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会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分类
会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处理形式,是指从取得原始凭证到产生会计信息的步骤和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整理、汇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直到编制财务报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1.会计处理程序的意义
在会计工作中,不仅要了解如何取得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以及编制财务报表,还必须明确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不同的凭证编制、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而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所需要的工作量和耗费的各种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也是不同的。
企业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大小和经济业务的繁简程度各异,如果考虑会计处理程序在组织上的成本效益原则,就决定了不同的企业适用的会计处理程序也不同。因此,结合企业的特点,科学地组织会计处理程序,是会计处理中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要求。
2.会计处理程序的分类
目前,我国企业一般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程序有以下六种:
(1)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程序;
(2)汇总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程序;
(3)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程序;
(4)日记总账会计处理程序;
(5)多栏式日记账会计处理程序;
(6)通用日记账会计处理程序。
以上六种会计处理程序既有共同点,又各有特点。其中,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程序是最基本的一种,其他会计处理程序都是由此发展、演变而来的。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种会计处理程序,也可将多种会计处理程序的优点结合起来使用,以满足日常经营管理的需要。
通用日记账会计处理程序是指对所有的经济业务都不填制记账凭证,而是直接以分录的形式登记通用日记账,并以此来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会计处理程序。其主要特点是:首先,不填制记账凭证,将所有的经济业务以分录的形式直接登记通用日记账,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在通用日记账会计处理程序下,由于只需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登记通用日记账,便于查找且操作简单。其次,无须填制记账凭证,减少了编制记账凭证的工作量。但是该会计处理程序只设一本通用日记账来记录所有的经济业务,根据每笔经济业务在通用日记账的记录来登记总分类账,使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不便于会计处理的分工;而且直接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登记通用日记账,易发生差错。故这种会计处理程序一般适用于已实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
其他五种会计处理程序将在接下来的五节分别介绍。
3.会计处理程序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处理程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确定会计处理程序一般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要与本企业的经济性质、经营特点、规模大小及业务的繁简程度相适应,有利于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分工协作的要求。
(2)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设计和选择会计处理程序时应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需求。
(3)要在保证会计处理资料及时、准确、完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程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节约会计处理费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