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光绪年间汇款统计
陈其田著《山西票庄考略》(第136~141页),根据《谕折汇存》及《华制存考》的材料,作出下面一个统计。他以为这些数字“虽未必完全,且有少数款项系与官银号或银行合汇的,但可以看出一个大概的情形”。
光绪十七年(1891) 2,035,255两
十八年(1892) 7,116,352两
十九年(1893) 2,778,448两
二十年(1894) 8,667,634两
廿一年(1895) 7,592,411两
廿二年(1896) 7,607,642两
廿三年(1897) 7,876,642两
廿四年(1898) 5,404,461两
廿五年(1899) 10,335,235两
廿六年(1900) 3,008,227两
廿七年(1901) 2,767,731两
廿八年(1902) 20,468,366两
廿九年(1903) 19,246,029两
三十年(1904) 13,612,223两
卅一年(1905) 10,645,975两
卅二年(1906) 12,345,975两
卅三年(1907) 6,372,446两
卅四年(1908) 2,676,865两
宣统元年(1909) 1,975,754两
二年(1910) 692,752两
三年(1911) 1,186,610两
以上21年共计 154,711,654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