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铸钱由手工业进到机器工业
封建制度受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发生动摇,铸币制度也随着发生变化。制钱在临到完全消灭以前不久,由手工铸造改变为机器铸造,以期减轻成本。这种努力当然也是徒劳的。中国社会经济走进了新的环境,原来当作纹银一两的千分之一的单位那样低的价值单位,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不得不归于灭亡。但是在太平天国革命终止以后,铸钱事业也随着一般制造工业的开始发展而改用机器。最初想到此事的是福建船政后学堂监督刑部主事钟大焜。他在同治六年(1867)写了一篇《拟请变法铸钱议》,说到香港钱法,“用机器鼓铸,铜少而工精,则奸民无力私铸,铜少则不能毁。兼此三者,较之内地钱币尚为得法”。他提议:“仿照私铸之法,略帮船政轮机以资磨滤,当不致再有亏折。”他又说:“第就当今之船政论,必添置轮机,仿照西法鼓铸,诚恐力有未逮,计莫如仿照私铸之法,较为简便快捷。”[117]他这一提议,显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采纳。
光绪十一年(1885),闽浙总督杨昌浚受了钟大焜的影响,在《奏请开炉铸钱疏》内,再提议用船政局轮机兼铸钱文。他说:“同治四年间,前督臣左宗棠在闽奏请制造轮船,声明轮机来后,兼可铸钱,因创办之初,赶办船工,一时不及兼顾。”[118]光绪十二年,杨昌浚因“船厂工程紧急,厂员不及兼顾,并无余屋可腾”,奏请改在机器局旧址设厂铸钱,实际上还是采用土法铸造。
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时机方才成熟,机器铸钱才被清政府采用。张之洞是首创新法铸造的一人。他在两广总督任内,奏《请用机器试铸制钱折》,说:“臣比年以来,久欲整顿圜法,惟旧例办法亏耗过多,限于物力,未能举办。上年,与广东布政使高崇基详筹熟商,博采众议,惟用机器制造,则钱精而费不钜。当经电致出使英德各国大臣,考究机器价值及铸造之法。迭接使英大臣刘瑞芬函电,喜敦厂机器全副,每日作工十点钟,能铸造铜钱二百七十万个。……”[119]从此,广东开始用机器铸钱。光绪二十二年(1896),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时,又奏《请购机建厂广造制钱以济民用折》,将原拟制造枪炮的机器,改作铸钱之用。[120]此时江南四川等省,亦已购机铸钱了。这些机器不久就成为铸造铜元的机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