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郑观应的金融理论
郑观应(1842—1921),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偫(zhi)鹤山人,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中国近代早期成功的买办商人、政府洋务企业中的商人、官方代表,资方代表人物,维新派思想家、政论家。早年住澳门,游南洋,受欧风美雨熏陶。17岁放弃科举,到上海习商,“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欲挽权利以塞漏卮”(《郑观应集》下,第620页)。咸丰十年(1861)以后的许多年里,在上海英商两大公司——宝顺洋行(1868年停业)和太古轮船公司当买办。其间自营商务,投资企业。光绪五年(1879)奉李鸿章札委筹办中国第一家自办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李鸿章、盛宣怀先后委之上海电报局总办(1881),上海机器织布局和轮船招商局帮办(1882)、总办,同时襄办长江电线(1883),抗法战争中任湘军营务处总办(1884),开平矿务粤局总办(1891),重入轮船招商局,促成招商局与怡和、太古洋行三公司签订齐价合同(1893),湖北汉阳铁厂总办(1896),铁路总公司总董和电报局总董(1897),商办粤汉铁路公司总办(1906),上海招商局总办(1907)等职。他以商股代表和官督商办的双重身份出任这些高级职务。因“僭且招尤”,不参与政治为官,然在思想和立论上,于19世纪90年代以后,拥护立宪,参加上海预备立宪公会。民国初年,因厌恶军阀混战,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他强调制度变革和发展商业的改革,最初以明确要“究心政治、实物之学”,以登国家富强之境为己任,以《救时揭要》、《易言》为题发表(1880),内容更丰富,也更著名的《盛世危言》首版于1894年,为五卷本,包括金融方面著述有:国债、铸银、银行(上、下)三篇。1895年增订新编十四卷本问世,题材范围和篇幅都有所扩充,是作为洋务派政论家由洋务论转向变法论,积极回应甲午战争后,康梁维新派与孙中山革命派的论战。金融方面新增“保险”、“英国国家总银行考”。1900年的八卷本,诞生于维新派思想界充斥激愤和悲伤情绪,导致郑氏思想精神的解放和自由,表明他对时局危机的认识,不是来自外部力量的瓜分,而是来自社会自身内部的崩溃之势。金融方面增加了“圜法”篇。主要著作今人编辑为《郑观应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