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了“面子”丢了“票子”

要了“面子”丢了“票子”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国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角逐。90年代初,某外国情报机关也只用了8角钱,“买”走了一份“揭秘”报告。他们专门派出一个多学科“专家”代表团飞抵兰州“考察”……为了证实这种判断,该国秘密组织了由各类专家组成的“旅游”团休,急飞我国。你这里发表论文得了“面子”,那里却有许多人在利用你的技术成果进行生产赚了“票子”。我们不能只要“面子”不要“票子”。

1982年4月,国家级重大发明——“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通过鉴定。它是我国在维生素生产史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它的问世,引起了国际医药界的普遍关注。

世界上两大产药国瑞士某药厂和美国某药厂立即闻风而至,同时派人来中国,竞相出高价要买下这项技术成果。两国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没想到,一星期后,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国代表“和气生财”,得意地回老家去了。

中国人困惑不解: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都不要这项技术成果了?后来才知道,他们只花了几毛钱就搞到了这项技术成果,原来,他们得到了几期某学院学刊,有一期学刊上登载了“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的一篇论文,该论文已将全部研制过程、细节、配方、剂量刊登无遗,稍有一点化学常识的人,只要按论文介绍的步骤和程序去做,就像按菜谱炒菜一样简单。我国科研人员花费多年心血研制出来的成果,却被他们轻而易举地白拣了一个大便宜。

白拣了便宜的外国人还不无得意地讽刺中国人:“要想搞到中国的专利技术或科研成果,无须花什么大价钱,更没有必要签订什么合同,只要买一二本杂志就可以得到!”

这不完全是外国人说大话,像这种只要花一本杂志的钱就搞到一个情报、搞走一项技术的事并非罕见。90年代初,某外国情报机关也只用了8角钱,“买”走了一份“揭秘”报告。

摊开我国地图,从东北向西南,自东南向西北画出两条直线,线的交会点即为兰州。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如今这里高楼林立,车鸣机吼,演奏出一曲蓬勃发展的乐章。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城市,竟突然“消失”了,这件事引起了西方某大国的“关注”。他们专门派出一个多学科“专家”代表团飞抵兰州“考察”……

这事说来蹊跷。1990年冬季的一天,西方一大国的情报人员照例将卫星拍摄到的胶片输入计算机,当地形复原图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时,一张照片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原来这是我国内陆城市兰州的俯瞰图,奇怪的是兰州在地图上不见了。经过计算机反复甄别,程序无差错,调整卫星运行轨道再次拍摄,兰州依然不见踪迹。情报人员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中国兰州突然消失。一时引起种种猜测,最后他们“认定”是中国正在试验一种城市伪装的新方法。为了证实这种判断,该国秘密组织了由各类专家组成的“旅游”团休,急飞我国。

这一行人到达兰州后,立即从天空到陆地,从空气到河水,广泛采集标本进行分析、调查……他们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考察计划,一心要把中国的“城市伪装方法”搞到手。但经过仔细研究,他们竟没有找到半点中国的“城市伪装方法”。正在这些专家们为“考察”没有进展异常焦急却又束手无策时,我国出版的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兰州缘何‘突然消失’”的学术论文,撰文者是一位专事环境与保护方面研究的专家。文章指出:兰州是座重工业城市,工业排放出来的废气笼罩着整个城市四周和上空,形成了一个大而密的尘云团,且由于兰州所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东西狭长,四面环山,污染云团难以飘散,以至于从空中俯视时,偌大个城市被“伪装”起来,连最先进的侦察卫星也发现不了。

这个“专家旅游团”根据这篇论文提供的材料再次进行调查,果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他们带着这份只花了8角钱买的“报告”回国交差去了。

1979年,荣获国家二等发明奖的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公布,西德一家制药厂获悉消息后数次派人来要求引进专利。我国迟迟不予答复。在此后两年中,国内4家科技杂志社先后发表18篇有关文章,详加介绍,技术关键无一遗漏。从提取青蒿素的植物分类、植物名称、资源分布、提取技术、精制工艺、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平衡、化学结构、制剂方法、各种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生产设备、工艺条件,全部公开。两年后我国医药代表团出访西德找到该厂,表明愿意出售专利时,该厂已经全部掌握上述技术。对我国既公开技术秘密,又出卖专利的做法,该厂提出了善意的批评。

从这里,我们再次看到报刊杂志在情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法国经济科技情报专家莫里斯甚至断言:“……95%的情报可以通过加工整理的专业杂志、科学著作、大公司的报告、企业内部出版物、专利证书、商品说明及展销会散发的小册子中获得。”

对于经济和技术秘密的泄露,专业杂志和学术论文是更重要的渠道,这大概是许多科学技术人员始料未及的。作为科学技术人员,对于自己工作的评价,论文的发表与成果的应用是两项主要内容。犹如十月怀胎,他们千辛万苦,终于搞出了一项技术成果时,自然想立即向社会宣布:我成功了!宣布的方式,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发表学术论文。这种心情和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有的科学技术人员却忽视了对重要技术成果的保密,将许多技术成果的技术细节也全盘托出,结果是论文发表之日,便是技术泄露之时。你这里发表论文得了“面子”,那里却有许多人在利用你的技术成果进行生产赚了“票子”。谁更值得呢?我们不能只要“面子”不要“票子”。这一点恰恰被许多科研人员所忽视,以至专业杂志和学术论文的泄密,几乎年年发生,并且越来越多。

更有甚者,由于旧体制和某些片面宣传的误导,近年来,我国有的科研人员重名轻利,他们将所研究出来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是先报取专利,立即着手转化应用,以抢占市场,却急于将论文捅到国外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去争所谓“世界第一”、“填补国际空白”,而把自己辛辛苦苦研制出的成果拱手相送,让一些外国企业白拣便宜。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发表论文,而是要在撰写与发表论文时,一定要有保密意识,切不可将具体的技术成果毫无保留地泄露出去,我们不能为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而某研究所却本末倒置,他们制定了一个论文发表的奖励办法,对在国外发表的论文给予重奖。其结果是研究所的几项新技术成果,都由于主要研制人员竞相投向境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而被外国企业剽窃。另有一研究人员,历经曲折研制出一种合金材料,他为了给自己晋升高级职称增加“份量”,将学术论文寄给西方一大国的名牌刊物上发表了,结果许多国家都利用这现成的技术将这一合金材料应用于生产,使我国一项颇具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技术成果失去了优势。

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对科研人员发表学术论文,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凡涉及主要技术秘密的内容一律不准刊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干脆不准发表有关军事科技的论文。我国也要求不要在学术论文中涉及技术机密。《科学技术保密条例》第十一条还明确规定:“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向国外投寄论文、稿件,出国携带科学资料、样品,不得涉及科学技术保密内容。”

我们切不可为了逞一己英雄图一时虚荣而干出“自己挣面子,别人赚票子”的蠢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