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洋铜进口数量以乾隆时为最多。以后逐渐减少,到光绪末年,因各省滥铸铜元,洋铜进口又剧增。
3.洋铜进口数量与价值
洋铜进口数量以乾隆时为最多。以后逐渐减少,到光绪末年,因各省滥铸铜元,洋铜进口又剧增。鸦片战争以前洋铜进口情形,据木宫泰彦著《中日交通史》说:“原来清代铸钱,每年要用铜料一千几百万斤。这些铜料,在清初全靠国内供给。康熙二十三年开放海禁以后,大部分取之外洋。所谓洋铜,几乎全部来自日本。当时日本是一个收支出超的国家,金银外流很多。金银不足,便辅之以铜。从日本元禄八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起,铜的输出为量极多,十余年内,国内便已感觉铜不足用了。正德元年(康熙五十年,1711)以后,日本累次限制清舶(清船包括中国、安南、暹罗去的贸易船,以中国的为最多)入港,就是因为藏铜日少,不足供给对外支付的原故。大抵在宝历年间(乾隆十六至二十八年,1751~1765),日本每年输出铜二百万斤。明和、安永、大明三朝(乾隆二十九至五十三年(1764~1788),每年输出一百五十万斤。宽政、享和两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八年,1789~1803),每年一百三十万斤。文化朝(嘉庆九至二十二年,1804~1817),每年一百万斤。文政朝(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九年,1818~1829),每年七十万斤。到天宝朝(道光十至十七年,1830~1837),每年只有六十万斤了。”[103]
据《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紫铜锭块每年进口数量与价值如下:[1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