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票钞贬值停止发行
提高实银成数,减低票钞成数,并不意味着对于河工兵丁生活的关怀,而是证明票钞滥发后不得不迅速地贬值。咸丰十年,“京城市价银票一两,仅值二百余文,实银则值钱六千有余。银票二十余两始能抵银一两。钱票到咸丰十一年时也跌到每千仅值当十钱一百余文”[65]。
据另一纪录,咸丰十一年,票钞跌价到了仅值额面的百分之三,不久就停止流通。自同治元年起,信用流通工具的发行,在四十年间,均倚靠私营钱店。最近(指清末),各省因为财政困难,多恢复省钞的发行[66]。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七日(1862年12月27日),“允户部奏,筹拨来年京饷并各省地丁等项,一律停收钞票”[67]。
咸丰行钞的时期,正如顺治行钞一样,不过十年,即寿终正寝。
【注释】
[1]《清史稿》第35册,第8页。
[2]《清史稿》第35册,第7页。
[3]《东华录》道光18,第16页。
[4]《东华录》道光18,第16页。
[5]《续通考》卷20,考7696。
[6]《东华录》咸丰21,第38页。
[7]《东华录》咸丰24,第25页。
[8]《类纂》钱币1,第7页。
[9]《问题汇编》纸币篇,第11页。
[10]《类纂》钱币3,第5页。
[11]《文编》第53卷,第53~54页。
[12]《汇编》钱币2,第3页。
[13]《鸦片战争》Ⅰ,第529页。
[14]《东华录》咸丰18,第28页。
[15]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第59卷,第2页。
[16]徐珂:《清稗类钞》第4册,度支类,第22~24页。
[17]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下册,第545页,注13。
[18]《类纂》钱币2,第4页。
[19]《续通考》卷20,考7698。
[20]《类纂》钱币2,第7页。
[21]《光绪顺天府志》,第59卷,第3页。
[22]《通考》卷20,考7699。
[23]《东华录》咸丰37,第7页。
[24]《东华录》咸丰37,第10页。
[25]《东华录》咸丰37,第13页。
[26]《续通考》卷20,考7702。
[27]《类纂》钱币1,第7页。
[28]见吉田虎雄:《中国货币史纲》,第44页。
[29]《续通考》卷20,考7702~7703。
[30]《类纂》钱币2,第9页。
[31]《光绪顺天府志》,第59卷,第4页。
[32]《类纂》钱币2,第11~12页。
[33]参见《东华录》咸丰33。
[34]参见《东华录》咸丰44。
[35]《东华录》咸丰68,第50页。
[36]《类纂》钱币7,第17~18页。
[37]《东华录》咸丰79,第27页。
[38]《东华录》咸丰35,第52页。
[39]《东华录》咸丰39,第28页。
[40]《类纂》钱币2,第12~13页。
[41]参见《东华录》同治67,第49页。
[42]《光绪顺天府志》,第59卷,第5~6页。
[43]徐珂:《清稗类钞》第4册,第22页。
[44]章宗元:《中国泉币沿革》,《币制汇编》第4册,第234页。
[45]《续通考》卷22,考7722。
[46]《续通考》卷23,考7735。
[47]《东华录》咸丰15,第57页。
[48]《通考》卷13,考4967。
[49]《汇编》钱法2,第1~2页。
[50]参见《问题汇编》纸币篇,第1~2页。
[51]《类纂》钱币3,第5~7页。
[52]《类纂》钱币3,第7~8页。
[53]《中朝制度考》,第142页。
[54]参见吴晗:《读史劄记》,第80页,注1。
[55]《续通考》卷20,考7696。
[56]《东华录》咸丰27,第10页。
[57]《东华录》咸丰29,第37页。
[58]《东华录》咸丰30,第47页。
[59]《东华录》咸丰81,第42页。
[60]《东华录》咸丰87,第10页。
[61]《类纂》钱币3,第9~11页。
[62]《资本论》第1卷,第122页,注83。
[63]《续通考》卷20,考7699。
[64]《东华录》咸丰52,第34页。
[65]吴晗:《读史劄记》,第88页。
[66]马士:《中朝制度考》,第142页。
[67]《东华录》同治16,第2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