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功能与货币简史
按照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共同思想,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有价值相等的商品才能互相交换,能互相交换的商品互为等价物,能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
交换价值是一种数字化存在,这种数字化存在的具体符号就是货币。货币产生于价值交换。随着一个价值与另一个价值交换的反复进行,交换的等价性要求某一个等价物作为下一次交换的媒介,以使交换更方便地进行下去。这个等价物就是货币。一般来讲,货币的发展史可以简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物币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以天然或者初步加工的实物充当等价物,例如羊、布、贝等都先后作为货币出现。
第二阶段:金属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们以冶炼和加工过的金属实物充当等价物,先是铜,次是铁,最后黄金以其天然的优越性成为最适合的一般等价物。秦始皇统一货币时,统一的就是金属币。大秦金融的统一进程堪比今日欧盟的货币统一,更是未来世界货币统一的范本,不同的是,后二者都是纸币统一,更复杂。
第三阶段:纸币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信用基本建立起来,国家成为比较稳定的力量,成为社会信用的最后载体,国家发行的纸币成为最终的货币,不但能在实业中流通,还能在资源中流通,几乎统治了一切社会领域。现代意义的纸币始于工业革命时期,大概有300年历史。全球纸币始于美元,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北宋的“交子”是最初的纸币,距今已有1000年,但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纸币,因为那时的国家信用和国家权威并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只有全球化时代最终确立了国家的版图和主权信用后,国家才能发行真正的主权纸币。第一张现代意义的纸币出现在17世纪的荷兰,接着是英镑。
进入20世纪后,现代国家形成了,国家的稳定性、信用和权威有了质的改变和提高,主要国家都实行了纸币制度,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限制金币自由流通、兑换、出入国境。纸币的挑战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导致金本位制在世界全面崩溃,纸币取代黄金成为最好用的交易符号。
金币和纸币的最大区别是,金币本身具有价值,不可能随意发行,受价值规律约束,不可能会大幅贬值。而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只受所谓国家信用担保,如果随意发行,很可能会大幅贬值。
商品交换产生货币,货币有五大基本功能。
(1)价值尺度
马克思认为货币首先是计量、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因为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倍乘的体力,它们本身就可以通约,所以它们能共同用一个特殊的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个特殊的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
作为价值尺度,首先需要确定价值单位。实践中人们是以货币商品的单位(如黄金的重量)代行价值单位(个人必要劳动时间)职能,这是一种间接确定价值单位的作法,是一种权衡。黄金的重量单位并不是价值单位本身,如果1克黄金等于100斤米,只能说明1克黄金同100斤米的价值含量相同,而1克黄金究竟为多少价值量,就是生产100斤米的个人必要劳动时间。
(2)流通手段
货币源于交换,服务于交换,并随着交换的发展而发展。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任何形式的货币运动的最终归宿都是交换,无论是借、贷、存、贮、汇等运动,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消费(即交换),终点总是商品。现实世界对货币的主要要求就是交换媒介,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是货币的根本职能。
(3)支付手段
货币是价值的载体,货币的转移就意味着价值的转移,这种转移就是支付过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无论是由商品转化为货币,还是由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从而最终完成商品间的交换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商品的转移,即交货的过程,卖的过程。其二为货币的转移,即付款的过程,买的过程。买或卖的过程以交货及付款的完成而结束。其中付款的过程就是支付的过程。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是货币充当交易媒介的必要条件。
(4)贮藏手段
价值贮藏手段说明货币的这样一个性质,即货币所拥有的价值在时间和空间具有稳定性。货币因其拥有价值才成为货币,而不是相反。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和一定的时期内,货币所拥有的价值是稳定的,而不因其充当什么角色、执行什么职能而变化。货币作为价值的表现、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易媒介都需要其所拥有的价值具有稳定性,否则货币的这些职能是不能成立的,货币也就不称其为货币。
例如:人们不能选择价值剧烈变动的商品作为支付手段,更不能选择这样的商品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所含价值稳定性也就是货币的交换能力的稳定性,是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作为价值的载体的货币,其运动就是价值的运动,其贮藏也就是价值的贮藏。货币不因退出流通的静止而失去货币的本性。商品的价值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稳定性,而作为货币的商品应最具价值稳定性,从而完成其货币的使命,这是在选择作为货币的商品时所依从的规则。
纸币的稳定性比较实物货币相对要差一些。纸币的价值及其发行是央行人为决定的,具有无限扩大的可能。而且现代政府和央行也喜欢这种凭空创造财富的机制,总是具有扩大发行的冲动。纸币的价值稳定性比较商品货币要差得多,因此削弱了纸币的价值贮藏职能,在极端情况下,纸币变成了纸,完全失去了价值,不具备货币真正的职能。人类通货膨胀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5)世界货币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货币走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发挥作用,于是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所谓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是国内货币的四种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也就是说,世界货币就是国际市场上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当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世界货币主要是作为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金币是贝壳等特殊等价物的继承和发展,而纸币则完全不同于金币,纸币绝对是金币的变异。金银天然具有适宜于充当货币的属性,长期占据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由于金比银更适宜充当货币,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货币,金币本位制形成了成熟的模式。进入20世纪以后,维持金币本位制的自由流通、自由兑换、自由出入国境等必要条件逐步被破坏,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直接导致金币本位制的退出。
继在国内流通领域失去了货币功能之后,黄金在国际流通领域也完全失去了货币功能。上世纪70年代,美元停兑黄金和美元贬值,宣告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神话的终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其所有协定条款中删除过去有关黄金的一切规定。这是世界货币史的一个里程碑。
黄金丧失货币职能,有其内在必然性。黄金首先是一种商品,按照价值规律,一种商品是无法完全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经济越发达,商品越丰富,黄金的有限性和商品的无限性的矛盾就越突出。进入20世纪以后,黄金增长率更是明显小于社会经济增长率。与此同时,各国的黄金储备不平衡加剧,必然导致一些国家采取“禁止金流通”的措施,战争和世界性经济危机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代纸币应运而生。在金银失去货币职能的条件下,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不兑现纸币出现了,它不以价值规律为基础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这也是它与其他货币的根本区别。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的这些功能都是对已经完成的过去的生产力价值的“记录”,有多少就是多少,在时间隧道里,这是过去决定现在。这是因为,金银等传统货币都是商品,其价值都是过去劳动的价值,其功能也只能局限于过去,局限于过去完成的劳动。
纸币是依靠国家信用强制发行和流通的货币符号,不具备一般商品的价值,只是作为价值的一种货币符号而具有实用性。但是,貌似比黄金弱的纸币凭借国家信用完全超越了传统货币。理论上讲,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黄金等传统货币只能用来交换劳动产品,只能用来交换过去劳动的成果;而建立在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信用基础上的纸币,不但能用来交换过去劳动的成果,还能透支未来劳动的成果。也就是说,国家信用有多远,纸币的胳膊就能伸多长。纸币进入时间隧道,必然有一个未来维度。纸币并不是滞后于由它度量的商品生产出来,而是往往先于它所度量的商品提前生产出来,于是,我们会有这样一个印象,不是商品需要纸币来度量,而是纸币“呼唤”出了商品。
总之,纸币除了具有传统货币的五大功能,还有“预期未来的功能”,即“纸币的第六功能”(当然,黄金等传统货币也有初步的“第六功能”,但黄金的功能主要是保值过去劳动的成果,而不是估值未来劳动的要素)。“纸币的第六功能”是近些年来风靡世界的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与“金融创新”的现实基础,也是与劳动价值论诞生以来就如影相随的庸俗价值论的逻辑基础。
2.金币时代的金融外战
武器是一切战争的前提,不好也不坏,关键是谁用,怎么用。
金融战争的武器是货币,不同的是,金融外战的武器是金币,金融内战的武器是纸币。因此,理清从金币到纸币的进程,是研究金融内战和外战的历史基础。
黄金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作为五大资源金、木、水、火、土之首,黄金是“金属之王”,资源的一次性和稀缺性在黄金身上毕现无遗。稀有性使黄金十分珍贵,而稳定性使黄金便于保存,所以黄金不仅成为人类的物质财富,而且成为人类储藏财富的重要手段。黄金史学家格林指出: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文明是由黄金培植起来的。掠取和占有更多的黄金是古代统治者黩武的动力。
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49年,古埃及统治者先后对尼罗河上游一个有丰富黄金资源的小国努比亚进行了四次掠夺性战争,占领了努比亚全部金矿。公元前1525年至公元前146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法王又先后发动了两次战争,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掠夺了大量金银,使他们有能力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豪华宫殿和陵园,还留下了重达110公斤的金棺。这可能是金币时代最早的“货币战争”。
古老的货币战争延绵不断。史料记载,公元前47年,罗马帝国占领古埃及,凯撒大帝从埃及掠夺到2822个金冠,每个金冠重8公斤,共计22.58吨,同时还有大量白银。
进入近代,黄金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就更加体现为货币战争。新航线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美洲、非洲的黄金及白银流入欧洲,使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增加。据记载,在16世纪,葡萄牙从非洲掠夺黄金达276吨;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金银更多,他们控制了世界黄金开采量的83%。
17世纪,葡萄牙为了对抗西班牙与英国结盟,并向英国的工业品开放了市场。有人认为,此时在葡萄牙控制下的巴西黄金开发高潮兴起,巴西黄金完全有可能转化为资本而使葡萄牙完成工业革命,但由于统治者的封建专制,葡萄牙成了黄金漏斗,大部分黄金流向了英国,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流入,使英国迅速地积累了巨额的金币资本,率先于1717年施行了金本位制,为英国的金融体制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担保,并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其实,金币充足只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外在条件,其内在因素是英国国内实业结构的自身发展。
英国施行金本位制大约100年后,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施行金本位制,世界特别是西方先进工业国家整体进入金本位时期。“金本位制”即黄金既可以作为国内支付手段用于流通结算,又可以作为外贸结算的国际硬通货。金本位制是黄金货币属性表现的极致。
连续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使国家主权和国家机器的力量迅速膨胀。对外,由于战争不断,人们越来越不相信世界性,代表世界性的金币也慢慢被抛弃;对内,由于要全民族统一反战,人们越来越相信国家主权,代表国家主权的纸币迅速被接受。
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进行黄金管制,金本位制难以维持。英国就在1919年率先正式停止采用金本位制度。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国。资料显示,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为21770吨,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然而,到2006年12月,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下降为8133吨,占世界黄金储备的15%以下。虽然美国依然拥有全球第一的黄金储备,而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量(第二名的是德国,黄金储备为3423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黄金储备仅为765吨),但是从59%锐减到15%,表明美国已经战略性放弃黄金,全力扶持自己的纸币美元。2009年9月世界黄金储备排名,美国仍为第一,有意思的是,美国黄金储备仍然为8133吨,而此期间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爆发,似乎应增加黄金以抵风险,但美国人一点也没有做这些,他们战略性放弃黄金,全力扶持美元的决心坚定不移。而此期间,又有多少人在国内忽悠中国的个人和国家都要大力储备黄金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