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搭收搭放办法
核定成数,搭收搭放,是清朝调节货币流通的惯用方法。官票、宝钞初发行时,规定以五成搭收,五成搭放,而实际上并不如此。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谕内阁:前有旨令户部制造钱钞与官票,银钱并行,颁发中外,酌定章程具奏。兹据该部核拟条款,开单呈览,并遵议克勤郡王庆惠奏请推广钞法一折。朕惟比年以来,银价日昂,民生愈困,小民输纳税课,每苦于银贵,而转运制钱又多未便。……著照部议,凡民间完纳地丁钱粮关税盐课及一切交官解部协拨等款,准以官票宝钞五成为率。官票银一两抵制钱二千,宝钞二千抵银一两,与见行大钱制钱相辅而行。其余仍交纳实银以资周转。京外各库应放之项,官票宝钞亦以五成为限”[57]。
搭收搭放办法公布以后,即遭亲信军队的反对。咸丰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谕军机大臣等,寄谕参赞大臣僧格林沁。据顺天府尹奏,随营粮台详称,军营搭放官票宝钞,诸多窒碍,另请酌发见银大钱一折。钞票甫经颁发,商贾借以流通,且出纳均以五成,尤为便民善策。前经赏给八旗守兵与直境随征兵丁一月钞票钱粮,正欲令其通行无滞。据称粮台道员定保以王庆坨地方并无银钱大铺,且附近之武清东安一带亦从未试行,军营难以搭放。经该大臣札令该员,径详顺天府核办。该兼尹府尹并未咨查,辄据粮台一面之词,遂定为实在情形,显系畏难不办,置大局于不顾”[58]。
钞票搭放五成,在发钞当初就已规定了的,而后来各处并不遵办,任意折发,清廷也默然承认,到了无可如何之时,仍不得不实行五成搭放办法。咸丰八年(1858)六月十五日,“谕内阁,前因李钧奏,宝钞现无出路,河工经费请令拨实银一折,当交户部速议具奏。兹据该部奏称,河工用项近年均以钞八银二搭放,因本年春间该河督奏称用项不敷,已酌议拨给宝钞六成,实银四成,较之前定银数已加二成,请饬该河督仍遵前次奏案办理,等语。所奏自为撙节经费起见,惟念运河修工紧要,钞票亦难疏通,著再加实银一成。嗣后拨给运河经费,实银宝钞即着各半搭放”[59]。
咸丰九年(1859)七月二十八日,“谕内阁,前因京师米粮腾贵,兵食惟艰,曾降旨将八旗及巡捕各营兵饷,每月搭放实银三成以纾兵困,惟念数月以来,食用价值仍属有增无减,兵丁生计尚形竭蹶,着自本年八月为始,所有八旗及巡捕各营兵丁月饷应放票钞折银三十五万一千两零内,著加恩再加放实银二成,共搭放实银五成,著户部即随时筹款给发;其旗营每月应放二成铁制钱文,著每串以二成铁制钱八成铜当十钱配搭放给,以示体恤”[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