款的需求也会增加。布伦纳—梅尔泽将这一现象称为“外溢效应”(spillover effect)。此外,利率、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账户的成本等金融因素以及非货币财富等经济变量的变化也会引起通货和定期存款的变动。布伦纳—梅尔泽用C0和T0来表示由这些因素引起的通货和定期存款数量的变化。
与前人不同的是,布伦纳—梅尔泽还注意到了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变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并将其列为影响货币供给量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超额准备金的变化源于许多变量的变化,如银行的私人存款、法定准备率、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即利率)以及银行因准备金不足而产生的风险成本。为了便于分析,布伦纳—梅尔泽将超额准备金的变化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私人存款的变化,即由直接“外溢效应”造成的超额准备金的变化。另一种则是由上述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超额准备金的变动,布伦纳—梅尔泽用ER0来表示这后一种类型的超额准备金的变化。
根据狭义和广义的货币定义,布伦纳—梅尔泽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货币供给函数,并重点论述了狭义的货币供给量的决定。经济学家L·C·安德森(Leonall C.Anderson)将布伦纳—梅尔泽的狭义的货币供给函数简化成下式:
M=m0+m1(B+L)-m2C0-m3T0-m4ER0(16-10)
其中:M——狭义的货币存量;
m0——常数(m0是实证得出的常数项);
m1(B+L)——扩大了的基础货币的变化对货币存量的影响;
m1,m2,m3,m4——货币乘数。
式(16-10)中以四个不同的货币乘数来衡量不同的经济因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其中,货币乘数m1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种存款的平均法定准备率和上述通货、定期存款及超额准备金的外溢效应,剩下三个货币乘数则代表了其他要素的影响,即公众所持通货的影响(m2C0)、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影响(m3T0)以及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影响(m4ER0)。值得注意的是,乘数m2、m3和m4不仅不同于m1,且相互间也各不相同。研究发现,这三个乘数都是负值,因为C0、T0和ER0的变化会对货币存量产生反方向的影响。
根据上述方程式,布伦纳—梅尔泽讨论了货币供给量决定的理论过程。如前所述,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变化是引起货币供给量变化的基本因素。当银行出现剩余超额准备金(6)时,这一变化的调整和传导有两种过程:一是单个银行因出现剩余准备而调整其资产构成的过程,二是整个银行体系吸收单个银行的剩余准备金的过程。当由于某一原因,如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的增加,使某银行出现剩余准备,该银行就会调整其资产构成,直到消除剩余准备为止。而在这一调整过程中,该银行盈利性资产以及银行存款的结构都会发生变化,继而公众所持通货和银行准备金状况也都会发生变化。这是上述第一个调整和传导过程。在第一个调整和传导过程完成之后,其他银行实际超额准备与意愿超额准备之间出现的差异将促使这些银行调整其资产构成。这一调整过程将持续地在银行间传递,直到最初的剩余准备金在整个银行体系内得到重新分配,并为银行体系所吸收完为止。这就是剩余准备调整由第一个过程导致第二个过程的经过。在这两个调整过程中,货币财富扩大了,并随之产生了C、T及ER的外溢效应,这又将引起货币乘数m1的变化。m1和扩大了的基础货币共同作用,使得货币供给量变化。
由此,布伦纳—梅尔泽得到两个重要结论:第一,扩大了的基础货币及公众对通货的需求的变化是引起货币供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第二,银行体系的公开市场操作是决定基础货币的变化,从而决定货币存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