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货币虚实

论货币虚实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祎明确地指出:“钞乃虚文,钱乃实器。钱钞兼用,则民必舍虚而取实”。比如,当货币与商品相比时,商品为实,货币为虚;当铜钱与钞币相比时,铜钱为实,钞币为虚;当平值钞币与贬值钞币相比时,平值钞币为实,贬值钞币为虚。基此他认为流通中如果钱钞并用,百姓就会舍弃钞币而追逐铜钱。币权下移,钱钞并用之弊果不出王祎之所预料,纸币一再贬值,百姓用钱而不用钞,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二、论货币虚实

王祎明确地指出:“钞乃虚文,钱乃实器。钱钞兼用,则民必舍虚而取实”。这是自钞币产生以来就钱钞关系所做的最清晰、准确的表述。“钞乃虚文,钱乃实器”,是说纸币的面值与其实值相背离,其面额的贯文所代表的是铜钱,是“虚文”,因而纸币只是同额铜钱的代表和符号。铜钱则不同,它应该是价值实体,按照规定的大小、重量、成色和形制铸造。从价值方面讲,它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从使用价值方面讲,作为天地间的物体任何形式的货币都是至为无用的。

王祎的虚实概念一改前人相对为虚实的不确定内涵,从原来没有固定概念的不成熟阶段发展到具有明确、固定概念的成熟阶段,不再会出现那种因时因地不断调整概念而产生的困惑。比如,当货币与商品相比时,商品为实,货币为虚;当铜钱与钞币相比时,铜钱为实,钞币为虚;当平值钞币与贬值钞币相比时,平值钞币为实,贬值钞币为虚。王祎以价值实体为实,价值符号为虚,虽说他未对价值概念作出交代,可他毕竟从价值实体的考察出发,确定了依照有无价值为区分虚实的标准,就此而论,王祎的认识较前人有了长足的进步。

基此他认为流通中如果钱钞并用,百姓就会舍弃钞币而追逐铜钱。这样来剖析元代货币流通的弊端有二,其一是货币发行权下移,国家命运为百姓把持。国家强制推行纸币,百姓却认为纸币是废物而不肯使用;旧钱从不被国家视为法定通货,百姓却争相宝爱而使之用之。他批评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实行的新币制,“中统本轻,至元本重,二钞并行,即民必取重而弃轻。”以前是五贯中统钞折抵一贯至元钞,后来是中统钞改为至正钞,一贯可折抵至元钞二贯,这样的变化不定,令人生疑。“故自变法以来”,民间或争用中统钞,或纯用至元钞,好恶无常,以致干脆二钞都不用,而只认铜钱。“而又京师鼓铸寻废,所铸钱流布不甚广,于是民间所用者悉异代之旧钱矣。”所以天下之民反操国家之柄,而国家之命已下制于民,“泉货之弊,莫此时为甚矣。”其二是“诏旨屡饬,禁令愈严”,百姓根本不当回事,毫无畏惧感,组织管理的官吏也都坐视其弊,束手无策。而民情所至如水就下,势之所趋不可阻挡。他认为善于治理国家的国君只要有利于百姓的事就该大张旗鼓地去做,只要是得人心,顺民意,就该从善如流,何乐而不为。币权下移,钱钞并用之弊果不出王祎之所预料,纸币一再贬值,百姓用钱而不用钞,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