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私铸与私销发生的原因

私铸与私销发生的原因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私铸与私销问题,本不是中国所独有,在资本主义各国也不能完全避免。银两虽然是国家财政收支的计算单位,但既非铸币,也不是本位币,和铜钱的价值关系是不固定的,因此,铜钱不是银两的辅币。就制钱本身而言,钱的轻重不均也可引起私铸和私销。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常有的事。

1.私铸与私销发生的原因

私铸与私销问题,本不是中国所独有,在资本主义各国也不能完全避免。其所以不同,是在于:在十九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本位币和辅币制度,一方面使本位币自由铸造与自由销毁,另一方面使辅币的额面价值高于实在价值,私铸虽有利,私销则有损,因而以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可以用警察的权力防止人民的私铸,而无须顾虑私销。同时,辅币同本位币一样,用机器铸造,花纹精细,不是简单手工业所能仿效,所以伪造辅币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清朝的情形和资本主义国家不一样。银两虽然是国家财政收支的计算单位,但既非铸币,也不是本位币,和铜钱的价值关系是不固定的,因此,铜钱不是银两的辅币。但是铜钱和银两并不是没有关系。如前节所述,钱之所以有息,是由于钱的成本计算和发行价值是用两种不同的银钱比价得来的。铸钱成本高于发行价值,可以引起私销,铸钱成本低于发行价值,可以引起私铸。这是一个关键。

就制钱本身而言,钱的轻重不均也可引起私铸和私销。譬如有两种钱成分相同,一种重一钱四分,一种重一钱,以同等价值发行而流通,则根据“恶币驱逐良币”的原理,一钱四分重的钱会被销毁,一钱重的钱会被私铸。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常有的事。

依据上面两种理论,我们来看清朝制钱的私铸和私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