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工资、租金、利润以及利息)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生产成本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存在着强大的、对市场价格具有操纵力量的团体(如工会、垄断企业以及像石油输出国组织这样的国际卡特尔)。例如,当工会迫使厂商提高工资、并使工资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时,生产成本就会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后,工会又会要求提高工资,对物价又产生压力(这称为工资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又如,当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时也会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这又称为利润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再如,当国际卡特尔(如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其所控制的产品(如石油)价格时,也会导致国际卡特尔组织以外的国家通货膨胀(这可称为进口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也可用图18-2表示。
图18-2 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在图18-2中,横轴同样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物价水平P,YF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最初,社会总供给曲线为A1S,在总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提高,生产成本上升,使总供给曲线从A1S移至A2S和A3S,结果,在国民收入由YF下降到Y2和Y1的同时(国民收入之所以下降是因为生产成本提高以后会导致失业增加,从而引致产量的损失),物价水平却由P0上升到P1和P2。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旨在说明在整个经济还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的原因,这种理论也试图被用来解释“滞涨”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