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炉头的封建把头的剥削

炉头的封建把头的剥削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料价也是由炉头经手领钱,向市面购进材料。这样,炉头左手收钱,右手付银,如果银钱在市面上的兑换率能够依照法定比例,以银一两换成制钱一千文,而没有变动,则炉头经手收付,本无盈绌,但事实上银钱比价不是没有变动的。因此,乾隆六年发生匠役首告炉头案及道光三十年发生宝源局匠役“聚众滋闹”案,是反映了炉头剥削的实际情况的。

2.炉头的封建把头的剥削

钱局管理的上层机构虽然是由满汉官吏分掌,但实际厂中大权则落在七十五名炉头手中,而这七十五名炉头又有亲属关系,辗转牵引,结果不过十几家。这十几家炉头形成了封建把头的铸币制度,他们上可以侵蚀国家的财产,下可以剥削匠役的工资。其情形有如下述:

甲.夹带私铸。早在顺治十年(1653),即有上谕:“钱法难行,皆因铸造不精所致。……闻向来官炉夹带私铸,尤为病国。犯者以枉法赃论罪。”清初业已如此,以后更可想而知。同治六年(1867),钟大焜《拟请变法铸钱议》:“铸钱弊窦甚多,虽系官铸,而局私仍难尽禁。局私者铸钱局吏役就局私铸,厚与制钱相等,惟较小耳。”[110]所谓铸钱局吏,主要是指炉头而言。

乙.包揽需索。雍正九年(1731),户部奏言:“各省办解宝泉局额铜,向例洋铜作为十成,广条作为九五成,铜块蟹壳作为九成,匀配鼓铸。今各省解到铜斤,每种各有高低。收兑时,若但照铜名核算成色,配铸必至亏折。嗣后请设立铜色对牌,以八成、八五、九成、九五、十成分为五牌。凡铜斤到局,令解官与监督从公较对,除八成以下不收外,八成以上者俱照成色秤收,核算价值。……则办员不致滥收低铜,解员可以免于争执,而匠役人等亦永杜包揽需索之弊。”[111]此处所称匠役人等也就是指炉头而言。

丙.淘洗余铜。乾隆三年(1738),“议定京局连年鼓铸积存铜渣,不拘工匠、铜户及民人,尽许赴局买出,淘洗烧炼,听其自行售卖”。五年(1740),“户工二部奏定,所有铜渣,即令两局炉头随时淘洗,封贮各厂,俟铜足敷一卯,饬令添铸。其淘洗工价,每百斤给银四两”[112]

丁.剥削工匠。清制,铸钱匠役共有八种,都在炉头一人指挥之下,从事制钱的铸造。匠役应得工资是钱文,而实发工资则为银两。工资钱额,每季由炉头一次领出,在市面兑换银两,而后发给工人。料价也是由炉头经手领钱,向市面购进材料。这样,炉头左手收钱,右手付银,如果银钱在市面上的兑换率能够依照法定比例,以银一两换成制钱一千文,而没有变动,则炉头经手收付,本无盈绌,但事实上银钱比价不是没有变动的。如果银一两可换钱一千以上,炉头领钱发银自然要吃亏些,这在炉头是决不肯赔补的,在这种情况之下,炉头总是要求领银而不领钱。如果银一两换钱不足制钱一千文,则炉头领钱发银必有多余,这在炉头是乐于经手的。总而言之,无论银钱比价怎样变动,匠役所得总是银两,而实际生活所需还是钱文,他们在银贱钱贵的时候,不得不忍受炉头的盘剥,以致生活日感恶劣,即在银贵钱贱的时候,也丝毫得不到好处。因此,乾隆六年发生匠役首告炉头案及道光三十年发生宝源局匠役“聚众滋闹”案,是反映了炉头剥削的实际情况的。

乾隆四年(1739),工部侍郎韩光基奏言:“宝泉宝源两局,额铸钱各四十一卯。宝泉局每年应给炉头工料钱九万串有奇。宝源局半之。共需十三万余串。是经手鼓铸之劳,钱未出局,已于炉头项下耗去十分之二而有余。炉头领出钱文,非如兵民可以流通,盖兵民势处于散,炉头势处于聚。两局炉头名为七十五人,多系朋充,实不过十数家。以十数家之人而岁拥数十万串之钱,宜其囤积居奇,隐操市价之赢缩也。且局中所需,工料二项。所谓料者,不过煤与罐而已。民间买卖,价至二十两以上,概不用钱,何况两局每年所用煤罐,盈千累万,从未见有以钱交易者。至于工匠一项,凡各匠在局日用,俱系炉头于支领项下代为置备,按卯扣算。所除工价,仍系每钱一千折银一两散给。可见工料二者皆可不用钱文,以徒饱炉头之私囊也。嗣后两局铸钱,请尽数归库,每月加增成数,支放兵饷。其炉头应领工料,每钱一千给银一两,于四季由户部发两局监督按数分给。如此,则兵民俱受流通之利,而钱价亦可渐平。”[113]清帝听了这一番话,就令宝泉宝源二局炉头工料钱改给银两。乾隆六年(1741),“因匠役食用不敷,经户工二部奏准,工匠价酌发钱文。六年六月,以匠役首告炉头案内,降旨仍俱给银两。……料价应给银两。……炉头按卯领钱,仍照市价易银,散给各匠。……宝泉局每卯给料价银九百七十四两四钱,工价钱一千一百七十三串八百文。宝源局以半给算。料价仍按季支领。各项工价,从前每季给发一次者,并按月支给”[114]。乾隆三十八年(1773),以钱价日就平减,又改发银两[115]

道光三十年(1850),清帝谕:“刑部奏审拟宝源局匠役图借官银纠众滋闹一案,并请由工部钱法堂饬令该监督随时约束,已依议分别办理,自足儆戒将来,惟户工部钱局人数众多,如果该监督大使等平时管束有方,何至有恃众抗官之事?……因思该工匠等均系在官人役,近在辇毂之下,胆敢鸣钟聚众,复敢不服弹压,将地面及该管官闭门扣留,虽未贻误鼓铸,实属目无官长,大干法纪。倘不严加整顿,必致酿成事端,所关匪细。”[116]

根据以上官方文件,我们已经看到,炉头在监督、大使等纵容之下,如何剥削匠役,以致发生反抗,实际情形恐怕要比官方所纪录的更厉害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