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清政府管理铸造铜元的政策
谕令各省开铸。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初三日,户部奏,议复徐御史奏变通钱法改铸铜元折:“臣等恭查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2年2月2日〕钦奉上谕,近来各省制钱缺少,不敷周转,前经福建、广东两省铸造铜元,轮廓精良,通行市肆,民间称便。近日江苏仿照办理,并可杜私铸私销之弊。着沿江沿海各督抚筹款仿办……着福建、广东、江苏等省将所铸铜元各解数十万元,投交户部颁发行使,等因。钦此!当经臣部恭录谕旨,通行各直省将军督抚一体钦遵办理在案。嗣据江南、吉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先后奏报开铸,直隶现亦仿办。”[30]
各省铜元“尚未充足”。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财政处、户部会奏,筹拟整顿圜法,改归一律,酌定各省通行章程折:“查各国金银铜三种币制,多归一厂铸造,其权操之政府,考察市面流通币数,不足则增铸,有余则暂停,故能维持价值,不致随时涨落。中国地广人多,似非一厂所能敷用,拟于财政处总厂之外,再择铸造银元著有成效者,酌留南北洋、湖北、广东四处,作为分厂,铸造银币。至铜币一项,各省尚未充足,所有已设之厂,不妨暂仍其旧,惟照户部前奏,不准再有增添。”[31]
限制各省铸造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月,财政处、户部会奏,各省铸造铜元日益增多,圜法紊乱,拟请酌定限制折:“臣等前于奏请整顿圜法酌定章程折内,声明各省铸币,必须随时斟酌损益,俟所铸足敷应用,由臣部体察情形,饬令暂停,各等语。……现查各省铸造铜元毫无限制,虽经户部奏定,业经开办之局不准增机,未经设局之处不准添设,惟各省铜元局已设多处,且有一省数局者。……故现在铸数日增,此省竞运出口,彼省严禁入口,则是铜元充斥,民用足敷情形,已可概见。……拟令江苏、湖北、广东等大省每日造数不得逾百万,直隶、四川两省每日造数不得逾六十万,其余各省每日造数不得逾三十万。”[32]
各省铜元不能一律通用。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月二十三日,户部议复给事中王金镕奏铜元宜流通行用折:“据原奏内称:‘铜元所以济制钱之穷,以一文抵制钱十文,原为朝廷权宜之举,幸民间通用,较当十大钱仅域于京城,不能通行各省者,颇觉便利。为地方官者正当迎机提倡,一律通用,庶民间不生疑阻。近间直隶州县有只准用户部北洋铜元不用南省所铸之告示。浙江膏捐局复有膏捐不准再缴铜元之告示。……凡事宜通盘筹画,若只知利己,不顾病人,始则贪利而忘害,继且有害而无利。……’查铜元创始广东,推行各省,其初皆因制钱缺乏,骤得铜元,周转既称便利,亦自到处通行。及各省铸造日多,渐行充斥。臣等知非急筹限制,将无以维持圜法。当经财政处会同臣部,奏定章程,令各省铜元先尽本省发行,不得大宗贩运出口,诚恐充斥为害,此项铜元或将有滞碍难行之处,是以禁运者略示限制,实不啻以禁运者保其流通。其各省旧有市面行销,并未曾有禁用之事,自应不分畛域,仍旧通行,岂得妄生分别以堕币制?……该给事中所称直隶州县不用南省铜元,办理实属非是。至浙江膏捐局不准再缴铜元,更属不成事体。”[33]
整顿铜元八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初四日,财政处、户部会奏,整顿圜法以防流弊折,列举整顿铜元八事:(1)禁止大宗贩运。(2)限制鼓铸数目。(3)禁购日本铜饼。(4)购买铜斤必先报部核定。(5)官民绅商一律行用。(6)行旅随带铜元出口进口不逾二千枚者概不查禁。(7)市面行使,此省地方不得异视彼省铜元。(8)通查各省多寡有无,设法匀拨[34]。多未见实行。
各省铸厂合并为九处。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二十九日,财政处、户部会奏,请将铸造铜元局厂酌量归并折:“今欲统筹兼顾,诚非由臣处臣部居中主持不可,然中国幅员辽阔,若如各国仅设中央一厂,转运恐形不便,惟有相度地势之毗隔,察核市场之广狭,比较民间需用之多寡,规合全局,量为归并。除臣部所设总厂外,拟以山东归并直隶为一厂,湖南归并湖北为一厂,江西、安徽、江苏、清江归并江宁为一厂,浙江归并福建为一厂,广西归并广东为一厂,合奉天、河南、四川、云南四厂,共九处,皆归臣处、臣部统辖,调剂盈虚,彼此均可匀拨。”[35]
第二次停铸各省铜元。光绪三十四年(1908)二月二十七日,度支部奏,拟令各省铜元局厂暂行停铸折:“现查京外各处铜元益见其多,民间减折行使,以致银价愈贵,物价愈昂。仰蒙钦派邮传部尚书陈璧会同顺天府办理银钱平价,业经臣部遵拨库款银五十万两,收买市面铜元,自未便仍旧铸造。……所有各种大小铜元,拟令各该厂一律暂行停铸。”本日奉上谕:“着照所请,京外各厂暂行停铸铜元数月,俟铜无价值稍平,察看市面情形,再行复铸。”[36]章宗元《中国泉币沿革》叙述:“不意此旨发后,川督赵尔丰首先电请免停,奉批,仍遵前旨,而川督再奏,有岌岌不可终日之语。部议允准,诏遂依议。七月间,江、鄂、湘、闽、浙、豫六省均请就现存铜斤准其续铸,部议允准,并准津、粤各省将已购之铜尽数铸造铜元。九月,又议准东三省援照各省成案,尽数开铸。于是停铸之旨几等于无效,而各省铜元跌价日甚一日。”
裁留各省银铜各厂,改为四分厂。宣统二年(1910)四月十五日,度支部奏,拟将各省所设银铜各厂分别撤留,所留之厂统归总厂管理折:“现在币制既经厘订,亟应将各省所设银铜各厂一律裁撤,专归天津总厂铸造,惟中国幅员辽阔,非一厂所能敷用,拟请将汉口、广州、成都、云南四处之厂改为分厂,统归天津总厂管理。东三省情形与他省不同,拟就奉天基址暂改分厂一所,一俟总厂铸数渐充,再由臣部酌量该省市情,应留应撤,奏明办理。其余各厂即应一律裁撤。”[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