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纸币驱逐钱币

论纸币驱逐钱币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代铸钱多于前代,虽然是纸币驱逐钱币,可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用钱之处尚多,“自上而下者,有兵之料,有吏之俸;自下而上者,州县倚盐酒杂货之入,而民之贸易以输送者,大抵皆金钱也。故虽设虚券以阴纳天下之钱,而犹未至于尽藏而不用”。而其所谓“虚券”,是指空券,不能兑换铜钱的楮币驱逐铜币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这一规律性的提示是叶适对于货币流通理论的贡献。可见他对纸币产生必要性及其性质一窍不通。

三、论纸币驱逐钱币

纸币流通,铜币退敛,公私收藏,流通中出现“以钱为少,只当用楮,楮行而钱益少。故不惟物不可得而见,而钱亦将不可得而见”。楮行而钱益少的现象不只存在,而且不可扼制。因为纸币较钱币“有千倍之轻”,携带至为方便;在铜钱与纸币的兑换中有利可图,“十一之获”的诱惑力自不可低估,故而“楮在而钱亡,楮尊而钱贱者,固其势也”。既然此势不可抵挡,只要纸币流通,铜钱益少之势即无可扭转。“凡今之所谓钱者反听命于楮,楮行而钱益少,此今之同患而不能救者也。”所谓患者,他指出:“天下以钱为患,二十年矣。百物皆以为货,而钱并制其权,钱有轻重、大小,又自以相制而资其所不及。盖三钱并行,则相制之术尽矣;而犹不足,至于造楮以权之;凡今之所谓钱者反听命于楮,楮行而钱益少,此今之同患而不能救者也。”所以楮币为其重要内容。他认为纸币流通的弊病有三:其一是大城市的流通领域被纸币占领,铜钱已纷纷退出。其二是纸币贬值,给持有者造成经济损失(“阴相折阅,不可胜计”)。其三是物资匮乏,商品供应短缺(“他货亦并乏”)。其中又以第一条为至关重要。大城市的市场汇集了四面八方的商贾,他们之间贸通有无,“不复有金钱之用,尽以楮相贸易”。十年后不啻大城市,只怕是邻近地区的铜钱也将被收藏不用,人们“将交执空券,皇皇焉而无所从得,此岂非天下之大忧乎!”其所谓“空券”,当指“持空券以制钱”的空券,即不能兑取现金的纸币。叶适发现“持空钱以制物犹不可,而况于持空券以制钱乎!”所谓“空钱”,当指不能实现的货币购买力,即有钱买不到东西的钱币。宋代铸钱多于前代,虽然是纸币驱逐钱币,可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用钱之处尚多,“自上而下者,有兵之料,有吏之俸;自下而上者,州县倚盐酒杂货之入,而民之贸易以输送者,大抵皆金钱也。故虽设虚券以阴纳天下之钱,而犹未至于尽藏而不用”。是说上自朝廷下至百姓仍需行用铜钱,铜钱欲尽退出流通而不可能,流通中必须保持最低限量的铜钱。而其所谓“虚券”,是指空券,不能兑换铜钱的楮币驱逐铜币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这一规律性的提示是叶适对于货币流通理论的贡献。

对此,稍晚的袁燮(1144—1224)也明确指出:“臣窃观当今州郡,大抵兼行。楮币所在填委,而钱常不足。间有纯用铜钱,不杂他币者,而钱每有余。以是知楮惟能害铜,非能济铜之所不及也。”(《历代名臣奏议·便民疏》卷二百七十三)他们较之西方人早出六百多年阐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法则。

当然,在他们之前,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人论及这一法则的客观现象。如贾谊说:“奸钱日繁,正钱日亡。”(《铸钱》)南北朝时颜竣说“若细物必行,而不从公铸……五铢半两之属,不盈一年,必至于尽。”(《宋书·颜竣传》)可惜,尚未上升到理性作规律性论述。

“不知夫造楮之弊,驱天下之钱。”他不能正确解答产生这种现象的根由,并出于货币金属论者对于纸币流通的成见,唯恐纸币取铜币而代之,总要把纸币说成是兴利之臣“率意而戏造”的空券,币患的集大成者“自古今之弊,相续至于今日,事极则变,物变则反”。此“弊”、此“极”、此“变”都是指楮币、交子,只要“废交子”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他对纸币产生必要性及其性质一窍不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