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碳交易市场的基本交易机制和发展现状

碳交易市场的基本交易机制和发展现状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市场运行以来,欧盟排放贸易体系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始终占据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排放总量和基线水平显示了政府减排温室气体的决心,是对本国和世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份承诺。BlueNext交易所由纽约—泛欧交易所和法国国有信托投资局于2008年合资成立,位于法国巴黎。从交易价格看,欧盟排放配额的价格曾出现两次较大波动。

第二节 碳交易市场的基本交易机制和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已建立了20多个碳交易平台,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新西兰、日本等国也有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各区域市场中,欧盟排放贸易体系为最大的市场,该体系由欧盟和成员国政府设置并分配排放配额(欧洲碳排放单位,EUAs),所有受排放管制的企业,在得到分配的排放配额后,可根据需要进行配额买卖。如果实际排放水平超过其持有的排放配额,企业将会受到处罚。欧盟同时允许受管制的企业通过使用CDM机制和JI机制的减排单位来达到管制要求,实现了ETS体系和CDM、JI机制的结合。自市场运行以来,欧盟排放贸易体系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始终占据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此外,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作为全球第一家自愿减排交易平台,2008年的交易额约3亿美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排放权贸易体系2008年的交易额约1亿美元。

1.碳交易市场的两种交易机制

(1)总量加交易机制

总量加交易机制(Cap-and-Trade)首先确定地区总的排放上限,然后按照某一标准把总排放指标分配给参与企业,在机制执行期内,企业进行碳排放必须拥有配额,如果企业分配的配额不够使用,在继续进行排放前就需要先行购进排放配额。在总量加交易机制下,政府管理者设定该国家或地区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此排放总量是排放权交易机制调控范围内所有企业在规定期间内最大的排放限值,通常以排放配额总量的方式表示,每份配额代表排放1吨温室气体的权利。排放配额总量设定后,管理者可以选择以无偿或者拍卖的方式将排放配额分配给各个企业。每个企业在获得排放配额后,根据情况选择排放量,将多余的排放配额出售,或者增加排放量,从市场购买额外的排放配额。企业选择减少或者增加排放量将取决于市场上配额的价格,以及本企业减排温室气体的边际成本。如果市场上配额的价格低于本企业减排温室气体的边际成本,那么企业将选择购买额外排放配额以弥补增加的排放量。反之,如果配额价格高于企业减排的边际成本,企业亦会努力减排本企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将节省的排放配额向市场出售以赚取利润。当规定的期间截止时,每个企业必须向管理者上交与该段时间内实际排放的温室气体量相等的排放配额。

目前全球主要的总量加交易机制有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基于《京都议定书》的国际排放权贸易机制(IET)、美国的地区间温室气体动议(RGGI)等。

(2)基线加信用机制

基线加信用机制(Baseline-and-Credit)对总的碳排放量并不作规定,但是对每家企业规定了一个排放的基本达标线。在机制规定期限届满后,如果企业排放低于达标线,就可以获得碳信用;碳排放超过基线的企业则需要向拥有碳信用的企业购买碳信用以抵消其超出部分的碳排放。基线加信用机制并不设定排放配额总量,而是由政府管理者规定一个基线,该基线通常表述为企业单位产量或者单位燃料所允许排放的最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只有当企业生产单位产量或者燃烧单位燃料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低于最高限值时,该企业才能获得排放配额;反之,企业则必须向市场购买排放配额,以弥补超过基线部分的排放量。基线加信用机制并非在每个交易期间之初向企业发放排放配额,而是以企业实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配额分配的标准。

目前,全球主要基线加信用机制有基于《京都议定书》的联合履行机制(JI)、清洁发展机制(CDM)、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排放权贸易体系以及各种自愿减排机制(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无论是总量加交易机制还是基线加信用机制,设定排放总量和基线都对政府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排放总量和基线水平显示了政府减排温室气体的决心,是对本国和世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份承诺。就两种机制对社会经济增长的影响而言,基线加信用机制的影响更加深远。总量加交易机制设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同时,某种程度上就为本社会的经济增长设定了上限。而基线加信用机制设定单位产量或单位燃料的排放量限值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它可以在不限制企业产量增加的同时,刺激企业提高排放效率,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

2.碳交易市场的两类交易体系

(1)基于配额交易市场

买家在总量加交易机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譬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AAU)、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的欧盟配额(EUAs)等。2008年,基于配额交易市场交易量为32.76亿吨,交易额为928.6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碳交易市场的68%和73.5%。这些交易量几乎都来自欧盟排放贸易体系下对“欧盟排碳配额”的交易。2008年,欧盟排放贸易体系配额交易量为30.93亿吨,交易额为91.96亿美元。其他市场,比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交易市场、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自愿减排市场、美国地区间温室气体动议市场等也有一些交易量。

在欧盟排放贸易体系中,场内交易所市场交易量占ETS整个交易量的五分之四。其中,碳排放现货市场2008年交易量为2.56亿吨,2009年上半年为8.94亿吨;衍生品市场2008年交易量为26.97亿吨,2009年上半年交易量为32.12亿吨。在现货市场中,BlueNext交易所的交易量最大。2009年上半年,BlueNext碳排放权现货交易量为8.57亿吨,占ETS现货市场的95.9%。BlueNext交易所由纽约—泛欧交易所和法国国有信托投资局于2008年合资成立,位于法国巴黎。在衍生品市场中,欧洲气候交易所交易量最大,2009年上半年,ECX碳排放的期货、期权合约交易量为22.85亿吨,占ETS衍生品市场的98.6%。ECX于2005年开始碳排放交易,位于英国伦敦。

从交易价格看,欧盟排放配额的价格曾出现两次较大波动。第一次是在2007年末,2007年是欧盟碳交易市场第一阶段的结束年份,由于排放指标发放量过大,碳市场的价格骤降。另一次是在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盟众多碳排放大户的生产受到影响,减少了对指标的需求,造成碳市场价格下滑。目前,欧洲气候交易所EUAs远期合约月度平均价格在15欧元/吨左右。

(2)基于项目交易市场

基于项目的交易是在清洁发展机制(CDM)下对“核证减排量”(CERs)的交易以及在联合履行机制(JI)下对“减排单位”(ERUs)的交易。买主向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

2008年,基于项目交易市场交易量为15.35亿吨,交易额为334.9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碳交易市场的32%和26.5%。其中,主要是清洁发展机制下对“核证减排量”的交易。

2008年,清洁发展机制下对CERs的交易量为14.61亿吨,占项目市场总交易量的95%。其中,一级市场为3.89亿吨,二级市场为10.72亿吨。在一级市场上,中国是最大的项目供应国。截至2009年11月25日,中国已注册项目671个,占总数的35.15%,已获得核发CER1.69亿吨,占核发总量的47.51%,项目数和减排量均居世界首位。英国是最大的项目投资国。2008年,英国在一级市场上购买的CERs约占一级市场CERs总量的39%。在二级市场上,2008年,CERs的现货交易量为4.15亿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量为6.57亿吨。在CERs的衍生品交易量中,欧洲气候交易所占87%。从交易价格看,2008年初,CERs在一级市场的平均价格为16美元/吨左右,在二级市场的平均价格为24美元/吨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